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状态失常VS找回信心。在考前失去状态,其实是失去自信心。人在经历考验时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将曾经达到的成绩归结为运气。这些看法让考生陷入不安、焦躁中,甚至影响睡眠。小林很想改变现状,但又束手无策,这就加深了他的不安与焦躁。负面情绪与事件相互催生,再过硬的心理防线也会被攻破。找回信心对这些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只看一次甚至几次考试的得失没有意义。父母要鼓励孩子回忆高三一年的所有收获与付出,回忆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战胜困难的时刻、取得进步的坚持。这些真实的体验会帮助孩子找到努力与自信的感觉。父母可以用身边的故事启发孩子,或者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烦恼说出来比憋在心里要舒服得多,鼓励孩子找信任的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在孩子焦虑无助需要信心时,倾听和宽容的态度是最给力的。
提前松懈VS稳定心态。提前松懈的考生有不同原因:有些在高三阶段拼命学习,身心疲惫,临近考试容易提前放松;有些不相信自己最后的努力有用,就放弃复习;还有些受周围同学影响,看到别人不为高考拼搏,自己也就松懈了。现实情况往往较复杂,每名考生提前松懈都可能掺杂着不同的心理因素,要区别对待。对于身心疲惫的考生,父母要以理解、支持为主,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对于消极应考的考生,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并且加倍努力,也许成绩不如所愿,但至少不能轻言放弃。对于随波逐流的考生,父母要让孩子明确目标,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个自主的人,别被“环境杂音”裹挟。父母要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力量,努力调整状态。当孩子情绪低落放弃时,父母要平静淡定,不要放大考生的烦躁,更不能放弃,要将自己的坚持传递给孩子,为孩子做出榜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考生在考试临近时确实会表现出比平时更从容的状态,这与案例中所描述的“提前松懈”是有区别的。父母判断孩子是否松懈,最好的方法是观察他的生活节律以及学习状态。松懈的孩子往往会放缓生活节奏,在学习时也很难像之前一样专注。
过度担心VS积极疏导。心思细腻且不喜欢表达的考生都能理解雨欣的困扰。她担心时间太短,又很想在完全准备好时从容应对考试。“完全准备好”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理想化状态,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求自己,当然会带来无尽的压力。对这类考生,父母要成为平静的榜样,不要忽视孩子的焦虑。父母可陪着孩子大哭一场、跑步运动、发泄情绪,而后告诉她“世上无完美”,这一切都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如果站在“一生”的视角看问题,高考也只是一次必经的考试而已,好与不好并不影响未来的生活。母还要鼓励孩子分析漏洞,确定这几天的复习计划,注重效果,别贪多。可以采用计划清单,规划每天要做的事。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听老师讲的。老师经历的高考无数,给考生传授的是有道理的;还可引导考生将精力放在具体题目和练习上,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此外,考生要坚持每天寻找自己的最佳状态。回想自己学习最有效、发挥最好的时刻,回顾那时的心情和状态,并每天带着这样的状态去学校,在每次考试前都尽量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保持和平时一样的练习强度和生物节律,保证考试时间最兴奋。
预约电话:0719—8228727\13597862277\13986912277(情商专线)\18672792277(武汉)
客服QQ:271690446
Q
Q
邮
官方网站:http://www.luomiaoxinli.com
十堰地址:张湾
罗淼大厦1505\1405室(紧邻邦辉国际酒店)张湾罗淼·心理地标
武汉地址:东风大道599号新都国际嘉园B座1单元502室(紧邻沌口区长江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