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原标题:“仗怎么打”:问计作战概念创新
作战概念,是对未来如何作战的描述,正日益成为军队建设与作战的重要抓手。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关键在深刻领悟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的基础上,主动设计作战概念,进而推动战法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仗怎么打”的问题。
军事领域是最缺少确定性的领域,关于未来战争的认识始终在不断发展。但军队建设与发展不能坐等认识成熟后起步,需要通过现有认识及主动设计创新作战概念,构设未来作战图景,探索未来作战机理,牵引、指导军事实践。作战概念创新,正成为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支点与杠杆。当提出一个理论构想时,需要开发作战概念,才能使理论“下沉”,更好地完善并向实践转化。当没有理论构想时,作战概念的创新,可以为架构理论提供“原材料”。作战概念是作战理论形成的“组织细胞”,没有完善的概念生成能力,很难催生完善新的理论。
挖掘新质作战力量优势,是作战概念研发的目的和归宿。聚焦新质作战力量使用的技术性能和战术要求,挖掘新质作战力量的优势,研发作战概念,使新质作战力量与传统作战力量实现效能互补,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运用好新质武器以及由其衍生的新质作战力量,赢得并保持战场主动权。作战概念研发,应以新质作战力量为思维重心,根据新质作战力量融入引发战场面貌的新变化、新法则,围绕“信息主导”探寻新质作战力量运用的方法和路径。
作战概念研发,重在设计关键作战概念。关键作战概念,是作战概念的细胞核、“胚胎”,集中反映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本质要求,包含着作战概念生长的“遗传基因”,整个概念体系由此衍生与发展。当前,对信息化战争的本质、作战体系的构成等的认识渐趋明晰,创新、突破、创造的意识逐步渗入军事思维的深层,将作战理论的重心聚焦到关键理论、关键概念创设正当其时。现在的关键是面向战场和作战应用,充分运用技术原理,集聚能量、资源于作战问题的关键点,提出、设计与开发关键作战概念,为作战概念开发寻找突破口。
作战概念是理论的过渡态,最终价值在于指导牵引实践。一是向条令转化。美军十分重视作战概念向条令转化,形成良性互动。作战概念形成理论并转化为条令,才能发挥价值。二是向作战计划转化。作战计划是作战概念的具体化,既是研发的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步骤。对比较成熟的作战概念,应科学而富有逻辑地将其与指挥官的直觉、想象力结合起来,转化为具体作战计划,完善作战计划体系。三是向实践转化。概念是实践的指南。应以作战概念为牵引,规划设计武器装备发展、组织结构优化、军事训练转变、作战人才培养等“路线图”,为构建新型现代军事体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