[转载]成长
(2014-09-17 07:19:57)
标签:
转载 |
这几天一直持续《开讲啦》补脑中,刚刚看了魏世杰和金世杰两位老男人的故事,我发现,真的是年纪越大的人讲的东西越贴近心脏,他们讲话一点都不飘,现实的让你觉得惭愧,因为正在成长的我们好像很抗拒承认现实这个东西,我们在拼命找能让我们昂头的机会,我们拼命的想完成一件令世人瞩目的事情,我们拼命的想尽快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我们深深的记住了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却忘记了一座高楼的建起,是多么的需要坚实牢固的地基,我们以为生活平淡安定枯燥,却忘记了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自然不需要怒吼,只要一个叹息,就肯能让我们建造的理想高楼崩塌。不过都是梦一场,终究是我们太想要要被认可,太想要得到,太想逃离这个我们不爱也不想继续生存的现实世界。
我记得金世杰老先生很开心的说出那句“活着,真好”时俏皮的表情,或许只有到那个年纪才能体会到到底什么是“活着”,我们的成长本就是从一直盼望长大到一直盼望永远年轻的过程,我们正在经历的正是这个拧巴的时间夹缝,我们渴望磨练的时间飞逝,我们渴望成功的时间停留,我们想永远活在光环里,被认可的赞许里,可是现实呢,却是我们不忍直视的,所以我们纠结,我们困惑,“我做这件事情很久了,可是没有结果,我是不是要继续做下去呢?”“这件事是我的理想,可是当它和现实想背离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我现在正在经历的就像您曾经经历的一样,我很纠结,您能告诉我我该怎么调节自己来面对这样的生活么?”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个模式,我们回头看时有没有发现,我们一直活在自己的心态里,我们不知不觉间做了心态的奴隶
,我们被他们驱赶折磨,甚至压迫。其实我想说,如果我们不能战胜心态这个心魔,那么我换用脑袋思考,而是不是用心呢?或者说,如果我们不在感性的想而是换用理性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呢?
我们只是想要得到,那理性的思维是不是,要先知道,然后付出,期间是挫折,结果有两种,得到和得不到。想要“得到”就要经历“得不到”风险,不想要“得到”不仅不用经历这些历练,而且可以直接得到“得不到”。
很简单不是么?只是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自己狠狠的给了自己特别多的压力,现实看我们自己和自己玩的那么寂寞,也参与其中,继续给我们加压。这些躲不掉的东西,本就不必多想。难熬么?有多难熬?我只是到看了魏世杰老先生的故事时,我几乎是从介绍在这个对我来说极其陌生的视频开始眼睛泛酸,都最后节目结束,我不记得我哭了几次。我看完和我妈妈讲这个人和这个人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我说我发现我现在的生活实在太美好了,我应该好好珍惜和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好好孝敬你们。妈妈却淡定的洗着葡萄说,这些我也给你讲了好多次,你都不听,也没反应,非得一个外人用自己的一辈子讲给你听你才懂么?
那魏世杰老先生的一辈子算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给我们讲这样一节课一个道理么?如果说他的一生所想实现的就是成为一个能感动众人鼓舞众人的例子,那他成功了,可是他这一生太过难熬,太多挫折太多磨难了,像他自己讲自己就是个“倒霉老头”,可是,他也是富足的,他讲最起码,一家四口人每天都在一起,这便是幸福的。
我们越是长大,越发不会定义“幸福”,我当然不会问“你幸福么?”,只是,在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前,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什么都没有时羡慕嫉妒恨,得到一样想要另一样,得到很多时看到别人更多会不快乐,得到的几乎快满了时,忽然发现,最原始的那份家人间的幸福没有了,你想用你得到的东西来犒劳家人时,你却发现在你拼命抢夺那些东西时,他们已经渐渐老去,然后,离你而去,
你甚至连握着他们手的时间都没有了。
你发现你丢了“珍惜”,腰包里满满的都是“掠夺”。
可是,你却被下一波年轻人所羡慕着,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腰包外表的财富和认可。你很想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这么做,因为我当年就是这么做而丢失了“珍惜”,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却和你当年一样撇撇嘴说“那是你现在什么都有了才会这么说,你不知道现在的我们有多需要你腰包里的那些东西,没有它我们会饿死”。于是你发现,生命本就是一个死循环。
我写这些不是想说我有多么高的觉悟,我只是想给自己讲道理,因为,我也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我知道别人讲的我会挑着听,这样对我没有任何益处,我知道道理被别人讲自己会懂,可是自己要走出那一步,要自己的心会懂,会从内心的发自肺腑的承认这样是对的,是我能讲给我自己听的时候,我才能这么做。
成长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两位老人身上,我想讲给我自己的是,“认可”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