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情感 |
“我配吗?还是算了吧。”有些人的骄傲,只是为了掩饰他们的自卑。
“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
事情还没开始就担心自己会失败,对很多事情感到恐惧或焦虑;
·
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避免当众发言,对结识新的朋友充满不安;
·
不敢表达真实的需求和想法,在关系中常常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
01.自卑感,一种“比不上”的感觉。
自卑感,是指一种“比不上”的感觉(feelings of
inferiority)。它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都来源于“比较”。和外界他人对比时,我们觉得自己“比较弱”、“没得比”;和理想中的自己比,我们又觉得自己“做不到”、“没能力”。
·
自尊的缺失:“我不值得。”
·
·
自信的缺失:“我做不到。”
·
·
关系中缺乏自我肯定:“我配吗?”
·
十堰心理机构:为了证明“比得上”,有人加倍努力。自卑感对ta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内在动力,比如有些自认为长相和出身都平庸的人,会更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很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这样的行为是一种积极补偿,打破了我们对自卑感的坏印象,说明了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正常且健康的。
自卑情结源于自卑感,但它更持续,往往是不健康的。如果一直以来,你的自卑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你造成了很大困扰,你恐怕陷入了自卑情结。让我们继续来看人是如何形成自卑情结的。
02.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1.
十堰心理机构: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面对外在环境时产生的不足感(insufficiency)(Sicher,
1991)。
Alfred Adler认为儿童在面对原生自卑时,会发展出一个虚构的目标(fictional
goal)来帮助自己从自卑的感觉中解脱出来(Ansbacher& Ansbacher,
1964)。
长大后,次生自卑又来了。当成年后的个体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实现自己虚构的目标或内心的标准时,又引发了自卑(Warta,
2008; Wexberg, 2016)。更残酷的是,次生自卑会迫使人们回到原生自卑找寻原因。比如,当你考研没上岸、求职被拒,会唤起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等一些与原生自卑紧密相连的感受,和对原生自卑的记忆。
成年后发生的事,仿佛是对幼年时自卑的佐证。
2.
自卑情结带来的三种偏见根深蒂固。
十堰心理机构:自卑情结把你拖进“偏见的泥潭”,让你在自卑感里越陷越深。
1)
过分关注失败经验:
2)不敢对自己满足:
3)被他人认可才觉得有价值:
03.如何处理自卑,迈向自信?
1.
记录自卑时刻,了解爱护自己
用三栏表格记录每一次感到自卑的时刻,了解真实的自己,不要过早对自己进行评价。
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再认识,我们就可以重新考察自我评价的真实性了。或许,我们就能发现自己身上未曾了解的一面,以及自身的复杂性。
十堰心理机构:你现在遭遇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就体会到的那种不如别人的感觉,而是一个可以被处理的现实事件。
2.
更好的行动效果,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需要适合的方法。
3.
在人际关系中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之所以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在表达之前就被消极想法笼罩了。
在逐步改变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在行动上也要逐渐升级。
十堰心理机构:自卑感不会永远笼罩你。通过了解自己自卑感的来源,澄清那些困住自己的偏见,我们能与自身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能够肯定自己,信任自己。
有些缺乏自信的人,与他人交往总有很多“内心戏”,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嫌弃自己,交友或恋爱也经常不顺利。
【罗淼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服务项目】:心理健康测试
罗淼心理咨询、心理培训、情商训练、企业援助——让生活更美好!
预约电话:0719—8228727\13597862277
十堰地址:张湾 罗淼大厦1505室(紧邻邦辉国际酒店)张湾罗淼·心理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