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能忘记血脉的传承,要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清明节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不能忘记血脉的传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作为中华儿女,更要始终知道自己是华夏后代、炎黄子孙。为了这一血脉的传承,早在古代,朝廷就把祭祀作为国家的大事,甚至专设祭祀官,潜移默化地培养教化百姓的忠孝之心,甚至把“不孝”作为不可赦的“十恶”之一,用“数典忘祖”比喻那些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为了清明祭祖缅怀先辈,我国从唐朝开始每年都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在当今,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这一不能忘却的清明节日,国家也将清明节正式确定为每年法定节假日,以方便无数对祖先心存感恩的华夏儿女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祭扫先祖、寄托哀思。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祖先都不放在眼里、不搁在心上的人,能够把他人、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举过头顶。
不能忘记英雄的传承,要时刻铭记祖国的先烈。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珍惜的民族更加可悲,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伟大民族,是不应该忘记先烈的。因为惟有张扬先烈的不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躯干,惟有传承先烈的遗志,才有开拓国家光明的未来,惟有尊重那些为国捐躯者,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勇于为国牺牲。多少年来,子孙后代为自己的列祖列宗进行祭奠缅怀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而,对于那些在为了民族的自由尊严,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土地上的无数先烈们,在清明节、在烈士纪念日以至在平时,谁来祭扫他们的陵墓、谁来缅怀他们的业绩、谁来告慰他们的英灵,已经成为许多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人士的锥心发问,因为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却没有留下后代,有的却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瑞士军事家约米尼曾经指出:“如果在一个国家中,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军人们所受到的尊重还不如大腹便便的商人,那这个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