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国庆,我们忘不了中国航天,中国航天发展迅猛。作为解放军报记者、著名军旅作家沉石却走过酒泉发射基地、西昌发射基地等现场,以亲历者的第一人称写的现场散文《经历了腾飞的巨响》,描写了另一个场景,仅有一番新鲜与解密的味道。在中国首个航天日,沉石写的诗作《酒泉与银河干杯》,解放军报当天独家发表,全国数十家网站报刊转载,成为写航天日的唯一诗作。
经 历 腾 飞 的 巨 响
也许是一种感觉,也许是一种精神,在经历了卫星发射生与死的巨响之后,当我亲自提笔在“风云二号”卫星发射成功的首日封签上名字时,那份珍藏的特殊情感,顿时融化在蓝天白云之中……
发射火箭神秘,发射各类卫星更神秘,神秘的背后,使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昌发射基地。透过飞机的舷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青山环绕著的西昌大地,那山的气势、山的走向,宛如龙盘虎踞,带著大自然的灵气。而在绿色之中,流淌著一条蜿蜒不息的红河,那土红的色彩,更像是地球的血源,给奇特的发射环境增添了虎虎生气。
走进发射场内,才会让人感到惊讶,四面青山环抱著,唯独中央有一块最佳的平地,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绝妙阵地,许多航天专家都说,这里的经纬度和地形,仿佛是地球给人类创造的航天宝地,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地域。这里的气候更是绝了,白天晴朗无比,透明度非常高,可是到了傍晚,雨水就像开闸似地下个不停。当地老百姓说得很风趣“天被打漏了!”
在这里发射的火箭,绝大多是在傍晚时分,看上去似乎真有打穿天空的意思。其实老百姓从心里对发射火箭充满了神秘的向往。而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同样是向往,向往发射火箭神秘的人物,更向往发射时那辉煌的瞬间。然而,等待这个瞬间让人心急,目击这个瞬间让人感受了巨响的震撼。
6月24日傍晚7点50
分要发射,因故障,我们没有等到。什么时候发射谁也说不淮。晚上雨水不停地下著,我睁著双眼在等待……25日故障排除了,我的心一下子开朗起来,但指挥中心的航天专家仍然在开会,何时发射还是定不下来。平时白天很少下雨,这会儿也悄悄下起了雨,乌云层还不断地扩展。今天恐怕是没戏了,我心想。于是,我利用空隙下到偏远的部队测试哨所采访,刚到哨所已是下午4点50分,哨所就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今天晚上7点50分淮时发射。
看看天空,雨的云层还很厚,能行吗?我下意识地露出了口。
“比这大的雨,都发射过。”战士说得很轻松,丝毫没有担心的意思。
当我赶回指挥中心时,宣传处副处长孟令军已经安排好了。原则上,记者和航天专家、总装领导以及贵宾都集中在离发射现场五公里以外的指挥中心,观看大屏幕实况,就是想看外景的也只能在指挥中心楼顶上遥望发射方向的天空。
我不是专职摄影记者,自然没有 现场拍摄的任务。“只有到最近距离的现场去感受,才会有震撼的感觉,才会真正理解航天人……”我没说完,孟副处长就打断,“我经历过大危险!”
“我还是想到现场!”我没有犹豫。其他的记者也劝我,在指挥中心看是一样的。我心里明白,他们是好心,对于冒著生命危险,他们都不直接说。而且我也知道孟副处长有过生死的历史。同时我也知道,除了中央电视摄影记者、新华社摄影记者等非去不可,其他记者很少到现场,在那里谁不会叫谁去,拉谁去。
这时孟副处长很平静地说:“发射卫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说100%成功。眼前要发射的这颗卫星,美国和俄罗斯发射过,日本发射就失败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国家发射这种卫星。”
我说得也很平静,“我有过生与死的经历。既然来了,还是到现场。”
离发射时间还有56分钟,孟副处长就匆匆地给我办理了一张特别通行証,上面写著“解放军报记者沉石,执行V625特别任务。”的字样。我把它戴在胸前的那一刻,真的很自豪。
这时,天空依然下著小雨,我背起自己的一架普通的雅西卡照相机,一头钻进等待的军用吉普车里。要赶到五公里外的发射现场就够紧张,总装宣传部摄影记者秦宪安却偏偏作出一个大胆的行动计划,车直接开到发射架跟前,要拍摄发射架打开后火箭和卫星“全裸”的镜头,然后再往山上定点位置跑。
我们看著手表,留给司机15分钟必须赶到山上。这一切,就像定点操作,时间一分一秒对我们又增加了一份危险。
当我们进行完一切,吉普车朝山上驶去时,离发射时间仅仅只有8分钟。奇怪的是,刚才乌云滚滚小雨不断,这时,就在发射架的上空,出现了一个晴朗的天窗。
我把照相机架好后,还剩下3分钟时,我立即用手机接通了北京家中等待的妻子,“还有3分钟,卫星就要发射了!”
