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中的运动和变化

(2014-08-12 14:10:01)
标签:

老子天道论

如何理解道德经

如何读懂道德经

宇宙生成论

读懂老子

《道德经》中的运动和变化

 

《老子新译》中说“事实上,不论尚柔的辩证法还是尚刚的辩证法,都只是说到了事物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刚能克柔,柔能克刚,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脱离了条件,矛盾的双方不能变化。老子和《易传》的作者恰恰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老子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主张凡是好事都要变为坏事,凡是坏事都要变为好事(“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就把问题看死了,甚至违背了辩证法。”(55)这可能是大多数研究老子者的观点。

事实上,《道德经》概括了事物变化的全面因素。老子提出了所发生变化的事物的主体,发生变化的条件因素,变化条件的数量因素,正反两方面斗争的力度和力度的转化,事物发生变化的势的因素,变化方向的决定因素。

《道德经》中的“生”的意义,相当于《易经》中的“易”的含义,“生”和“易”都是所谓的的“变易”,其中就包含了发生、发展、条件和结果。世间的所谓变化,都属于道之“生”的本质的一部分。

生命本身的过程--生,都是条件变化的结果,都必须满足变化的条件。(阴阳和,木气生发)、长(阴阳皆盈,阴生阳长)、壮(阴阳生长达到顶点、拐点)、老(阴阳皆不盈)、已(阴阳离绝,归根为静)

生命之间的关系—宇宙、天地、周围

人类社会—群体、阶级、国家、天下

“生”的三个类型,(1)“易生”为无中生有的生命本质;(2)“化生”为生命本质内的妙;(3)“变生”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生为变化,变化为运动,运动有动力,运动有规律。

变化遵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则。

1.变化的主体

1)宇宙天地

宇宙变化在天地之间内,变化主体是橐龠内的谷神,“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世间万物

3)人

人的变化在整个人体,人体为五行构成、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变化形式为五行的升降浮沉、生克乘侮。

2.变化的动力和动力作用的方式

变化的动力来源于宇宙的三大运动,三大运动转化为各种运动形式。

三大运动最终转化为阴阳,阴阳体现为五行,五行的五运六气运行天地以及天地间的一切,包括物体、植物和动物。

阴阳五行既是运动和动力,也是认识和思维的方式。

八卦是只认识和思维,而不是动力。

3.变化的形式和程序

任何变化都包括:运动形式,运动程序,术数体系。

体现为变化的体系:阴阳体系、五行体系、八卦体系、五运六气体系、脏腑体系、四气五味体系等等。

变化本质三要素:

1)事物发生变化的本质因素,无中生有、祸福相依。

2)动力和运动因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发生变化运动中的数量因素,物壮则老、余食赘行。

“道生一”的玄牝)的生成程度,“一”的标准。

一.事物本质决定变化的发生

事物变化,既须要具备其内部因素(本质),又需要外部条件参与。

1、本质的变化,无中生有,“无”能生“有”,“有”而转“无”。

2、本质内的变化:(1)混沌状态的“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就属于“无”的本质内的运动。(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就属于“有”的本质内的运动。

(一)发生变化的主体因素

变化是主体事物的变化,运动是主体事物的运动,有主体事物才会发生运动和变化。大爆炸何来主体?

1.宇宙由无生有的变化

宇宙之无,以为天下母。

环境--橐龠—壁障—兑和门。

内部物质—谷神—尘—浑浊。

运动--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动力—外来。

2.万物生命的变化

万物之生,“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万物的生发、芸芸、归根、沉静,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其实质是阴阳的作用和德的流动。

3.社会事物的变化

人类社会运动的动力是德性的作用。德性高则社会形式向上,德性低则社会形式堕落。

(二)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

方向,矛盾双方作用的力度,道冲。双方有配合的作用(相辅相成),互相拮抗的作用(相反想成),互相斗争的结果(互相转化)。

数量,矛盾双方作用的力度。方向、力度、速度、综合作用而形成势。

外因,外部力量的参与。

1.过偏的事物容易发生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预警,预判,可能,变数。无中生有。

“少则得,多则惑”,数量因素,“少”之变化处于事物的本质之内;“多”之变化导致事物本质发生。

2.过头的事物容易发生变化

守中原则--单摆机制,复而又复就是事物运动越过了守中之点,当达到其穷极之数时,事物发生本质变化。大远反--折返运动。

“持而盈之”“揣而之”过头--变化界点。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好事过头也会发生性质的改变。

数量决定性质,量变导致质变。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以及难得之货,在合适的范围内都是有益的事物,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就会造成损害。

(三)容易发生变化的临界点

行为过度,如持而盈之、揣而之、金玉满堂,强硬而不柔软。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动能和势能发挥到极点--发生质变。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弱到坚强--质变。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量变--质变

预防方法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四)必然发生变化的拐点

极点必变—远曰反。

1.极点就是拐点

“多言数穷”,数的穷极之点--事物发生转变的拐点。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壮”而质变。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单摆机制,数穷则发生反转,胀缩运动的反转之点是这种运动的数穷之点。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远”是运动的穷极之点,反转的拐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间转化的条件就是 “其极”之点,福到极点和祸到极点都会发生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无极不变,到极易变。“孰知其极?其无正”。

2.复加也是拐点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复”--次数重复--数量加倍。好事--坏事,无限度的放纵,使事物本质发生转变。

