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德卫勤联演:特殊“伤员”,“戏”很足!

(2016-10-25 09:55:32)
标签:

杂谈

10月24日起,“联合救援-2016”中德卫勤实兵联演进入联演阶段。就在前几天的整合训练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不输参演的中德卫勤队员,在联演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成为众多亮点之一。他们就是地震灾害救援现场的各类特殊“伤员”。

演练中,这些特殊的“伤员”可真没少给双方参演卫勤队员找“麻烦”!对此,中方“伤员准备中心”工作人员风趣地说:“因为是无脚本演练,我们模拟的各种突发状况,为的是尽可能真实地呈现灾后救援现场的复杂情况,使演习最大程度贴近实战,参演官兵们可千万别记仇哦!”

特殊“伤员”分两类,一类是真人模拟伤员(Simulated Casualty),即由真人扮演被困于不同场景,等待卫勤官兵救援救治的伤病员;另一类是智能模拟假人(Training Dummy),即由假人模具和穿戴式训练模块充当伤病员。

地震现场展示图,一片狼藉

​22日上午9时30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某训练场,中德两军的卫勤力量准时进入一片废墟的地震灾后模拟现场,开始进行人道主义联合医学救援的整合训练课目。

在一片被掩埋的建筑物废墟中,一位被困住且动弹不得的“伤员”,不停用手中铁器敲击身旁的残垣砖瓦,时不时大声呼喊几声“救命!救命!救救我!”。其声嘶力竭的声音,无比痛苦的神情,伴着不断流下的泪水,显得那样绝望,让人不忍忽视!

废墟掩埋下的伤员

​果真,凄惨的声音引起了中德救援队员注意,抢救工作迅速且有条不紊的展开。抢救过程中,他一会儿精神失常胡言乱语,一会儿痛不欲生突然昏厥,还时不时抓住一旁救援人员的手说:“救一救我的家人……”

他痛苦失常的行为,着实让施救的中德参演队员有点儿“措手不及”。尤其经过判断,这名伤员的左腿已基本“坏死”,为确保他的生命安全,医务人员不得不当机立断,迅速给他现场“截肢”。

中德卫勤人员现场救治伤员

​看到自己腿“没了”的那一刻,这名“伤员”“崩溃”了,开始不停地哭嚎。见状如此,中方一名心理医生立即上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慰”。渐渐地,“伤员”的情绪稳定下来。

场景模拟的逼真也就罢了,“伤员”表现的竟也那么逼真!以至于有那么一瞬间,让记者都有点走神儿,恍惚间真有一种到了地震灾后现场的感觉。

为现场截肢的伤员进行止血

​在另一处模拟震后交通事故的现场,一名伤员扮演者把实情告诉了记者。他的解释,让记者如释重负的同时,愈发佩服这些“群众演员”。

“我在这个场景里扮演一名轻度烧伤的司机,这里是车祸现场,发生地震后,我驾驶的油罐车撞到一面墙上引发火灾,我会向救援人员求救,并根据现场情况小小的‘刁难’一下他们。”他狡黠地笑着说。

“我撞到方向盘上导致气胸和呼吸困难,中德双方卫勤队员救治时,我会适时做出一系列反应。比如他们把我从车中救出来的时候,我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痛哭流涕、情绪激动,甚至不断呕吐等等让他们无法专心操作的干扰动作,或许还会突然告诉他们这里或那里痛,总之尽力给中德参演卫勤队员出尽各种‘难题’。”

油罐车撞入路边的场景

​这位“伤员”其实并非有意刁难,因为在真实发生的灾难现场,伤者由于精神极度恐慌,往往表现的很激动,且意外情况时发,对救援人员的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手术室进行伤员救治

​整合训练结束后,一位参演的德国军官丝毫不吝对灾难现场“伤员”的褒奖:“他们表现很专业,演绎非常逼真,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我们必须排除干扰,想尽一切办法快速应对、果断处置,才能顺利完成救援任务。”

据了解,“伤病员准备中心”这次共准备了200余名饰演伤员的“群众演员”,其中151名为第三军医大学的在校学员。为了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并演绎的尽量逼真,学校还提前对他们进行过表演和伤情演化等技巧的培训。

中德卫勤联演:特殊“伤员”,“戏”很足!

中德卫勤联演:特殊“伤员”,“戏”很足!

伤员准备中心的工作人员给伤员扮演者化妆

​演技之外,“伤病员”惊悚的“血妆”也很重要。“伤员准备中心”工作人员利用仿真血浆、乳胶、塑料伤口模型等材料,以高超的化妆技巧模拟出各类骨折伤、挤压伤、烧伤、头部伤和大出血等情形,使灾难现场的伤情模拟更加逼真。

除了真人模拟“伤员”,本次演习中使用的高级智能模拟假人“伤员”,其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样让记者大开眼界。

模拟假人具有和真人一样的呼吸、心跳、血压、脉搏,就连体重都和真人一样,身上可以模拟出各种创伤,甚至对医生采取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等各种急救措施和药品能做出神经对光反射、抽搐等相应反应。

化妆后的展示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训练基地医学综合教研室郭副教授介绍说:“相对于真人伤员,智能模拟假人的优势在于:可以展示很多病理和生理状况。正常情况下真人模拟伤员的心跳无法达到120/m-140/m,更无法表现心室颤动等异常情况,利用模拟智能人就能精确地实现。另外,卫勤人员可以在这个假人身上做一些有创操作,比如胸腔穿刺、静脉穿刺、还有气管插管等等,这些都是用真人模拟伤员所无法实现的。”

负责导调高端智能模拟假人的导演部工作人员还给记者展示了智能模拟假人的另一个功能:可以发出咳嗽、打喷嚏、呼叫求救,以及痛苦呻吟等声音,这些提前录进去的声音,会根据医疗人员的不同操作,做出相应的反馈。

记者在现场见证了一个有意思的互动:卫勤人员对假人模拟的病人说:“现在有没有感觉好一点?有的话请你眨一下眼睛让我们知道,我们再把你抬上担架。”没想到,那个假人还真眨了眨眼睛,吓了记者一跳。

高级智能模拟人

​“假作真时,假亦真”,无论是真人模拟伤员,还是智能模拟假人,这些“戏份”十足的特殊“伤员”们,虽然只是演习的配角,却也是卫勤力量的磨刀石,正是有了他们惟妙惟肖却贴近实战要求的表现,“稀奇古怪”却贴近伤情救援实际需要的刁难,才让整个演习现场更贴近现实,更具紧张感,才能客观检验卫勤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