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军训正当时丨空军蓝 给青春一双飞翔的翅膀
李晨 桂博恒 庞云豪
人生最美是军旅。这个夏天,对于参训的青少年来说,最亮丽的色彩莫过于那抹空军蓝……
(一)
6716.9公里,是从西藏阿里到哈尔滨的距离,也是西绕卓玛上大学的路途。
从16岁起,这样的路她已走了三年。
从西藏阿里地区乘坐班车到拉萨需要32小时,列车运行46小时抵达北京,换乘高铁,9小时后才可到达哈尔滨工业大学。
求学,路漫漫。
小时候,西绕卓玛常听妈妈嘎措讲,驻守在姥姥家对面解放军边防部队的故事——“姥姥家里很穷,只有解放军叔叔们会帮我们干农活,还送吃喝用具给我们……”军需罐头和压缩饼干的味道,卓玛直到现在还留恋。
从军之路妈妈没能启程。如今,这未了的心愿,卓玛来替她实现!
两次报名参军入伍都没能通过,有时候卓玛会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名男孩子,“这样就能去驻守边防”。
但卓玛并不想放弃每一个能走进军营的机会,当看到第五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将在空军工程大学举办的通知,卓玛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好好做”出发前,妈妈鼓励卓玛“争口气!”
入营短短几天,卓玛便实现人生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军营过八一建军节,第一次和队员拿下内务卫生比赛的优胜班,第一次参加轻武器射击训练,第一次在他乡遇见来自西藏的参训小伙伴……
如果能如愿穿上绿军装,唐古拉山兵站是卓玛最想扎根的地方。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的唐古拉山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最高处海拔5231米——“军人,就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相信在不远的某一天,身穿军装的卓玛,将如那傲然挺立于唐古拉山上的雪莲一般,守卫巍峨雪山,保卫万家灯火。
(二)
第一次模拟驾驶新型战机,王鸿鑫宇觉得“不是很难”。
“等我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后,我要驾驶歼—20!”
14岁的时候,鑫宇通过了淘汰率为100:1的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飞考试,比爷爷参加朝鲜战争时还要小4岁。
常听爷爷讲,入朝作战的那年冬天,寒风侵肌。帐篷刚搭起时不是很暖和,只能用身体做“暖气”把帐篷焐热。“有一晚,爷爷睡觉时不小心把腿冻伤,第二天膝盖不能弯曲,只能靠一支腿的支撑力走到据点。”懵懂的鑫宇问爷爷为什么不打个报告汇报情况,退出任务?
——“侦察兵要有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就算牺牲也要先完成任务!”
爷爷对鑫宇严格要求,5岁时便要遵守内务规范,把被褥铺叠整齐;走路时不能晃动肩膀,要有军人的样子……
在鑫宇出发参加军事训练营前,爷爷从装有老照片和请战血书的包里拿出300块钱,叮嘱他“路上辛苦,要照顾好自己。”
殷切期望,不敢辜负。
关于飞行员最初的记忆,是鑫宇在幼儿园看到的那张画报——飞行员竖起大拇指,帅气又威武。
如今,站在航空兵部队的跑道旁,看着战机冲上云霄,他知道,翱翔蓝天,是他梦想的归处。
(三)
17年来,张佳怡总算是向父母“先斩后奏”了一次。
不用想也能猜到,曾是一名空军军人的老爸肯定会同意她来参加军事训练营——“对,报名没错!”
每年“八一”建军节,张佳怡总会向爸爸道声“建军节快乐!”不同往年,今年是她第一次在空军军营里向爸爸送上祝福。
曾因保障飞行有力荣立三等功的张爸爸,给予女儿佳怡充足的成长空间。知道女儿明年想要报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欣慰之余也有些不舍。为了让女儿做好当军人的准备,张爸爸每天都要“更新”女儿在训练营的情况。“豆腐块儿”叠标准了,他比女儿还要高兴——“比我当年,还是差点。”
与佳怡不同,“先斩后奏”这一招,在肖佳杰的妈妈面前,有些行不通。
从小就“熟读”《亮剑》的肖佳杰,其实是个“学霸”——他的作品《全自主麦克纳姆四轮式射击机器人》在全球人工智能挑战赛取得了第7名好成绩。如此看来,他从歼轰机模拟驾驶舱出来后,还要看一会《机械原理》,也不是“怪事”了。
通往研究生的路已经铺好,未来就业前景也一片光明,妈妈实在想不通肖佳杰为什么一门心思要去当兵——“军队科研工作也是重要战线,在科研之路上,也能强我国防!”
……
万里苍穹,让大地和山峰仰望着的,不止有鹰,还有那矢志蓝天的青春梦想。当每一个最初的梦想都能实现,青春便有了不一样的使命担当!
(图片源自印象空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