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军营微电影也成为流量担当······

(2017-02-05 07:29:14)
标签:

杂谈

​来源:解放军报

当军营微电影也成为流量担当······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电影的拍摄门槛越来越低,一台手持摄像机或高配置相机,一台电脑配上“会声会影”剪辑软件,更加讲究一点的再学学“达·芬奇调色”,从技术上说就完全可以实现自由的影像写作。另一方面,现在部队基层官兵主要是90后,这是在视觉文化语境中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从小在广告、电视剧、电影、漫画等流行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无师自通地熟悉了各种视觉语言,对视觉表达有天然的亲近性。这些主客观条件使得微电影拍摄在军营文化活动中越来越受欢迎,成为继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舞台小品后最流行的部队艺术形式。很多部队基层单位都以组织拍摄微电影的方式来反映部队火热的生活。

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军营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也很多,不仅在中国军网、全军政工网等网络上,就是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门户网站也有大量军旅题材微电影的展播,有些优秀作品如《情定西海固》等在“爱奇艺”上有一万多次的点击量,这些作品有效地传播了“永争第一”“珍视荣誉”“牺牲奉献”这些中国军人的精神品格,有助于增进老百姓对军人生活的了解。

优秀的军营微电影创作题材丰富、视角多样。官兵们的艰苦训练、部队的演习对抗、新兵入伍老兵退役乃至各种思想的碰撞、性格的成长等当代军营生活都得到了及时而生动的影像反映。空军某部出品的《战神》,以警匪类型片的模式表现了某数据站官兵协助公安武警勇斗歹徒的故事,动作、追车、悬疑这些类型元素很好地融合进故事之中,完成了紧张悬疑的故事讲述和普通一兵的性格塑造。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出品的《未完成的暑假作业》以一个小孩思念父亲的角度聚焦于中国军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故事,巧妙地表现了军人的奉献精神。火箭军某部出品的《一个人的观影》描写了部队基层文化站放映员的生活,通过新老放映员的观念冲突和新放映员的成长,准确演绎了身在平凡岗位的基层官兵对军人职责的坚守。还有诸如《请拭去热泪》《不靠谱的爸爸》等,这些作品真实而细腻地展现了特种兵对荣誉的追求、军人对胜利的渴望、军嫂军娃们对亲人的思念、边关哨所官兵与孤独为伴等内容。这些别样人生、动人情感,让我们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感受到了官兵们眼中的军营生活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虽然是业余创作,但军营微电影在艺术上也呈现出一片动人的风景。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官兵们的本色出演和影像形式的多样性。在军营微电影创作中,“兵写兵”“兵演兵”营造的质朴真实感成了军营微电影标志性的美学特征,非职业演员可能在人物塑造能力和表演技巧上有很多欠缺,但他们往往能以真实取胜,在《情定西海固》《兵心无悔》等作品中,真实的表演与纪录风格的影像相结合,让故事充满了质朴的生活信息,成为军营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军营微电影中,我们还能看到多种多样的影像艺术形式,有比较规整的以故事讲述、人物塑造为主的微电影如米欣的《在路上》,有音配画的电子相册,有活泼时尚的军营MV版的《小苹果》,还有具“蒙太奇诗”特质的影像散文,军歌“快闪”等形式。这些直观而富有感染力的影像艺术在部队文化建设和官兵情感表达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毋庸讳言,军营微电影创作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叙事能力还有待提高。现在的军营微电影故事普遍显得有些概念,艺术想象还比较直白。从专业技巧的角度看,这是因为作者对情景中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还不够,对人物动作的想象还不够准确,这需要一些专门的技能训练才有望改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每年有微电影剧本创作短训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侧重从故事创意、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电影语言四个方面来训练学员的叙事能力,部队爱好微电影创作的战友们有机会可以前去进修学习。

