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感受第41集团军某陆航团解决官兵后顾之忧带来的可喜效应——
军嫂夏春花的幸福随军路
■本报记者 张 哲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周钰凇
1月3日,对第41集团军某陆航团机务大队教导员杜江波来说是个幸福的日子——这一天,他的女儿呱呱坠地。
记者见到杜江波时,他还在医院忙前跑后,笑呵呵的脸像开了一朵花。聊起他的幸福小家庭,杜江波说,那还要从妻子夏春花的随军说起。
数年前,作为新质作战力量的该团新组建,一大批官兵从天南海北汇聚到此,杜江波也因一纸命令离开了家人。几个月后,夏春花来团驻地探亲时,深受感动:尽管一大半官兵还住着临时搭建的板房,可团里却利用一幢老营房,将几套房子修缮一新,作为家属临时来队住房。
尽管房子比较简陋,可团领导隔三差五嘘寒问暖,让夏春花心里暖意融融。
探亲回去后,好消息不断从杜江波口里传到夏春花耳朵里: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团里有了篮球场、自助取款机,接入了市政自来水,整修出18套官兵随军家属长期住房、22套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爱人满怀憧憬的话语,让夏春花萌生了想要随军到丈夫驻地的想法。
“丈夫守护战鹰翱翔,我要给他温暖的家。”2015年8月,夏春花辞去稳定工作,千里迢迢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随军来到了丈夫的驻地。
让夏春花没想到的是,小家还未收拾妥当,团领导已出面协调好了她5岁儿子进入驻地最好的幼儿园就读。“团领导时时想在前,我们生活再苦心里也甜。”
暖心的举措一个接一个,幸福的事儿一件接一件。团党委向官兵公开承诺:凡是家属随军,一律安排住团里最好的房子,并逐年协调就业安置;孩子上学,协调到县城优质学校就读;安排专车每天接送上学的军娃;为方便军属和军娃就医,将团卫生队搬至家属楼隔壁……
在团修缮一新的家属房前,杜江波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已有20名官兵家属随军来到驻地,10名军娃正在驻地学校就读。随着团里条件的不断改善,已有越来越多的官兵家属表示要随军来到这里安家。
爱人随军来到身边,激发了杜江波干事创业的动力。两年多来,他带领官兵保障300多场次飞行训练,无一安全事故。2015年,他所在的营党委被集团军表彰为先进营级党委,个人荣立三等功。
“团党委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头,官兵把打赢的责任扛在肩上。”团政委李小年说,团队组建以来,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演训活动,10余项战法得到检验,战斗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本报长沙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