“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心里最明白,安全不是你能控制的,山上离火箭空中的直线距离只有200米左右,虽说身边有个山洞,但拍摄起来,瞬间是来不及的,能和妻子在此通上一次话,这心理只有我知道。
时针一分一秒向7点50分靠拢。霎时,一声动地的巨响,整个山脉都在震动,火舌喷射升上天空,我不停地拍摄著,那种激动人心的巨响发射,太震撼灵魂了。
我下意识地抓起地上的手机,连忙对妻子说:“发射成功了!发射成功了! ”
“爸爸,我听见了,声音很响!”
我这时才发现手机丢在地上一直没关,儿子在听著电话呢。
“你看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吧!”我兴奋地大声说。打完电话后,我久久地还仰头望著发射的天空,一条腾空过后的火箭轨迹,像一把利箭直插天穹,那景致非常壮观。望著火箭和天穹,我真正地感受到了生与死,感受到了人的胸怀… …
我们赶回指挥中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在了电视机旁,晚间新闻内容提要上却没有这条消息,大家的心都提起来了,那一刻谁也没说话。
“刚刚收到的消息,今晚7点50分在西昌成功地发射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我目击巨响腾飞的卫星,终于传遍了全世界。
晚上,我儿子都没睡著觉,一定要我给他带个航天卫星模型。
那一夜,航天指挥中心热闹了,航天人在继续监控卫星入轨的定点数据。
孟副处长拿著一枚“风云二号”卫星发射成功的首日封赠送给我,说了一句,“火箭的火舌有3000多度,巨响的后坐力几百万吨,那么近的距离,你真正感受到了!”
我十分珍惜那枚首日封,让同行的记者都签上名后,在最后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酒泉与银河干杯(外两首)
—— 写 在 首 个 “中
国 航 天 日
星星眨着眼
送来了一抹朝霞
生怕惊动戈壁滩的那座酒泉
昨夜发射场震鸣
已经写在了天宇字幕
中国航天人
早早把酒泉的高脚杯举起
相约银河在黎明干杯
猩红的霞光醉红了沙漠
红酒与升起的红日还在揺晃
是太阳染红了大地
还是庆功的红酒凃上了天空
宇航员问银河
吴刚说那是带有桂花的美酒
宇航员用美酒
与天边的星对话
那分明是酒泉干杯的宇宙声
醉眼的是鬓发老人
举杯的手又想起
发射的倒计时
按钮的瞬间
是火光与精神的融化
是宇宙与人类的再生
那是一本经书
所有的文字与图画
是宇宙的宇宙发出的邀请
其实,银河很早已经听到了
东方红的悦耳声声
还有那发自太空的信
杯与杯相碰
醉红了狂舞的年青人
还任信地把天宫一号
写在情书里
选一个纪念日
贴上酒泉的邮票
装进宇宙飞船发给天女
其实,天女睁大了眼
夜,投出的深情
酒泉的小伙早己失眠
失眠在朝霞
风和日丽盛满酒泉之外
听到了宇宙之外的干杯
发 射 塔
我与你相对
谁也没说话
那一刻,你触动了我与天的神经
天蓝蓝地展开了无穷
带走了我思想的追逐
光和亮的语言
我翻动哲学与哲学解释
宇宙赋予了发射塔内涵
我聆听到了另一种语言
那不是星系与星系的隔断
宇宙字典遗落在了人间
心与心才是抛弃翻译的密码
梦没有距离
暗物质与潛意识发射之后
梦的光影
才能映出了宇宙的精神
气象女兵
你从何处来
把云与风揉成了诗
你悄悄告诉我
那是份密码
是写给航天员飞行的密码
你从何处来
身着天外服饰
你神秘密一笑
是在天上还在人间
你把星星的风衣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