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月1日,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
74年前的5月,两名捷克伞兵空降而来成功将杀人魔王海德里希暗杀,纳粹对捷克人展开疯狂报复,屠刀指向了布拉格郊区的利迪策村。
6月10日,村中所有173名15岁以上的男子被枪杀,全村104名儿童大多数长眠在集中营的毒气室里。
1949年11月,为了悼念受难的孩子们,为了更多孩子远离战争,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每年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对孩子们而言,这应该是个欢快而明媚的节日,天真的笑容、尽情的玩耍、亲人的爱抚,是这个节日的真谛所在,然而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本应在教室里大声读书,却不得不在废墟中嘶吼;他们本应在父母身边撒娇,却看遍了世间的残酷;他们本应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和其他孩子一样庆祝六一!但是,无尽的战火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因为战乱,数十万适龄儿童无法背起书包正常上学;
因为战乱,无数孩子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
他们何尝不想过一次儿童节,当我们身边的孩子听着妈妈讲的故事进入甜甜的梦乡里,而这些战乱国家的孩子却不知道黑夜何时才能结束,黎明还会不会到来。曾经有这么几幅画面让我感触很深,久久不能忘怀。
这几幅画面真实地定格了战乱中孩子们的绝望和恐惧,但是苦难却远远没有结束。长期远离战争的我们也许不知道刺鼻的硝烟味,也许感受不到爆炸时掀起的层层气浪,也更不知道饥饿是如何夺去生命的,然而这些却是战争中孩子们的日常。他们委屈、迷惘、恐惧,但战争这个“恶魔”却还是将这些孩子带离他们的家园,甚至带离这个世界……
战争给孩子们带来了累累创伤,却也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每年有近百万未满18岁的儿童卷入各种战争或是武装冲突之中,他们参与暗杀、袭击,甚至充当“人体炸弹”;他们手持AK-47、M-16冲锋陷阵……至今,儿童兵依然活跃在世界上的各个战场。卡勒德·胡赛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阿富汗,有很多孩子,没有童年”,这话应该适用于所有战争中的儿童。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需要放慢步伐,而家长更需要耐下心来陪伴他们慢慢长大”,但是那些处在战乱中孩子,他们何曾不想慢慢长大。但只要有残酷的战争,就会不断蚕食着他们,不断影响着他们。战争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孩子们是无辜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小作者曾经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通过深情地回忆他的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光荣牺牲的事,向联合国秘书长陈述了战争的危害及和平的渴望。小作者通过家庭的不幸,而发出善良、真诚的心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是啊,世界需要和平,人类更需要和平,再也不能让无辜的儿童受到伤害,别再让儿童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军人的职责是打胜仗,但他们更重要的使命是守望和平,他们甘愿于繁华中寂寞,他们庆幸养兵千日无用兵之时。
71年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71年后,他们希望孩子们的明天充满阳光、鲜花和爱!
但一天硝烟没有散尽,军人也要把钢枪握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