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孤独”时我们何处逃遁——读《百年孤独》有感

(2011-08-02 17:24:44)
标签:

马贡多

亚美尼亚

宋体

《百年孤独》

诺布恩地亚

分类: 杂评杂感

一部传世之作之所以经久不衰,一定是有它的理由的。读完《百年孤独》,令我更坚定了这种观点,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器,它客观公正而不留情面。因为《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成为史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无论是作品成就了作者,还是读者成就了作品,百年孤独占据着文学的巅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初读《百年孤独》很难介入其境,复杂的人物名称,繁多的宗代关系,很是令人沮丧。耐着性子读下去却越读越有味儿,迫不及待欲罢不能。读完之后忽然觉得像是读了一本传奇小说,却又比传奇小说多了十足的厚重感。作者极具时空观念,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离奇的情节掌控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例如开篇“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从将来的角度回忆过去,时空感强烈,类似的倒叙手法文中多次出现。而离奇的情节更是不胜枚举,例如铁锭将马贡多的铁锅铁盆等铁质物品全吸了出来;彻夜不眠的失眠症;突然来袭的失忆症;坐着毛毯升天的雷纳塔•蕾梅苔丝;死了还能与人交流的墨尔基阿德斯;长着猪尾巴的孩子;下好几年都不停的雨等等。这些使《百年孤独》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当年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公告中说它“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百年孤独,什么是孤独,何以孤独百年?作者以马贡多这么一个小镇为写作重心,写了它一个世纪以来的没落过程,及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的经历和不同的孤独。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小镇,有过疯狂传染的失眠症,有过频繁的政治暴动和战争,有过通车后带来的杂乱不堪,有过死亡般的沉寂。仿佛永远处在一种极端,不是黯然无声,就是喧闹无比,人们时而处在疾病的纠缠中,时而处在战乱的惶恐中,时而处在下不完的雨的霉变中,不得安宁。而内心却始终是孤独的,他们因落后而无知,被抛弃在一个外界感知不到的地方,他们的内心不会照进文明和先进的光明。对这一切,他们手足无措,虽然有几个成员研究着墨尔基阿德斯留下的羊皮纸,却没有一个人勘透,而作者最终告诉我们那些纸是这个家族人的命运的预告。就像现在,我们一直在研究在奋斗,希望勘破自己的生活,摆脱自己的命运,却最终发现被命运所困,或者追求到功名却迷失了幸福。作者最后写被蜘蛛网覆盖的书店,被蚂蚁侵蚀的房屋,长着霉苔的人,古老的药店,描绘出一个完全丧失气息的马贡多,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因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感——孤独。这种孤独成为一种人民精神,阻碍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国家发展,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这带来的社会问题。

   作品中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排遣孤独的独特方式,阿玛兰塔整天整天地缝裹尸布,奥雷良诺上校重复着把小金鱼融化了再做做好了再融化,蕾蓓卡把自己关在屋里直到死亡;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进行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的战斗。夫妻父母兄妹之间没有关心没有沟通,每个人都像一条单行线。圣塔索菲娅•德•拉•佩达像仆人一样的劳作,没有人在意过她,最终离家出走。而有一个形象似乎超出他们之外,就是俏姑娘蕾梅苔丝,她仿佛一尘不染,不解人情世故,不懂世间邪恶,象征着纯洁高尚的天使,作者给她安排的结局是升天,似乎暗示着这种文明的灵魂是不存在于马贡多的现实中的。

    结尾处作者寄予了良好的愿望,声明“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绝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也许作者所揭露批判的落后的拉丁美洲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多少年后,因为高度发达的“文明”,因为“先进”,我们陷入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孤独,物欲膨胀的社会形成的是新一轮的人情淡漠,封闭式的高楼大厦像一座座马贡多小镇,隔离了交流的线路。器物与科技的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精神与文化的落后却愈演愈烈,当百年孤独再次围困人类,我们又该何处逃遁?

作者

[哥伦比亚]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人物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及妻子乌苏拉•伊瓜朗,祖父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儿子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和霍塞•阿卡迪奥,女儿阿玛兰塔;

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

忧郁的亚美尼亚人;

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

堂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

彼拉•特内拉;

彼拉•特内拉和霍塞•阿卡迪奥所生的儿子霍塞•阿卡迪奥;

维茜塔肖恩(印第安女人)

尼加诺尔•乌育阿和蕾蓓卡•蒙铁尔所生的女儿蕾蓓卡;

弗郎西斯科歌手;

卡塔里诺(开酒店)

沃尔特•雷利(送风琴)

堂阿波利纳尔•莫科特(镇长)

安帕萝和蕾梅苔丝(镇长女儿)

皮埃特罗•克雷斯庇(意大利调钢琴)

马格尼菲科•比斯巴尔和赫里奈多•马尔克斯(奥雷良诺的朋友)

普罗登肖•阿基拉尔;(斗鸡)

彼拉•特内拉和奥雷良诺•布恩地亚所生的儿子奥雷良诺•霍塞;

阿利里奥•诺盖拉(医生)

尼卡诺尔(神父)

维克托里奥•梅迪纳;

皮埃特罗•克雷斯庇的弟弟勃鲁诺•克雷斯庇;

圣塔索菲娅•德•拉•佩达;(与阿卡迪奥一起)

格雷戈里奥•斯蒂文森上校;

罗克•卡尼塞洛(刽子手)

