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盛世承平,但人们总是忘不了战火硝烟的日子,忘不了历经苦难的先辈们。现任职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焦玉兰副教授也不例外,她脑海中每每都会想起父亲焦学忠和母亲赵贵菊那战火中的爱情故事,在她看来,那份感情伴着硝烟,听起来尤为浪漫!
抗美援朝时期,为响应国家号召,焦玉兰的父亲焦学忠毅然入伍。那时,正读初中的母亲赵贵菊,也瞒着父母在学校报名参加了志愿军。谁也不知道,这场残酷的战争竟然成了两个陌生人命运的交集。
入伍后,焦学忠被分配到炮兵团。焦学忠个性沉稳、外表精干。由于他常年学习木工,所以胆大心细、乐于钻研,不久便在同期士兵中脱颖而出,被挑选为团长的警卫员,担负起了保护团长、保卫团部的任务。而赵贵菊是志愿军女兵中少有的初中生,除在平时负责战场救护外,能歌善舞的她还在休息时间担负起了宣传任务。
在治疗过程中,赵贵菊对焦学忠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得他在战火中感受到了战友的温暖。在之后的接触中,两人发现他们对革命的理解很是相同,彼此志同道合,加之焦学忠的真诚勇敢,赵贵菊的细心体贴,两人渐渐被对方吸引,彼此产生了爱意。可美好总是短暂的,焦学忠伤势初愈便主动要求再次赶赴前线。
战场上,两个人是没机会经常见面的,等待也是必须的。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让两个人来不及谈论儿女私情,只能默默坚守着对彼此的一份爱,战斗在自己岗位上。越是想着彼此,就越是努力工作,这份爱意也就越加浓烈。
眼看战争进入了最紧张激烈的阶段,前线伤员不断增多,赵贵菊内心也日益焦灼起来,因为她清楚,没有来到救护队的要么活着,要么就已经死了!因此,赵贵菊顾不及生命危险,主动请缨到前线救护队工作,希望能与焦学忠并肩作战,只要焦学忠还活着就是她这时最幸福的事。到了前线,赵贵菊不但没有找到焦学忠,自己也身陷战火。前线部队死伤惨重,倔强的赵贵菊不放过最后寻找焦学忠的机会,怎么也不肯后撤,孤身一人溜进战壕,敌军机枪疯狂地扫射着,子弹划过空气发出尖锐的嘶叫声,黑色的爆炸烟柱在空中翻滚,席卷了整个阵地,赵贵菊身陷重重包围,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她举起枪向敌人猛烈扫射,用力扣下扳机,让“烈火”猛喷,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否脱离火海。突然,敌人的子弹像是长了眼睛一样一下子打穿她的左耳……
躺在病床上的赵贵菊心中仍然不能平静,想到可能永远都见不到焦学忠了,泪如泉涌,心中一阵绞痛,昏了过去。一觉醒来,一双明亮俊秀的棕褐色眼眸,带着焦灼和疲惫守望着她,这是一双期盼的眼神,一双温暖的眼神!是焦学忠!他俯身在赵贵菊的右耳边低声说道:“我的左耳就是你的左耳,你的右耳就是我的右耳!这样左右耳才能永远相见、永不分离!”这是让赵贵菊终身难忘的一句话。
据焦学忠日后回忆,在负伤治疗过程中他百感交集,虽然身受重伤,但想到有可能见到赵贵菊又激动不已,他一直在救护队等待再次见到赵贵菊。听说她去了前线,焦学忠感觉整个世界和战场都一起崩塌掉了,以为再也见不到赵贵菊了。可是命运给他们安排了离别后的重逢,让他们更坚定了彼此的爱恋,也给他(她)们造就了战火硝烟中“左右耳”爱情传奇。
“因父亲的右耳及母亲的左耳均受重伤,手术修补后听力下降,进入半无声世界。后来我们子女们都学习了乐器,我就是这样学上扬琴的!希望我们的音乐能让父母忘掉战争带来的不好回忆。”焦玉兰说到。
战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但对于焦学忠和赵贵菊来说却是命运的交响绝唱,一场战争成就了一段姻缘,战火硝烟,见证了这场矢志不渝的战地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