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锐”不可挡:他驾轰-6K创多项空军第一

(2016-12-27 20:05:18)
标签:

杂谈

 先上图!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dda13.jpg

今年7月15日,中国空军公开发布了一张颇具爆炸力的照片(上图):一架涂装中国空军标志的轰-6K飞机正在飞越黄岩岛上空。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何方神圣?

你一定想不到,它竟出自一名轰-6K飞行员之手。

他是见证者,是亲历者,也是驾驭“战神”的人,他的名字叫刘锐。

“刘锐”这个名字可能听着有些陌生,但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我军现役新型轰炸机轰-6K首批改装人员,他是我国第一批驾驶轰-6K战机巡航黄岩岛的飞行员……入伍20年来,他30余次参加和完成演习演练、南海战巡、远海训练等重大任务。

浓眉大眼,笑容阳光,身材健硕,讲话时操着一口“湘普”,这就是刘锐。他颜值颇高,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de514.jpg


他是“不信邪、霸得蛮”的拼命三郎

刘锐骨子里带有湖南人典型的“不信邪、霸得蛮”的性格。

2001年6月,他被分配到空军航空兵某团,成为轰炸机飞行员队伍中的一员。操纵七八十吨重的轰炸机对于身高1.75米的刘锐来说太过吃力。于是,他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步至少10公里,力量、耐力练习各1小时。年纪轻、经验少、底子薄,他就把学习、研究和飞行当“饭”吃,经常穿梭于教员、机长当中来回请教。虽说他的“硬件”在人高马大的战友中并不突出,可努力却让他在飞行事业上不断取得突破。

刘锐了解到某型空地导弹只能攻击固定目标,于是他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它能不能用于攻击移动目标呢?然而设计该导弹的研究所专家却给他泼了冷水,不建议他将该导弹用来攻击移动目标。但刘锐还是不甘心,于是组织飞行人员集智攻关,研究、实践、总结、改进、验证,终获成功,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获得了原广州军区空军2015年度军事理论研究一等奖。

几年前,轰-6K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某团,刘锐有幸成为了首批改装的飞行员。短短1个月,他将1600多个性能数据、100多张座舱图、2000多页使用手册转化为2万多字的学习笔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改装理论考核。

当时新机尚未完全定型,《新机改装培训大纲》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后续不断进行飞行验证,改装面临重重困难。为此,刘锐带领团队先后验证完成了新机首次编队飞行、夜航、首次投实弹、首次外挂炸弹、首次海上飞行、快速上升下降边界性能以及极限坡度验证等重难点课目,并总结相关经验,填补了大纲的空白。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df315.jpg


他誓将“工匠精神”进行到底

刘锐身上透着一股“工匠精神”:对于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于飞行的极致追求。

单位的官兵都知道,这个参谋长在生活中和蔼可亲,毫无架子,但在工作上却严谨细致,要求十分“苛刻”。

2010年,刘锐刚任大队长,当时的三大队连续三年评不上先进,队员热情不足,比武竞赛成绩垫底。刘锐为每批次、每名飞行人员量身定做学习训练计划,并搞好分类指导,提升训练针对性。这一年,三大队在比武竞赛中一举夺魁,彻底打了个翻身仗。此后,更连续3年蝉联冠军。

据说,参加首批轰-6K改装的22名空勤中有12名来自该大队。

三大队中队长张斌在一次飞行中凭借帅气漂亮的机动航线、近乎完美的操控动作赢得塔台指挥员的频频点赞,然而,在进行飞参评估时,他却被刘锐一顿批评。原来,飞参显示他在超低空飞行航段,高度控制不够稳定。刘锐亲自上阵,带着张斌去感受极限超低空的操控感觉。

回忆起那段经历,张斌至今记忆犹新,很多次他想松杆,但都被刘锐死死压住,这种超低空的感觉也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张斌的脑海里。

一次飞行训练中,刘锐对飞行员刘杰进行带教飞行。他注意到刘杰操纵飞机油门时没有按操作规定进行,提醒一次过后,刘杰仍然不长记性,刘锐抬起手“啪”地就打了过去:“可能这种教学方式有点粗暴,但我只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牢记要按纲操作。”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e0016.jpg


他多次驾驶轰-6K战机执行重大任务

飞行,挑战与危险并存,它是勇敢者的事业。

2015年3月30日,刘锐驾驶轰-6K首次飞向远海赴西太平洋训练。在茫茫海空中,面对复杂多变气象、陌生地域环境,他果断带领机组沉着应对,首次在西太平洋留下了中国空军的航迹。

“战神”亮翅,震撼苍穹。去年“9·3”阅兵,刘锐带领的中国空军空中梯队“米秒不差”,如一把空中长剑通过天安门上空,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2016年7月,刘锐机组受命执行南海战巡任务。刘锐因此成为我国第一批驾驶轰-6K战机巡航黄岩岛的飞行员。然而执行此次任务时,他曾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任务出发前,根据气象预报,海域晴空万里,但到达后天气突变,顷刻狂风大作,云层积压,飞机因强烈气流而颠簸。此刻最安全、最稳妥的选择就是返航,但返航后巡逻任务就无法完成。如果穿云绕飞,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走还是留?

“下降高度到可飞云层,继续执行任务!”关键时刻,刘锐坚决地发出了指令。靠着目视和雷达指示,他们驾机朝云缝飞去。到300米高度时,祖国南海美丽的岛礁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眼前。随后他们保持低空、近距离高度,在岛礁周围绕飞了数圈,完成巡查任务后继续向南飞去。

从飞行员到中队长,从中队长到大队长,如今,已经成为团参谋长的刘锐对飞行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不时会驾庞大的“战神”做出一些歼击机才能完成的战术动作。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炫技,可刘锐心里清楚,这是他和“战神”之间的默契。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60421c.jpg


回到本文开篇,接着解密。

今年7月,当刘锐拍摄的轰-6K飞越黄岩岛照片在网上曝光后,一时引起网友关注。

然而,刘锐透露,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驾驶着庞大的战略轰炸机在空中互相根据光线寻找合适的拍摄位置,并非易事。后来,刘锐想到了让长机调转方向,把逆光变成顺光,才拍下了那张珍贵的照片。

谈到为什么要拍这样一张照片,刘锐说,因为他是第一批驾驶轰-6K战机巡航黄岩岛的飞行员,所以心里带着很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我想用我的镜头把它拍下来,而且在里面必须要有我们空军最具战略意义的轰-6K,让它在画面里面同时存在。”

飞行大队大队长柴进表示:“轰-6K比原来飞机厉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它的腿变长了,能够走得更远。”

梦得更远,才能飞得更高。凡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刘锐都会带上心爱的相机去摄影拍照,“虽然这不是我的主责主业,但拍摄回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对我们打好舆论战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蓝天摄影师’!”

等等,文末有彩蛋哦!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e0d17.jpg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e1218.jpg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e1819.jpg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2e201a.jpg


http://tv.81.cn/jshjj/2016-11/03/content_7342171.htm

http://www.81.cn/jwgz/attachement/jpg/site351/20161227/64006a8dcc2c19cc65110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