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芳教你学物理------力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分类: 高考复习 |
2009(全国1)
23.(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α;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 cosα关系曲线。
⑴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α=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__;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________________。
⑵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__________________。
2011山东23.(12分)http://s14/mw690/56b3cd5ctda5caa14cb1d&690
(1)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 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2008宁夏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http://s6/mw690/56b3cd5ctda5cb53a3e95&690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A.木板的长度l
C.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012山东
21.(13分)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http://s14/mw690/56b3cd5ctda623834b52d&690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①6;7(或7;6)
②1.00;1.20
2012江苏
11.(10分)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 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关系的图象.
h(cm)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s(cm) |
19.5 |
28.5 |
39.0 |
48.0 |
56.5 |
(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 0.4kg、M=0.50kg.根据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
http://s6/mw690/56b3cd5ctda623b9b3ba5&690
【答案】(1)减小B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A的质量;降低B的起始高度)
2011重庆
(2)某同学设计了如题22图3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 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到B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①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
,须测出它在A、B间运动的
http://s15/mw690/56b3cd5ctda623f9af78e&690
②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 a 与 m 的关系为:http://s12/mw690/56b3cd5ctda6243055d1b&690
他想通过多次改变
,测出相应的
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
。若要求
是
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
③实验得到
与
的关系如题22图4所示,由此可知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