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153285452
作者:seebach
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其实是在看文章的时候发现人们对秀策的误解很多。
比如关于“秀策流”。无论是1、3、5,还是7的小尖,秀策均非原创者。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发明了一些与其配套的新的定式,完整发展了基于“秀策流”的布局理论。秀策使用“秀策流”的高峰期大约是在三、四段时期。从进入高段(按江户时期的传统,五段级以上称为高段)开始,由于棋份和棋风等原因,秀策使用“秀策流”的频率开始下降。在许多可以走“秀策流”的情况下,秀策也走得不多。秀策的老师秀和让秀策先的十七番棋中,秀策下了7局“秀策流”(此时秀策五段);和太田雄藏的三十番棋中,秀策执黑10次,只下过一次“秀策流”(此时秀策六段);在著名的御城棋19胜中,秀策执黑11次,也只下过一次“秀策流”(此时秀策六、七段)。
再比如“黑先不败”。其实不用说“黑先不败”,即使是“秀策流”不败,秀策也没能做到。比如他曾经下“秀策流”输给井上秀彻、岸本左一郎等。《棋魂》在设定中说,秀策战胜老师而成为“本因坊”。但真实的背景是,秀策在17局棋中全部执黑对老师本因坊秀和,最终13胜4负(棋谱不完整)而获胜。实际上,秀和和秀策从未在公平的对局中分过胜负。认为秀策比较强是后人研究棋谱得到的主流观点。
还有很多大人写文的时候默认进藤光喜欢“秀策流”,这个在动画中没有反映,且搁下不提。重要的是,有的文章甚至认为进藤光对高永夏使用的也是“秀策流”,这个就明显是错误了。实际上,进藤光开局所选的是“中国流”。
不过,不管怎么说,秀策都是幕府末期围棋黄金时期的顶尖棋手,即使在今天以他的棋艺也应是顶尖级别的。只是,秀策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十分谦逊,却会在棋盘上和秀和争论,也会在输棋以后抱怨自己“下得简直不像棋”。他对妻子十分温和,从来没发过火,却也会打着下棋的名义去逛妓院……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江户时代的大多数对局是黑棋先行而无贴目的(秀策参与的例外的对局是所谓的“嘉永围棋明星赛”,作为庆祝性对局,本因坊秀和、本因坊秀策、伊藤松和、安井算知、太田雄藏、坂口仙得分为两组进行联棋比赛,要求先行的黑子贴还3或5目),故而对于对局双方交手的棋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现在的贴目制度虽在当时已经被意识到,但贴目的多少并没有公认的合适值。秀策曾经表示拿黑棋时情愿贴出5目,而秀和则表示如果对手贴5目则希望拿白棋,认为贴目大约3目比较合适。
棋份规定主要是基于段位系统的。即同段棋士交手时采用分先(双方轮流执黑),差一段者交手时采用先相先(高段者三局中一次执黑,以白白黑的顺序与对手下棋),差两段者采用定先(高段者一直执白),差三段者采用先二(高段者一局执白,一局让两子),以此类推。此外,在江户时代的前期采用净胜六局可将棋份升一级的规定,中后期可能考虑到双方的对局并不频繁,故开始采用净胜四局改变棋份的新方法。总之,如果两名棋手第一次对局,则按双方的段位差来决定“交手棋份”。已经对过局的棋手则按两人累计的对战成绩来决定“交手棋份”,不考虑双方的段位差别,而以净胜四局改变“交手棋份”。
由于上面已经说明的棋份原因,当本因坊秀策(六段)在1853年的分先棋份下的升降三十番棋中击败太田雄藏(七段),达到事业的巅峰后便毫无疑问地晋升七段。此后,秀策执白的次数显著多于执黑的次数。由于击败太田雄藏后,除秀策不愿与之竞争的本因坊家家督秀和之外,再无人试图挑战秀策在棋界的至高地位。因此,秀策之后九年留下的棋谱并不多,且主要是指导性质的棋局。
