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五七

(2011-10-03 08:40:57)
标签:

经营方程中国解

三国

水浒

文化密码

差序格局

文化

分类: 经营方程中国解

“仁”!

这个孔圣人专门论说的古老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理念就是“仁”!

孔圣人的学生问孔圣人什么是“仁”, 孔圣人说了两个字“爱人”。有网友看到这里,恐怕要问了,这怎么解释呢?对此的解释,汗牛充栋,但我以为其中最为贴切的,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位列四书五经之一的《中庸》中,《中庸》引述了孔子的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也就是说,“爱人”是有原因有根据的,原因是人性,根据是人情,“爱人”是从“亲亲”,也就是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由近及远,由亲到疏,将心比心,做到亲爱亲人的亲人,亲爱亲人的亲人的亲人乃至朋友,每一个人都有亲人,正如我们在本章前面曾提及的,所有的人都在一张大大的人际人情网上,通过这张依据差序格局编制的网,我们自然而然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最后亲爱了所有人的亲人,亲爱了所有的人。

“爱人”是从最基本的人对亲人的自然感情出发,从亲爱父母,亲爱子女的人的自然天性出发。进而言之,每个人都有求生存求幸福的自然天性,自己会觉得饿,想吃饭,别人自然也会觉得饿,也会想吃饭,自己会觉得冷,想加衣服,别人自然也会觉得冷,想加衣服,所以孔子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推己及人,想到别人的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人的基本天性,是基本人性的表现,本应是每一个人的自觉与自愿,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实现“”是简单而便捷的,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想到就能做到。

 

从造字法而言,仁字从“人”,“仁者人也”,由此不难看出,“仁”出自人的自觉,是基本的人性与人情所在,这是“仁”的自然属性,而仁又从“二”, 由此不难看出,“仁”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这种规范是从诸如父子、母女、兄弟等,这样的一对对两人间的私密关系开始的,进而扩展到多人之间,扩展到整个社会,这是“仁”的社会属性。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架构基本形态的差序格局,是如何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爱人”是缘于最基本的人性与人情。

亚圣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联系上一章“天人同构猜想”,不难明了人心对应天心,人性通达天性。遵循“差序格局”,通过由己及人、由亲及疏的递推,中国的传统愿景是建立起一个以“仁”为核心价值的爱心网络,实现爱自己,爱亲人,爱众人,爱天地众生,最终形成的是推己及人,由人到天的和谐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理秩序。

行文至此,又想起了亚圣孟子说过的话: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同样,大圣孔子也说过:“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中国传统认为,一个人懂得爱护自己,爱护亲人,才会懂得爱护朋友,爱护陌生人。爱国家、爱社会是要从身边做起,从爱护身边最亲近的人做起的,这样的爱才不会是沙滩上的大厦,才是真正建筑在天理人性基础上的万里长城。一个人如果连自己,连自己身边的亲人都不懂得去爱,去珍惜,很难想象他会真正懂得爱国家爱社会,真正懂得珍惜天地众生。

    这样的道理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明白却又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于那些似乎很被人爱,很被人珍惜的人,那些似乎有理由被许多人爱,被许多人珍惜的人,即便他很聪明,即便他聪明到能够成为历史上的一代霸主,他却未必能够真正明白这么个简简单单的道理。

看到这,想来不少看官已经明白了,又要说故事了。

 

    他很饿,他很冷,他病得很难受,他想他快要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