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额尔古纳河水静静流淌。这静静流淌的河水,就像此时此刻烈士妻子的眼泪……
“杜宏!杜宏!”一袭黑衣的张茜揉揉自己的眼睛,当她确信眼前就是自己的丈夫,猛地扑过去,将他紧紧抱住,满脸都是泪水。
全连官兵整齐列阵,齐声呼唤:“连长……连长……连长……”
今天——烈士日,一座高大的塑像出现在了伊木河边防连——
依偎在丈夫身旁,妻子轻轻唱起他生前最爱听的歌……
矗立在白桦林中的哨所旁的杜宏,身背钢枪,手握望远镜,目光炯炯,注视着一望无际的莽莽林海。
一场小雪过后,满山已是金黄,几朵红色的小花就像他曾经流下的鲜血……
北纬52°46′——内蒙古伊木河边防连连长杜宏牺牲的地方。2016年大年初五,当我和我的同事几经周折来到这个被大雪包裹的边防连队的时候,紧贴中俄两国界河额尔古纳河的岸边悬崖上,一串带血的手印已被大雪抹去;扒开河面上厚厚的积雪,一滩血迹还清晰可见。
2015年12月30日下午,连队沿中俄两国的界河额尔古纳河进行5公里雪地越野,经过悬崖处,杜宏爬了上去——他要对哨所悄然来一次突击检查,检验执勤官兵的反应能力。沿着悬崖,哨所官兵夏季下河取水踩出的一条“之”字型小路隐隐约约。身高1米83的杜宏身手敏捷,平日里攀岩越障几乎如履平地。
两个小时后,指导员李东风发现,连长没有回来,电话打到哨所,那里居然没有看到连长的影子,一回头,连长的手机还在床铺上——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李东风心头。他急令全连火速出动,寻找连长。那一天,河面上气温至摄氏零下46度。李东风回忆,“但全连官兵连跑带急,个个满头是汗。”
依偎在丈夫身旁,妻子轻轻唱起他生前最爱听的歌……
如血的残阳中,战友们找到了连长。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悬崖下的雪地里,头上有一道超过10厘米的口子,身旁的是一团凝固的鲜血,眼镜和手套散落在悬崖边;一块尖利的巨石上,血迹斑斑……
严寒之中,杜宏的身体已经僵硬,战友们仍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抢救自己的连长。几家军队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指导连队军医实施急救,官兵们一个个挽起袖子等待给连长献血……他们不相信,生龙活虎的连长从此倒下再不会醒来。
边防某团团长孙建国雪夜赶赴伊木河。孙建国同样无法相信,雪豹一样机警、骆驼一样坚韧的杜宏,会被一处悬崖夺去年轻的生命。那一晚,孙建国陪了杜宏整整一夜,也自言自语地与杜宏聊了一夜,自己抽一支烟,就给杜宏点上一支烟。他期盼,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将唤醒——窗外寒风刺骨,官兵们在雪地里久久伫立,他们也在期待奇迹的发生……然而,奇迹最终未能发生,杜宏的生命,定格在了31岁零22天。
当天深夜,当张茜接到指导员李东风打来的电话,一声带哭腔的“嫂子”,让她心里一揪,紧接着泪就下来了。匆匆赶往部队的路上,张茜还是无法相信这是真的:自己的丈夫是那样的勇敢,是那样的强壮,怎么会突然间不在了?那个深爱着自己的人,难道就这样走了?
