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地青春:感动无数国人的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原载《知音集结号》9月号)

标签:
魏世杰林妹妹核武禁地青春回忆录 |
禁地青春:感动无数国人的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
《禁地青春》书封
【背景】作为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生产地,青海221厂在它存在的30年时间里,却很少为人所知。据统计,中国曾有超过10万名科研人员在这里隐姓埋名、秘密工作。
2012年,曾在核武基地工作了26年的74岁老人魏世杰,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集结成书。老人说:“221厂当时是保密单位,不会有人知道的,我就怕这段历史永远没有了,我得把它写出来,得对得起我当时的这些战友们。”于是,便有了这本《禁地青春》。
而随着这本自传体小说的出版,核武老人魏世杰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感慨,“魏老的经历证明,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够被克服的。”魏世杰也因此入选2013年度“感动青岛”十佳评选候选人,而以《禁地青春》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青海花儿》也于2013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回首坎坷一生,老人说,科学攻关,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和他的同事们不后悔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的热血和青春,但唯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他没能见未婚妻最后一眼,连遗体都没看见……
神 秘
毕业前的一天,系办的陈秘书找到我和另一个同学,很神秘地说:“二机部九院来选人了,条件很高,只有你俩被选上,祝贺你们!”
懵懵懂懂中,我踏上西行的火车,一路颠簸来到青海。进221之前,我们先在青海的农村进行1年社教。和我一个工作组的学生,两男一女,男同学姓江,武大毕业,女同学是复旦的,姓林,我们都叫她林妹妹。林妹妹家境很好,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在这青海农村,遭罪最大的就是她了。我们三个总是互相照应,一年下来,革命感情深厚。
一年的社教生活很快结束了,我和江都被分配到221厂的二分厂,但不在一个研究室,我在208,他在229,林妹妹则分到了总厂的计划处。
初入221,我觉得这里有太多蹊跷的地方。它有严格的保密纪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回宿舍以后绝对不能谈你今天干什么事儿。从来没有哪个领导告诉我,我们是干什么的。但我从干的工作和目睹的现象中,慢慢地心领神会……
一次,我们在影剧院看了一场内部电影,名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公映的纪录片不同,这个影片非常详尽,解说词是这样的:“预定的试验日期接近了,载有原子弹部件的专列从西北某基地起运……”这个镜头的背景,不就是221的火车专线吗?
我断定,我们是在搞原子弹。
爱 情
自从进入221,林妹妹和我们失去了联系,我有些怅然。不过,一次因公出差的机会,我们仨在北京相聚了。几个月不见,林妹妹变漂亮了,红色的呢外套,脖子上一条米黄色的纱巾,举手投足,气度不凡。那天,我们仨一起去全聚德吃烤鸭。聊起在农村的日子,大家都很动情。之后又去颐和园划船,林却突然伤感,掩嘴哭起来。我和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林到我的房间来玩,在我抽屉里无意中发现了我在严苛的保密制度下偷偷写的《科学散文集》草稿。我让林帮我保密,林爽快地答应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她说她本是要考中文系的,但一本书改变了她的命运,这本书是《居里夫人传》,因为这,她毅然报考放射化学专业。毕业后被选中来了221。
那晚,我和林一起散步,突然下雨了,我把我的衣服脱下来为我们遮雨,林柔软的头发触到我的脸,痒痒的,一阵冲动,我很想亲她一下,但还是忍住了。
当我和林越来越熟悉的时候,江也交女朋友了。女孩姓谢,和江在一个研究室。脸圆圆的,模样清秀,特别爱笑。我觉得他们俩很配。
林出差了,我数着她回来的日子去火车站接她。送她回宿舍,我们走进大楼的门洞,光线立刻暗下来。林悄悄地对我说:“把皮箱放下。”我傻傻地放下皮箱。林突然抱住了我,她的手臂紧紧箍住我的腰,仿佛一松手,我就会跑掉似的。我的心咚咚直跳,似乎快从胸膛里跳出来了。她说:“那次我们在颐和园划船,你知道我为什么哭吗?”我摇摇头。林说:“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林哭了,“魏,有时候,你真像一块木头。”我紧紧抱住了她。
我将厂里一个废气的木屋装砌一新,然后给林打电话,让她来“验收”新房。林兴奋地在小屋里走来走去,这儿看看,那儿摸摸。
我说:“林,我们结婚吧。”林先是一怔,然后却叹了口气,说:“我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去北京原子能所。任务是关于中子源方面的,今天,院里宣布的,明天出发。”我听了,像突然落入冰窖一般,全身发凉。
林赶紧安慰我说只要等几个月,等她回来就结婚。
但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我怕林受到核辐射伤害。林看出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我们的防护措施很严密的,放心。”我点点头,心情却异常沉重。
林走后,江和谢举行了婚礼。我说:“看到你们结婚,嫉妒死了。”江说:“等林回来,吃你们的喜酒。”
牺 牲
江谢婚礼的第二天上午,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心神不宁。没想到,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要发生。
大概下午三点左右,一阵震天动地的巨响,我背后的窗玻璃哗哗地落下来。透过窗户,我看到那边,有个蘑菇云升起来了,我问怎么回事,有人说229发生事故了,搞炸药吧。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下班时,我有意识地看着229的班车,发现江和谢都不在,我心里一紧。我猜中了,爆炸的正是江和谢所在的五号工号。四位同事在事故中丧生,其中包括江的新婚妻子谢,江在爆炸前十分钟离开了工号到办公室取材料,所幸免过一死,但是负伤住进医院。
我去医院看他,江躺在床上,脸上满是泪痕。他看到我,立即像孩子一样紧紧抱住我,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第二天,我们去爆炸现场。发现整个工号荡然无存,连一块水泥,一块砖头,都没有留下……
林走后,每周都会来信。那段黑暗失望的日子,林的信是我唯一的光亮。她在信中说很想念我,让我收拾好我们的小屋,等着女主人凯旋。
但林那次来信之后,很久都没再来信。直到有一天,一位不认识的女同志来看我,“你是魏吧?我是林的同事,姓黄,从北京来的。”
我预感到可能是林出事了,心里嗵嗵直跳。
“我今天来就是告诉你一件很不幸的事,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最近401出事故了,这次受伤害的3个人,林受辐射剂量太大,经医院多方抢救,但还是没能救过来。在事故后的第三天就去世了。”
这最后一句话,像晴天霹雳,我顿时感到天旋地转。“林在哪儿?我要去见她!”我一把拉住女同志的胳膊,歇斯底里起来,“不管她是死是活,我一定要马上见她。出了事故,你们为什么不立刻通知我?我是她丈夫,你知道吗?她临死前为什么不让我见一面?”
“事故发生后,军管会有指示,这次事故要严格保密,不能对外泄露任何有关事故的信息。你和林的父亲,是第一批获准知道这次事故的人。”她拿出一个小皮箱,继续说:“林病重时,曾经交待过。她的遗物一部分交给她父亲,一部分交给你。这个小皮箱里的东西,就是给你的,你看一下吧。”
我打开了小皮箱,里面有两套男式新衣,一套中山装,一套西服,还有两个苏绣的大红背面、两个鸳鸯枕套、一个双人床单,都是林为结婚预备的东西……
看到这些东西,想到我再也见不到林了,一阵剜心般的悲怆涌上心头,我伏在这本书上,嚎啕大哭。
这一夜,我哭一会,看一会,再哭一会,不知哭了多少次,直到不再有一滴眼泪!我仿佛觉得,林没有死,她正含着微笑,进入到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悲伤的世界……
摘自青岛出版社《禁地青春》,魏世杰著
(载于在《知音集结号》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