关于秀策的棋风,一般评论往往强调秀策行棋平和坚实的特点,这个的确是秀策棋风中最主要的一面。从技术层面说,秀策、秀和超越同时代的以“天保四杰”为代表的其他棋手并不多。当然,安井算知的布局可能确实存在缺陷。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胜负场上超越这些优秀棋手最主要的地方在于精准的形势判断能力。在他们确立优势的情况下,通常都能滴水不漏地转化为胜势。在这方面,可以参考秀策与太田雄藏三十番棋的第17局,一步平淡无奇的白88锁定胜局。秀策平和和坚实的风格往往建立在自己的形势判断和信心之上。事实上,当时的许多棋手都对秀策,尤其是执黑的秀策表示了某种沮丧的情绪;因为秀策厚实的行棋使他们在中盘战斗开始后有时难以找到进攻的目标。这样的对局很多,例如可以参考秀策的第9局御城棋,对手是坂口仙得。黑33消解余味,在黑39后形势虽然接近,但黑棋几乎没有什么缺陷,于是白棋陷入了越来越困难的地步。而更加精彩的例子则是秀策与秀和之间的最后一次下完的对局,有兴趣的棋友可以认真研究。
现在往往有人对秀策的力量提出质疑。认为秀策的中盘力量偏弱,因此其综合实力与道策、丈和以及后来的吴清源难以比拟。这一点恐怕是出于某些误解。我们在秀甫与秀策的十番棋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这次升降十番棋秀策让秀甫先,如果秀甫改变棋份,则其与秀策交手之棋份可升至先相先,与其六段的身份相符。因此,此次十番棋对与秀策而言并无压力,而秀甫则必须呕心沥血。事实上,作为指导者的秀策(秀甫晚年提及秀策之时,仍尊敬地称为“秀策师”)下得确实很放松,甚至又一次尝试了他晚期执白时开始研究的星布局。而不出意料的是,秀策以3胜6负1和的结果输掉了比赛,但从他的家信看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个结果。让先秀甫并不容易,不过那时的秀甫也未能改变棋份。分析棋谱我们则会发现,秀甫充满战斗意志挑起混战,而秀策虽在局部战斗中看起来焦头烂额,却很少拉开明显差距。小岸壮二曾就此向安永一评论道:“秀甫先生横冲直撞,到处乒乒乓乓地打劫、击穿。可结果呢?拿黑棋也只赢1、2目。我觉得秀策先生的棋中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尽管在多数对局中,秀策都是以坚实的步调夺取胜利,但当局面落后的情况下,秀策所能爆发出的战斗力确是令人惊叹的。在这方面,与伊藤松和所进行的第4次御城棋。由于序盘的失误,在白40以后秀策已经基本失去了先行的优势。但秀策随后所表现出的战斗力与勇气却着实令人赞叹。秀策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劫争,抢拼实利,最后逐渐回到主动位置。而黑139的断则不只包含着秀策的果断与勇气,隐藏其后的则是秀策深入的计算。此一局毫无疑问是秀策最为艰难的御城棋,同时也是秀策与伊藤松和共同创造的名局。另一次包含着大规模的生死搏杀的对局是第12次御城棋,对手同样是伊藤松和,只是这次秀策执白。在秀策严厉的白80后,中腹的混战拉开序幕。秀策算路缜密,无懈可击,最终精准地屠杀了伊藤松和的大片黑棋,154手中盘获胜。此局被濑越宪作评价为:“白的布局和战斗完美无瑕。我认为本局是白的名局。”
秀策通常不好战,但隐藏的战斗力却非常强劲。他继承了秀和的简明的棋风与对实地的偏好,但缺乏秀和棋风中明快的特点,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锐利而深入的算路和劣势时更加强悍的战斗力。棋风上的差异使得两人对天保四杰(安井算知(俊哲)、太田雄藏、坂口仙得、伊藤松和)的认识颇有不同。秀策认为太田雄藏是天保四杰的第一人,但秀和对付太田雄藏毫无困难。秀和一生的苦手是安井算知,但秀策对安井算知的优势却极为明显。
总之,秀策的棋风以平和坚实而著称,以赵治勋的说法,像没有败笔的楷书;而在劣势时也能表现出极好的力量,按赵之云先生的说法,当他认为时机成熟之时,他的攻击会像海潮一样涌来。他的棋虽不好战,也绝不怕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