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网络是全球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抢占虚拟公域的前沿阵地。未来的国家安全防卫中,网络力量将是一支无处不在、神出鬼没的奇兵。网络技术军地通用,无疑是军民融合一块重要的领地。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作战领域,网络战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战争。特别是网络战具有很强的隐匿性,而且能够全时段作战,攻击对象既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军队,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目标。在如此强大威慑力的诱惑下,各国网络力量建设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景象。2009年,美军开始组建网络空间司令部,迄今已建成123支网络分队。俄罗斯、日本、印度、英国、以色列等国家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络作战指挥机构或专业部队。
在网络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与世界网络强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全球有13台根域服务器,其中10台在美国,另外3台分别设在日本、瑞典和英国,这就意味着,一旦关闭域名解析服务,我国大部分网站甚至整个国家的信息都会在网络上消失。尤为严重的是,网络战争依靠的基础就是网络安全和信息产业化,攻击的就是军民共用的交通、能源、金融等战争潜力目标。而我国民航、电力、铁路、工业控制、装备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70%以上的关键信息设备都来自国外,特别是关键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核心协议和标准基本都由美国制定,隐形威胁如影随形。
我军实现网络强军,提高网络攻防能力,仅仅依靠军队或者地方“单打独斗”都难以见效,必须走资源聚焦、优势互补、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以往,军地在科技发展方面“各自为战”,特别是军队科研门槛高、准入难,很多优秀的科技产品常常被拒之门外。而网络的军民通用性与生俱来,并且地方的网络技术明显高于军队,军队提高网络作战能力,离开军民融合显然行不通。
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目的就是破除政策限制、技术壁垒、信息封锁等多年形成的痼疾。在发展网络军民融合中,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明确地方网络技术和设备准入的条件和标准,提高地方科技“参军”的积极性。其次要及时列装,地方的网络技术和装备按规定在部队试验和试用合格后,应尽快列装,尽快形成战斗力,不能畏手畏脚。再次要建立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现役的各种网络技术和装备有计划地进行重新评价,对于已经落后、影响到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技术和装备,要及时进行淘汰和退役。当然,网络强军不仅仅特指部队,全社会都有责任,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应该树立国防意识,每一名公民在呵护国家安全方面都不应缺席。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坚持为军事斗争服务,既是维护国家利益,也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越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就越高,国家的安全就越有保障;同样,国防力量越强大,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地方发展经济就越有保障。军民融合,是激活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