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言不合”就上天?航天员选拔都经历了啥

(2016-10-18 18:03:48)
标签:

杂谈

​不久前,天宫二号的完美升空。在无垠的太空中,天宫二号如沧海一粟般独自遨游。今朝,它的“小伙伴”——神舟十一号终于来了!

作为太空开路先锋,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选拔标准极高,可谓“千万里挑一”。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看看航天员在选拔时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基础选拔

选拔标准可比模特高多了!

​​    第一是身高。航天员的身高要求是1.6米至1.72米。“什么?咋这么矮?”“嘻嘻,你这就不知道了吧,航天员的身高和坐高都受到了严格限制。”因为飞船舱内几何尺寸是有限制的,太高的话不仅坐着别扭,还容易产生危险。因此,身高也是载人航天领域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是体重。限制在55公斤到70公斤之间。航天员普遍比较瘦小,因为体重增加,要占去飞船里边总的重量,发射时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航天员重一公斤,就要少带一公斤的燃料、消耗品和科学仪器,科学家们恨不得宇航员都是“皮包骨”。“呜呜,说出来都是眼泪啊……”每多一公斤载荷,火箭耗费的推力是相当大的!所以,航天员在体重上能挖的潜力可不少,简直就是个“金矿”啊!
    第三是性别。航天员里男性居多,国外也是这样。等等,这可不是性别歧视,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国外的女性航天员,大多担负实验组织工作,她们通常被称为“任务专家”,而不是航天员。她们挑选的标准相对放宽,训练的时间也相对较短。2012年6月,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在此之前,全世界已有57名女航天员到过太空,占航天员总数的约10%。

生理机能选拔

纳尼?!我没问题吧……

为确保航天员具有优良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选拔是极为关键的。生理机能选拔主要目的是挑选人体各脏器和系统基本生理功能优良者,选拔内容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检查等。

特殊环境适应力选拔

呜呜,快晕死宝宝了……

​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长在头颅的颞骨岩部内。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就在人的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前庭负责感知人体空间位置,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这些都是前庭所感知到的。作为人的感知器官,前庭如果发生“故障”,就会影响人的感知能力,从而产生眩晕。目前70%的眩晕病例都是由于前庭系统不协调所致。

在太空工作,航天员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前庭会受到剧烈的冲击。所以前庭器官检查成为航天员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前庭功能检查,一般采用转椅、秋千以及对耳部器官的温度刺激等手段,以此检查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这可比过山车过瘾多了……

除了前庭功能检查,还必须对航天员承受过载能力进行测试。过载作用,一般产生于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剧烈地加速或减速。测试时采用离心机测定候选者的横向(胸-背向)和纵向(头-盆向)的超重耐力。不同的载人航天器飞行过程中的超重值是不同的,飞船的超重值较高,而航天飞机的超重值较小。通常要求航天员的纵向超重耐力不应低于3g,横向超重耐力应为纵向超重耐力的3倍。

呼,终于能透口气了……

​载人航天器乘员舱的压力会在许多情况下紧急降低,比如出舱活动过程中舱室需要减压,应急灭火也需要减压。舱内可能会出现低压和低氧分压状态,这就要求航天员对于低压和缺氧环境具备一定的耐受能力。

因此,选拔中进行低压缺氧检查也是必要的,其目的是排除低压易感和缺氧敏感者。一般用低压舱上升至5000米高度检查对缺氧的敏感性,用低压和压力改变检查对低压和压力变化的易感性

等等,让我竖起耳朵听

​此外,在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传导到舱内的噪声值会很高。轨道飞行阶段,舱内设备产生的噪声也很难避免,这就要求航天员接受噪声敏感性检查。检查是用航天飞行中遇到的噪声频率,对候选者进行试验,淘汰不良反应者。

航天员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太空旅行,不再是完成简单操作,更需要了解项目内容,通晓基本原理,在有限时间内采集到尽可能多的有效数据,以满足地面专家科研课题的研究需求,为前期理论提供支撑,为后期研究找寻方向,为未来“太空家园”建设积攒经验。所以,航天员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我军航天员大队于1998年1月5日成立,目前共有21名航天员,全部来自飞行员队伍。鉴于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身心素质及专业知识要求极高,从第三批起,我国开始从与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的研制部门选拔工程师,将来,覆盖面更广的中国航天员队伍,将执行更为全面高效的太空任务。

                                                                                                           (绘图:屈凯明 滕鲁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