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件棘手难题“挂账销号记”

(2017-01-27 07:20:26)
标签:

杂谈

​来源:解放军报

100件棘手难题“挂账销号记”

​1月中旬,连日的雾霾散去,明媚的阳光照得午后的蓉城温暖舒适。成都军区善后办某干休所老干部仇裕民走出房门,抬头看着公寓楼施工紧锣密鼓,心里十分舒畅:“善后办很能干呀!”

仇老眼中的这幢公寓楼得来不易。2004年,这个老干部住房改造工程就已立项,但因为有7户老干部反对,而一直未能动工。在善后办耐心细致的工作下,2016年11月,终于所有老干部都在《住房改造许可意见书》上签了字,这个拖了12年之久的安居工程得以动工。

这刚好是成都军区善后办成立一年以来,在善后工作中解决的第100件棘手难题。每解决一个难题,善后办的解难手册上就多一个“√”,这100个“√”背后,是善后办官兵迎难而上、敢于牺牲的无私付出。

跑的次数太多了,他觉得驾驶员太辛苦,干脆自己骑上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

2016年11月,原成都军区某部退休干部孙剑平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簿。这一天,他等了整整11年。

1999年,孙剑平购买了军队集资住房,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时既没有办理房产证也没有签订购房合同。2005年,孙剑平退休,由于拿不出现有住房的有效产权凭证,一直未能在居住地办理落户手续。

2016年初,张剑平的移交安置工作被作为遗留问题,从原单位交到了成都军区善后办。老干部处处长彭科了解情况后决定“跑跑这件事”。

彭科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和张剑平来到派出所,管户籍的民警了解情况后直摇头:按规定,必须要有民政局的函件才能办。

到了民政局,又要求出具房屋产权凭证。彭科和张剑平一起翻箱倒柜找当时单位的购房意向书、交款收据。为了更保险,彭科还找到小区的物业、水电、通信等部门,把近些年的物业收据、通信安装协议书、水费缴费记录等,只要能证明房子是张剑平的材料都收集起来,装进文件袋。

材料拿到民政局,办事人员很热情,但还是办不了:这些材料没有法律效应,不能作为办理依据。

难!难!难!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但彭科没有放弃,仍然积极与土地、房屋管理、民政、公安等部门保持沟通协调。那段时间,彭科白天几乎都奔走于张剑平家与这几个部门之间。

一开始,彭科还用单位的公车,后面觉得驾驶员太辛苦,干脆自己骑上电动车跑。看着彭科为自己的事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张剑平心里过意不去:“落不了户就算了,反正大半辈子都过了,也不在乎后面这点时间。”

“只要不放弃,办法总比问题多。”在彭科的努力下,他们最终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凭借张剑平原单位与军事设施建设部门等4方签订的《产权处置协议书》,成功办理了落户手续。

张剑平的落户难题只是成都军区善后办成立时,接手的百余遗留难题中的一件。这些难题大多时间跨度大、利益牵扯广、问题成因错综复杂,个个都堪称难啃的“硬骨头”。

“就算是‘硬骨头’,我们也有钢口铁牙。”善后办将这些难题进行梳理分类,按业务归口分到各个部门,落实责任人,签订责任书,一批久拖不决的棘手难题终于得以解决。

面对“耍赖者”,他将一张律师函拍到物业公司经理面前,掷地有声义正辞严

2016年3月,20多名军嫂来到善后办反映情况:她们所居住的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物业公司管理混乱,要求更换。

后院不安宁,前方受影响,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但真正接手后,善后办军事设施建设处高级工程师杨平林才发现并不容易:更换物业公司影响公司的根本利益,第一次交涉,公司经理就态度强硬:“想让我们撤就撤,你是哪位?”

协商不走,又不能硬赶。如果发生冲突,必然影响军民关系,怎么办?

2016年5月,杨平林咨询律师后,改变了工作策略。他争取到小区所在街道的支持,顺利组织召开了业主大会,对业主委员会进行重新选举,再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由新的业主委员会解除跟物业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

新业委会成立了,可物业公司就是赖着不走。“我们的要求合理合法,你们要是耍赖,那就法庭上见,后果你们自己承担!”杨平林将一张律师函拍到物业公司经理面前,掷地有声。最终,物业公司主动撤出了小区。

“千难万难,依法依规就不难。”这是成都军区善后办在解决棘手难题过程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因为不少问题都涉及到军民、军地关系,善后办与西部战区法院、地方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咨询渠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依法用法,为改革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要是问题不解决好,以后你们就住我家里去

2016年4月,一名年轻妇女推着一名残疾人来到成都军区善后办营区接待室,一进门就要求见部队首长。

兵员与文职人员处处长何小兵接待了这两人。轮椅上坐的是某部上士张昆,他因公导致四级伤残,因在移交安置过程中提出的补偿条件远远超过政策规定标准,所以一直未能办理手续。

张昆反映的情况也并非无理取闹。他伤残后,养家重担都落在了爱人身上,爱人工资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因为担心以后的生活,张昆一直在找部队反映情况。

当听说问题已被移交到新成立的善后办之后,两人来“讨个说法”。看着曾经沙场挥汗的战友如今生活如此困难,何小兵两眼一红,握着张昆的手说:“我们一定按照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解决,要是问题不解决好,以后你们就住我家里去。”

从此,何小兵就成了张昆家里的常客,每次去他都会带些水果或日用品。张昆受伤后行动不便,每天憋在家里,何小兵时常推他出去散步,还为他家里接通了网络,让张昆的生活变得丰富。张昆的妻子原来做环卫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收入低,善后办帮她协调到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就业,每天只工作6个小时,工资还比以前多了800元,让她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

善后办还对部队和地方有关伤残军人的补偿法规进行梳理,并与民政、社保等部门共同研究张昆移交安置后的接续保障事宜,为他在政策范围内争取最大权益。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敲定了住房、一次性经济补偿、每月发放护理费相结合的补偿方案,解决了张昆生活的后顾之忧,他顺利移交到地方。

2016年中秋节,善后办官兵再次提着月饼来到张昆家看望。张昆见到大家的瞬间,泪水夺眶而出:“部队和组织没有放弃我、亏待我,感谢组织,感谢部队领导!”

一年来,该善后办移交安置了14名长期滞留部队人员。每个人员家中,善后办官兵平均跑了10多趟,先后解决了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经济适用住房等生活难题,大家主动配合办理了手续。


                                                                                            ( 李小平 谢机有 本报记者 张 放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