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海上联合作战,是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主要牵引,是捍卫海洋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要斗争形式,提高海上联合作战指挥效能,对新形势下打赢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把握海上联合作战特点内涵
作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达成海洋方向战略目的的主要手段,提高海上联合作战指挥效能,必须充分运用诸兵种力量和其他涉海力量,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深刻把握海上方向联合作战特性,紧密结合海上战场实际和海上军事斗争需求,指挥控制兵力行动。
指挥职能更加明确。战区指挥机构按照职能任务确立机构编组,依据作战行动需求设置指挥网络,专司主营作战问题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和联合作战指挥。在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组织下,海上联合作战各军兵种的职责更加清晰,行动更加统一,协同更加一致。
力量融合更加深入。海上联合作战中,参战力量多元复杂,海、陆、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以及地方涉海力量等综合力量有机融合,诸兵种指挥要素联合编组,指挥手段综合集成,战场态势融合共享,不仅促进了海上指挥联合、力量联合,而且促进了海上战场行动联合。
军事行动更加多样。海上联合作战呈现由传统领域拓展到新型领域、由纯军事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趋势。未来海上联合部队将基于任务组建,目的是实施大量不同样式的军事行动。
指挥控制更加复杂。海上实施的联合作战,作战空间广阔,参战兵力多元,作战形式多样,对抗异常激烈。特别是多种攻防行动交织进行,攻防转换频繁,作战进程加快,海空情况瞬息万变,使得海战场作战指挥控制异常艰巨复杂。
搞好顶层设计,发挥政策法规“模具”效应
提高海上联合作战指挥效能,需要战区和军种的高度统一,可以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海上联合作战特点出台权威性的政策法规,为战区建设和军种建设同轨提供充分的法理依据和保障。
理顺作战指挥关系,完善海上联合作战兵力组织机制。随着国家利益拓展、海军发展步伐加快,海上联合作战跨区域协同的趋势明显,如亚丁湾护航、搜救马航失联客机、利比亚撤侨等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多个军种、跨国内国外多个海区,任务时间往往持续较长。实行战区制后,类似兵力行动的指挥权责、部门设置、人员分工都需用法规条文进行明确,确立指挥权威,理顺指挥关系,确保海上联合作战指挥流程运转顺畅。
打破军种作战理论边界,促进各军种使命任务交叉区彼此融合。由军种作战到联合作战,军兵种使命任务和作战理论变化较大,如何避免各说各事,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明确统一任务背景下各军兵种怎么融合、如何联动,打破军种作战理论边界,促进使命任务交叉区彼此融合。
推动各军兵种部队按章联训,促进军种建设围绕联合作战需求“图纸”展开。海上联合作战,参战兵力多样、空间立体多维,不是各军种自拉自唱的“独角戏”,更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折子戏”,要摒弃从加强自己军种角度来界定联合的思想,摒弃以往军种条块分割的老办法,通过建立条理分明的法规条文明确权责,推动各军兵种部队按照海上联合作战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海上训练,从抓训开始避免各军种的“联而不合”。
凝练以联合为标志的军事文化,建立统一的海上联合作战文化体系
德国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曾指出:“战争的精华,不在胜利,而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当下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以联合作战需求为牵引,对指挥体制、力量结构、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等,进行全方位全要素的系统重构。从本质上讲,这是以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确作战、联合制胜为价值目标重塑军事文化形态的过程。作为联合作战的一个发展方向,融铸相关军事文化,建立统一的海上联合作战文化体系,是提高海上联合作战指挥效能的必经之路。
“六维”空间全员入网,打破多军兵种信息联通技术壁垒。当前,部队信息化建设还多少存在系统平台难统一、数据接口难兼容、信息资源难共享等突出矛盾,凝练海上联合文化,建立统一的全面覆盖陆、海、空、天、电、网六维空间的信息联通平台是先决条件,必须切实解决好装备技术体制不统一、软件标准不规范、基础数据建设和应用滞后等问题,消除联合作战的“数据时差”,打通军兵种信息链路,从源头上确保“互联互通”。
编撰“联合作战辞典”,构建要素齐备的联合作战语言体系。作为沟通的桥梁,语言体系的混乱必定带来信息传递的不畅通,要理顺其中的关系,就必须加快编撰“联合作战辞典”,通过构建要素齐备的联合作战语言体系,加快“形联”到“神联”的转变步伐,进一步提高海上联合作战指挥效能。
弘扬“联合制胜”的价值理念,升华海上联合作战的文化核心。新的历史条件下,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海战场的常态,要形成体联神聚的“网聚能力”和信息化作战的新秩序,海上联合作战必须凝练“联合制胜”的文化核心,在广大官兵中努力倡导与构建重视联合、鼓励联合、促进联合的氛围与环境,从思想深处筑牢官兵自觉的“联合制胜”价值理念,从根本上完成军种文化向联合文化的洗礼与超越。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确保海上联合作战肌体顺畅发力
转变指挥人员指挥观念。可以优中选优,集中一批精英骨干淬火转型,从转变指挥观念入手,通过打牢联合作战能力基础、大抓指挥要素训练、全流程全要素开展联合作战演练等方式,在实践中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变“纵向到底”为“横向到边”,变“线性递进”为“综合集成”,打造海上联合作战的“最强大脑”。
提高参谋人员业务广度。作为构成指挥机构的基本“神经元”,联合作战参谋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指挥员战场决策的实效转化率。培养适配海上联合作战体系的合格参谋人员,可以依托任务,在尽量满足编队联合作战指挥需要前提下,通过交叉任职和轮岗制度,拓展联合作战指挥参谋人员业务广度;借助院校系统培养,帮助参谋人员学习掌握联合作战理论和军兵种作战运用,熟知各部队作战能力和主要武器装备性能,成为战例通、敌情通、地形通;开展在职学习培训,通过知识讲座、定期轮训等形式,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联合素养;开通网络学校,组织远程培训,进一步拓展思维视野。
培养精干顶用的士官骨干队伍。经过多年建设,我军的士官培养体系趋向成熟,但在长期实践中,也存在培训种类样式繁杂、院校培训内容滞后于部队发展等问题。特别是海上联合作战,对高新技术士官人才的需求很大。为确保士官骨干队伍完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要全面整合培训资源,提高院校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探索用地方军工企业培养高新武器装备急需的士官人才,建立院校、部队、厂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士官培养常态化机制。把联合作战要素作为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参考系,在全面推动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突出海上联合作战内容,使骨干使用、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定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海上联合作战士官骨干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