依偎在丈夫身旁,妻子轻轻唱起他生前最爱听的歌……
2016年的第一个早晨,全连官兵风雪中送别连长。战士们抬着杜宏的遗体,围着连队一步一步绕了三圈。他们要让自己的连长最后看一眼额尔古纳河畔的山山水水,最后看一眼大兴安岭深处的一草一木,最后看一眼白桦林里的连队和哨所。他们知道,十多年的戍边经历,连长的生命早就与这条界河、与这片森林难舍难分了。
祖国雄鸡版图鸡冠处的伊木河边防连,最低气温曾有过摄氏零下57度的纪录,至今连队还保留着一副冻裂的直升机螺旋桨。长达七个多月大雪包裹期,除了河对岸的俄罗斯哨所,方圆几百里再无人烟。2002年底,18岁的杜宏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入伍来到边防连,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2007年被保送至石家庄机械化学院深造,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重返边防6年,杜宏先是担任排长,后被破格提升为连长。团里军事比武,杜宏一人夺得13个科目中的7项第一,荣立二等功。连队军事考核年年位列全团之冠,连续3次被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基层单位”,成为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上的一面旗帜。
在战友们心中,自己的连长似乎从未离开。杜宏的床铺还像从前一样一尘不染,他的眼镜还放在他生前最熟悉的地方;在连史馆里,在连队“龙虎榜”上,爱笑的杜宏还是从前一样的笑容。连队的战士说,自己的连长好像就在身边,好像还在用那双戴着眼镜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们。
依偎在丈夫身旁,妻子轻轻唱起他生前最爱听的歌……
张茜与是杜宏是初中时期的同学。杜宏成为一名边防军人的同时,张茜考上了河南工业大学。边防上不通网络,10年恋爱,几百封书信,见证了两人纯真而又甜蜜的爱情。
在杜宏给张茜的描述中,遥远的伊木河,不再是寂苦的“雪域孤岛”,也不是荒无人烟的地方。那里的森林是多么的辽阔,那里的界河是多么的清澈,那里的雪景是多么的壮美,那里的战士是多么可爱。
就在杜宏牺牲的前一天晚上,还与张茜通话,许诺待春到雪融时,带她到到北疆看一看,看看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森林。
2014年2月,两人走进婚姻殿堂。张茜忽然觉得,自己几乎在一夜间有了一种由小女人变成军嫂的感觉。她给杜宏的信中写到:“我觉得嫂子这个称呼真的是需要付出,而不是简简单单说出来的。”
与杜宏相交相恋这些年,张茜不仅深深爱上了军人,也深深爱上了边防。还在设计新房时,张茜就专门预留了一个柜子,用来存放丈夫每年在边防获得各种证书和奖章。那是丈夫的荣誉,更是自己的骄傲。
杜宏生前没能更多的照顾父母。丈夫牺牲这两年日子,张茜一有空就陪伴着公公婆婆。如今,四个老人和她成了一个家。张茜说,她是要替自己的丈夫多尽一份孝。人走了,这个家不能散啊。
依偎在丈夫身旁,妻子轻轻唱起他生前最爱听的歌……
杜宏的事迹经媒体宣传后,感动了千千万万受众。著名军旅歌手深情为烈士献歌《额尔古纳河畔》,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编辑记者自发捐款为杜宏塑像,青年雕塑家郎钺用一年时间精心创作杜宏烈士塑像获得建军90周年美展一等奖。在这个深秋,英气逼人的杜宏又回到了回到了额尔古纳河畔,回到了他永远的连队、永远的哨所,回到了他永远的哨位上。
烈士日,我们几位曾经采访过杜宏事迹的记者陪同张茜来看望她的丈夫,看望我们未曾谋面却仿佛早已相识相知的战友。
献上从雪地里采来的山花,张茜含泪唱起了丈夫生前最爱听她唱的那首歌——
你说的我都愿意去,
小火车摆动的旋律,
都可以是真的,
你说的我都会相信,
因为我完全信任你,
细腻的喜欢,毛毯般的厚重感,
晒过太阳熟悉的安全感,分享热汤,
我们两支汤匙一个碗,左心房暖暖的好饱满,
我想说其实你很好,
你自己却不知道……
依偎在丈夫身旁,妻子轻轻唱起他生前最爱听的歌……
额尔古纳河水静静流淌。这静静流淌的河水,就像此时此刻烈士妻子的眼泪……
(来源:第一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