阿赫尼达(蕾蓓卡心腹)

卡都雷(维茜塔肖恩的兄弟)

霍塞•拉克尔•蒙卡达(市长)

科罗奈尔神父

堂梅尔乔•埃斯卡洛纳校长

阿基莱丝•里卡多 (城防首领)

卡梅莉塔•蒙梯埃尔95

泰奥菲洛•巴尔加斯将军

圣塔索菲娅•德•拉•佩达与阿卡迪奥所生双胞胎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女儿雷纳塔•蕾梅苔丝

菲南达•德•卡庇奥与奥雷良诺第二所生儿子霍塞•阿卡迪奥

安东尼奥•伊萨贝尔神父

佩特罗尼奥(有病的教堂司事)

佩特拉•科特(售彩票奖风琴的,奥雷良诺第二的姘妇)

菲南达•德•卡庇奥之父堂费尔南多,之母雷纳塔•阿戈德夫人

菲南达•德•卡庇奥与奥雷良诺第二所生女儿雷纳塔•蕾梅苔丝

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的儿子奥雷良诺•特里斯特、奥雷良诺•森特诺、奥雷良诺•塞拉多、奥雷良诺•阿卡亚及老大奥雷良诺•阿马多

外乡人赫伯特和杰克•布朗先生

卡米拉•萨加斯杜梅(母象)

阿玛兰塔•乌苏拉(雷纳塔•蕾梅苔丝的妹妹)

帕特里夏•布朗(杰克•布朗先生之女)

马乌里肖•巴比洛尼亚(雷纳塔•蕾梅苔丝男友)

奥雷良诺(雷纳塔•蕾梅苔丝之子)

洛伦索•加维兰及其好友阿特米奥•克鲁斯

卡洛斯•特尔特斯•巴尔加斯将军及其秘书恩里克•加西亚•伊萨沙少校

彼得罗尼拉•伊瓜朗(乌苏拉的曾祖母)

奥古斯托•安赫尔神父

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的重孙女尼格鲁曼塔

阿尔瓦罗、赫尔曼、阿尔丰索、加布列尔(奥雷良诺的朋友)

加泰罗尼亚学者

加斯东(阿玛兰塔•乌苏拉的丈夫)

梅尔塞德斯(加布列尔的情人)

阿玛兰塔•乌苏拉与奥雷良诺之子奥雷良诺

 

 

 

 

 

 

重要句子

 

1、这里,他曾第一次体会到掌握了权力的安全,离他模模糊糊尝到爱情滋味的那个房间不过几米远——阿卡迪奥对死亡的这套程式感到可笑。事实上,死亡跟他没甚关系,而生命才对他有意义。因此,当宣布判决时他的感受不是害怕而是怀恋。(阿卡迪奥临死)

 

2、你如此憎恶军人,跟他们打了这么多的仗,对他们琢磨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成了同他们一样的人。人生中没有比这更卑贱的理想了。(蒙卡达临死对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说)

 

3、可是慢慢地,随着战争的激化和延伸,他(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的形象渐渐模糊起来,变得好像他是处在另一个世界里似的。

 

4、(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只觉得自己被分散在各处﹑被重复着,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

 

5、(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最后一次作出努力,在自己心底寻找柔情泯灭腐烂的地方,却还是没有找到。“请原谅”,他对乌苏拉的请求抱歉的说,“因为这场战争毁灭了一切。”

 

6、就像人生长河中发生的一切幸运事一样,这一无边无际的福运也渊源于偶然。

 

7、马贡多挣扎在神奇的繁荣中。

 

8、(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隐约知道,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9、上帝似乎决意要考验一下人们的全部惊讶能力,他让马贡多的人们总是处于不停的摇摆游移之中,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失望;一会儿百思不解,一会儿疑团冰释,以至谁也搞不清现实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10、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而是要到能死的时候才能死去。

 

11、他们一个个都饿得要死、气得要命,在那高雅的荣誉狗屎堆里老朽腐烂。

 

12、她(乌苏拉)隐隐约约地发现,他(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并不像大家都一直认为的那样是为了某个理想而转战南北,也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因为倦怠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打胜仗也好,打败仗也好,他都出于同一个原因,纯粹出于罪恶的傲气。她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她险些为他丢了性命的儿子只是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

   (阿玛兰塔)所有这一切都是她无比强烈的爱情与不可战胜的怯弱之间的殊死搏斗,而最后却是那种荒谬的恐惧占了上风,阿玛兰塔的这种害怕的感情始终凌驾于她自己那颗备受磨难的心。

   只有蕾蓓卡,这个内心焦躁情欲外露的女人才是唯一具有无限勇气的人。

   [乌苏拉暮年对家人的思考]

 

13、(乌苏拉)想揭去周围的黑暗,可是黑暗却像一件蜘蛛网褂子把她缠住了。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的行动迟钝并不是年老与黑暗的第一个胜利,而是时间的一个过失。

 

14、现在,整个世界缩小到了她皮肤的表面,而她的内心已摆脱了所有的痛苦。……这既不是出于恨,也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无比深邃的理解。(阿玛兰塔临死)

 

15、“有朝一日人都坐一等车厢而书却进货物车厢”,他(阿尔丰索)说,“那世界就遭殃了。”这是人们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16、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是无法复原的,那最狂乱而又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阿尔丰索语)

 

17、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绝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结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读《围城》
后一篇:红楼嗔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