凡事不可过头,需要慈、俭、慎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动力因素决定运动和变化

(一)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宇宙三大运动作用的结果

运动--动力--规律--变化。

1.宇宙三大运动是宇宙的永久运行方式

宇宙三大运动是宇宙天地之间一切运动的动力来源,是宇宙天地世间万物运动的根本形式。

动力作用--直接的--间接的--感应的。

道的动力作用于人类,都是德的作用,都是动力的作用。

直接作用阴阳--五行的作用。

与天地阴阳直接交换--消化道的食物--呼吸道的气体交换。

感应的作用是五运六气,人在“气交”之中,气立机制,人体随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2.宇宙运动生玄生德

(1)玄德由宇宙运动所产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宇宙的三大运动使宇宙整体协调运动,宇宙运动是宇宙结构、宇宙空间和宇宙成员的共同运动。宇宙运动体现为天地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产生的功能是德,是为玄德。

空间物质与空间物质之间,宇宙成员与宇宙成员之间,宇宙成员与空间物质之间,都受着三大运动的共同影响,共同发挥作用。

玄德是宇宙天地运行所发生的作用,乃玄之又玄的天道所生之德,包括阴阳之德,五行之德,此德为天地运行所生,内蕴大道运行之力,故称之为玄德。

(2)万物生命的生成和运动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生命运动也是宇宙运动。

生命体内的神机,决定了生命本质和生命本质的运动。生命体内的气立,决定了生命的运动与道的运动同步。

神机,生物生命的根本所在,神机相当于生物体内的道。神机之于生命体,恰如天道之于宇宙。神机决定个体特性与生长发育过程的机制,是属于生命的核心机制,所以“根于中者”,就叫作神机。

气立,生物体内有一套使其生长与节令相关的密码,这种气立的密码与天地运转相应,使其生命过程随着天地气候的变化而同步运行。

(3)万物的形成和运动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生天地,天地生阴阳五行,五行生万物。世间万物均由道所生,秉德而长。

(二)静止和运动

1.物质运动的相对静态---表面静止,实质运动。处于气的影响之中。

2.万物归根时的静态---“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虚极,阴阳皆不盈,归根为静,静态中存在生发之机,神机内存。

静笃,阴阳归根,待生发,生命潜伏,就是无极之态。

虚极和静笃既是生命的初始状态,又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虚极静极,静为归根,静中孕育生命,待时而发,进而发芽,而孕育胚胎。静极而动,动而始作,动而徐生。

整个循环的是阳气和生命功能,变化的是物质和形体,本质是道的运行。

(三)社会事务的运动同样是三大运动作用的结果

启动,运动出现,势力冲击作用,继续下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就是需要条件,有风力相助之火容易燎原,无相应条件的星火就不会燎原。

传导,传递的距离逐渐加大,传递的范围逐渐变广。

最后作用于发挥决定作用的群体和部位,形成运动的推动势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三.决定事物转化方向的因素

(一)阴阳比例和数量的变化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阴阳之或盈或不盈,体现为生长、衰退、归根的不同状态。

1.阴盛者,阴盈而阳不盈,表现为生理功能降低的阴寒之象。

2.阳盛者,阳盈而阴不盈,表现为生理功能亢盛的实热之象。

3.阳阴俱盈,阴生阳长,形体生长,阴生阳长,阳长阴生,生发。

4.阴阳俱不盈,阴阳皆虚,形体消减,为衰老之途,走向归根。

5.阴阳离绝,乃阴阳不合之甚,是为死亡之象。

(二)运动幅度的或弱或壮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动”为运动形式与规律,“反”是宇宙运动形式,“用”为运动之功用,“弱”运动幅度。适度的“弱”之运动。

“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形式与规律。胀缩运动、折返运动、曲则全,阴阳转化,周行不殆。

“弱者道之用”,道的功用缓慢与柔和。

过强的、过度的、过量的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本质和运动方向的转化。

(三)“曲则全,枉则直”的方向变化性质

时空运行中,反复的运行就会导致运行方向的变化。

1.曲则全,环形运动。横向运行。

2.枉则直,圆周运动越过起点就是枉,枉而又枉就发生了运行反向的变化而为直。沿纵轴延伸。

(四)运动中的数量和势力的作用

1.致变因素之量的积累

(1)发生了数量的变化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事物发生变化的数量因素。

“少则得,多则惑”“洼则盈,蔽则新”,数量变化导致质变。以多化少则得(少则得),以微图众则反变(多则惑),数量决定性质(质量就是其中的决定因素的量)。

(2)达到了复的程度

 “复”--质变的开始。“极”—变化的界点。量变导致质变。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复”,重复,成倍过度,过度而质变。

(3)阴阳比例发生的变化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内因和外因,量变导致质变,重和轻,根和本。

柴堆与火,爆竹的爆竹。

2.本质变化中的数量因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之,不可长保。”过头、过量--生变。

德的数量决定社会形式,“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四季变化为阴阳二气数量变化。阴气-最高而阳热最低--冬季;阴气渐减,阳气渐加,春季;阴气最低,阳气最高,夏季;阴气回升,阳气下降,阴秋季。

3.致变的势能

势,事物发生变化的方向、质量、力度和速度之和。

(1)人为造势---谋略的应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就是人为创造势力、制造势力指向的一种方式。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创造条件,形成势力,方向,使事物发生有利于己变化。

(2)控制势力强度——化解势头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控制发展势头过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A、“极”是发生变化的点。从变化到极点是一个长的过程,由于其相对的一方的条件的变化和作用,此方在变化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运动方向的改变。

B、“复”是一个度,就是倍量。相对于自己而言,运动的力度达到了倍量的变化。能够达到倍量的变化说明相对一方的变化相对较弱,这样就更容易发生本质的变化。

C、“势”是一个动力加速度。不止是变化的数量,更加严重的是变化的数量和变化的速度、变化力度叠加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势力的。当发生变化的势力形成的时候,这种变化是势不可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