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空降排-2017”:“命运女神弃儿”之逆袭
7月31日,“空降排—2017”国际军事比赛战车项目比拼在空降兵某军训练场拉开战幕,中国、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各派出3个车组展开角逐。
代表中国参赛的队员均来自“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旅,使用自主研发的ZBD03型空降战车,其余两国均使用俄式装备,其中俄罗斯使用BMD-2型伞兵战车,哈萨克斯坦使用BMP-2型伞兵战车。
三国主力战车分别完成了山地障碍驾驶和车载火炮射击两大内容。其中,山地障碍赛道长4.3公里,战车要分别穿越“S”形限制路、弯道限制路、火场等11个障碍;此外,战车还要在停止间使用30毫米自动炮对1400-1600米外的3个隐显地堡靶进行射击,此后使用车载并列机枪对600-800米外3个隐显火箭筒靶进行射击。
据我军参赛队射手教练樊延强介绍,与往届比赛相比,今年的战车项目比赛有着明显的变化:一是赛道设置上更复杂,由往届的6.2公里缩短为4.3公里,障碍数量反而增加4个,山地地形起伏大、弯道多,更贴近实战要求;二是射击条件上对时间和精度要求更高,如30毫米自动炮由往届15发弹射击1个目标改为9发弹射击3个目标,并列机枪由往届15发弹射击1个目标改为18发弹射击3个目标,隐靶时间缩短为20秒。
显然,今年的战车组比赛对人装结合度要求更为严格。中士刘浩驾驶的战车率先出发,用时7分41秒完成越障与射击,取得了我军自参加“空降排”赛事以来最好的成绩。
“我们出场时正好赶上了下雨起雾,视线不好,但凭着我两年内打废六七根炮管的经验,天气条件对我打靶的影响基本忽略不计。”射手刘显军赛后开心地对记者说。
“未来几天,还将陆续展开竞速赛、追逐赛和接力赛的角逐,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中士刘浩不失沉稳且略带腼腆地说。
提起这位创造最佳成绩的驾驶员刘浩,他参赛的故事,似乎比赛道更为崎岖坎坷。
刘浩长着一副娃娃脸,却天生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不善言辞,总喜欢自己跟自己较劲。
初中时,刘浩就萌生了要去军营闯荡的想法,高中没毕业就来到了部队。专业训练结束后,刘浩申请去“上甘岭特功八连”这个知名连队,却因身体单薄被拒绝。这一拒绝,他的倔劲上来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最优秀的战车驾驶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我就是要挑最难的专业,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靠着这股“倔”劲儿,慢慢地他也有了八块腹肌,体能成绩直线上升,最终如愿,成为连队的核心。
刘浩的左胳膊上有一块明显的伤疤,他淡淡地说,这是国际赛场留给自己的初体验。
2015年中国首次组队参加“空降排”国际军事比赛时,刘浩通过层层选拔入选集训队。
那年他的成绩总在第三到第五之间徘徊,出国前8进4的淘汰赛中,焦虑的他,在最后一个弯道处加速过猛,导致战车侧翻、左胳膊严重划伤。
铩羽而归的他说:“胳膊的伤疤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我是被国际赛场淘汰的。”
2016年,不服输的他第二次参加“空降排”比武集训。这一年,他比任何一个队员练得都狠:每一个障碍提前减速的距离要精确到米、每一段距离保持的车速要严控到误差1千米每小时。
有心人天不负,最终他毫无争议地入围最后参赛名单,随队出国比赛。然而,在最后的适应场地训练中,陪伴他四个月的战车飞轮盒损坏,临时换车。无奈的他,从主力2号车组降至替补4号车组,全程“坐观”战友在国际赛场驰骋。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仿佛就是“命运女神的弃儿”。
然而一次次的失败,没有浇灭刘浩扬威国际赛场的梦想。今年,刘浩靠着那股子倔劲,终于打败“命运女神”完成逆袭,取得了好成绩,或许失败自此将赋予他新的意义。
(记者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