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9月30日傍晚,游人正渐散去,故宫慢慢安静,整个中国即将进入假日节奏。驻扎在午门外红墙青瓦东朝房内的国旗护卫队,却显得更加忙碌起来,战士们正在抓紧训练,迎接明天一早的升旗仪式。再过几个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将迎来67岁华诞。
在这一非常有意义的时刻,“钧正平工作室”走进国旗护卫队,实地探访、近距离记录队员们在国庆升旗前这段时间的训练、工作、生活点滴,与大家一起共同等待和见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那一刻。
从9月15日起,国旗护卫队的正步行进速率从每分钟70-80步调整为每分钟112步。为更好适应这一变化,前段时间,国旗护卫队专门从兄弟部队请来了连续参加2009年国庆阅兵和去年抗战胜利日阅兵的刘鹏军、王月明两位代理排长,帮助训练。
居住在有数百年历史的紫禁城,官兵的生活起居受到了很多限制:不能破坏原貌搞装修,宿舍内只能放简单的床和桌椅;不能挖地刨土搞建设,营区内只能摆上移动的训练器材;不能就地生火做饭搞保障,官兵们只能步行到中山公园就餐……
20时许,战士们就早早上床休息,明天凌晨1时许,就有部分官兵要起床做升旗准备工作。
▲天还蒙蒙亮,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等待观瞻庄严的国庆升旗仪式。他们扶老携幼,许多人手中拿着一面小国旗。虽然北京的清晨凉意袭人,仍无法冷却他们眼中的热情。
他们正在等待,等待远方那一轮红日跃出地平线,以及与太阳同时升起的另一道光芒。
“来了!来了”城楼的门洞里,走出了一支整齐划一、神采奕奕的队伍——国旗护卫队!
随着“前进、前进、前进进”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到达了旗杆的顶端,成百上千只和平鸽振翅飞向蓝天,天安门广场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
正步走在北京中轴线上,国旗护卫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铿锵步伐的背后,官兵们付出的努力,却鲜为人知。
这是一支很小的“国”字号部队。他们人数不多,却守卫着一个国家的象征;日复一日,风雨不改,将民族的希望冉冉升起,用庄严而神圣的仪式赞颂祖国的伟大。
这是一支“颜值爆表”的部队。他们英姿威武,年轻帅气,个个都是“长腿欧巴”。每当他们迈着雄健有力的步伐阔步走出天安门城楼时,无数人为之鼓掌喝彩。
这是一支“神秘”却又毫无“秘密”可言的部队。他们的生活是“开放”的,故宫一角围上低矮的栏杆便是营房,与熙熙攘攘的游客仅数米之隔。只要出了房间,他们无时无刻不聚焦在游人的照相机里。
他们每天两次从天安门城楼走出,追逐太阳、守护国旗,用生命捍卫国家荣光,深情诠释着富强起来的东方古国神圣的尊严。
“腰插‘十字架’,领别大头针,背贴硬板床”,是国旗护卫队战士练好“站功”的基础课;
腿绑沙袋、头顶砖头、尺量步幅、表测步速,是国旗护卫队战士练好“走功”的入门课;
枪刺挑哑铃、枪托吊砖头、腋下夹石子,是国旗护卫队的战士练好“持枪功”的必修课……
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
从金水桥到国旗杆基座,距离103.5米,正步138步;
旗杆高30米,国旗升起需要2分07秒,这是太阳滑出地平线所用的时间;
独此一面的特号国旗,5米长、3.3米宽,面积17平方米,重5斤;
擎旗手扛在肩上的旗杆,3米多长、30斤重。为了达到在恶劣天气下仍攥在手里“纹丝不动”的效果,擎旗手训练时手上和脚上还要分别绑上6斤重的沙袋;
天安门广场,夏天没有荫凉,地表温度最高达60摄氏度;冬天寒风刺骨,最低气温低于零下30度;
国旗班成员每天比太阳早起1个小时,在路灯下训练40分钟后方能进行升旗……
自1991年5月1日组建并举行新的升旗仪式以来,国旗护卫队升旗降旗近2万次,零失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成为了首都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心驰神往的愿望!( 书香、二楚、牛成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