军营微电影创作存在的第二个不足是明显的技术短板。影视是一门严重依赖技术的艺术门类。没有合格的技术基础,作者所有的艺术构思都无法有效传达给观众。从现在的作品来看,摄像技术是军营微电影创作者明显的短板,摄像者对光线影调的控制、对不同规格镜头的视觉效果的掌握还存在不足,结构画面的能力也比较弱。同时,一些军营微电影的主创对声音不够重视。声音是影视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声画之间可以形成同一、对立、对位等多种关系,好的声音处理能极大地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现在许多军营微电影作品用的是同期声,没有混录,没有声音总体设计意识,这些方面都是军营微电影创作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最后是蒙太奇思维要提升。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创作者要形成以视听语言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习惯。准确的景别、合理的运动、建立在事件逻辑和人物心理基础上的流畅剪辑、空间场景的丰富、服化道与故事和人物塑造的有机结合等是一部优秀微电影作品必备的艺术素质。这都需要军营微电影创作者逐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能水平,争取拍出更好的作品。

总之,微电影创作是部队文化活动的崭新形式,是表现军人生活,传播正能量的有益载体,我们期盼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军营微电影作品。


微电影《另一个世界的高度》——

巍巍昆仑见证军人信仰

■王海建 王伟强

http://www.81.cn/jfjbmap/attachment/1/1/2017-02/05/08/res01_attpic_brief.jpg

春节期间,微电影《另一个世界的高度》在新疆军区某团引起官兵强烈共鸣。

这部不到20分钟的微电影,根据年前该团参加高原使命课题训练时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将高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与情景再现相结合,经过“兵导演”陶佳乐后期的精心打磨,加入了人物旁白、背景音乐、动画设计等,宏观场景大气磅礴,人物特写活灵活现,细节刻画惟妙惟肖,让官兵深受感染和感动,自觉向先烈的精神高度看齐。

整部微电影由两个故事脉络组成,一个是以上等兵李晋为代表,他乐观淳朴、积极向上,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真实演绎出基层官兵的可爱、可敬、可亲;另一个是以刚毕业的排长刘文君为代表,由最初的不适应部队紧张生活,不适应高原艰苦环境,经历了想开病号证明下山、参加高原体能竞赛受到官兵血性精神的感染、祭拜烈士途中讲述历史等一系列亲身经历后,坚定了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信念决心,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世界应有的高度。


微电影《最长的一天》——

大漠沙海磨砺工兵英雄

■胡 良 黄武星

http://www.81.cn/jfjbmap/attachment/1/1/2017-02/05/08/res04_attpic_brief.jpg

新年伊始,由火箭军某旅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最长的一天》一经首映,便引起强烈反响。该片借用影视艺术手法,还原身边故事,拍出心底感动,演绎了生命禁区工兵英雄在强军路上的使命担当,赢得官兵广泛赞誉。

该旅长年担负国防施工任务,微电影《最长的一天》将镜头聚焦于这群“从未见过导弹”的导弹工程兵们。蛰伏大漠沙海的列兵李琛,梦想成为一名导弹号手,入伍快一年却从未目睹过导弹真容,只能从老兵的“神侃”和自己的梦境中“脑补”神箭飞天的景象。这天凌晨4点,急促的哨音惊醒了列兵的美梦,李琛所在的钢八连紧急受命,要在一天之内紧急构筑“敌”阵地,为“我”实弹发射提供目标靶场。


微电影《孔雀河畔“兵巴郎”》 ——

天山南北共育军民情深

■胡 铮 毛冰峰

http://www.81.cn/jfjbmap/attachment/1/1/2017-02/05/08/res07_attpic_brief.jpg

这部由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3个民族的官兵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孔雀河畔“兵巴郎”》在一片欢呼声中拉开序幕。微电影一经展播,就颇受大家好评。 

影片中,学员与头戴花帽的维吾尔族老乡们盘腿落座在葡萄长廊下,学员发挥通晓“双语”优势,第一时间将党的政策传播到群众中去,让党的声音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学员坚持用乡音传声,用乡情释国事,让各民族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这部微电影依据官兵与民族群众的动人故事拍摄而成,贴近官兵生活实际,内容接地气,很好地诠释了学院官兵爱护民族群众,民族群众拥护军人的感人故事,让全体官兵很受教育和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