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淼心理专家解析:教育孩子听话不一定是件好事
标签:
个人成长罗淼心理情商俱乐部健康教育 |
我们能用是否听话来判断孩子的好坏吗?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好孩子呢?
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
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在很多家长看来,如果一个孩子听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不是一个好孩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孩子真听话,真是一个好孩子。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习认真,做事踏实。这自然是好事。然而,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把“听不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就失之偏颇了。孩子只知道“听话”,就会淹没个性,阻碍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因而对孩子成才也就不利了。再说,有时候听大人的话未必就对,不听大人的话未必就错。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早就对“听话教育”有过评说:“中国一般的趋势,教育孩子就向训练良驹一样,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往往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否则,就不算是一个好孩子。如果那些活泼健康挺胸仰面的孩子,很多人就会摇头了。他们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到是没出息。”鲁迅先生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能造成孩子的奴才性格,对此他深感忧虑。
“听话教育”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它与“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不无内在联系,是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流毒。然而,时代到底不同了,我们不能再把“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去片面进行听话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独立思考的人,有一批不听话的开创性人才,那么这个社会谈何发展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主张,不能再把“听话”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了。因为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最鲜明的两个大字是“创造”,而带着锁链是难以创造的。
更新一下评价好孩子的标准,把孩子从“听话教育”中解放出来。如此,则是孩子的大幸,是家庭的大幸,是民族的大幸!
罗淼心理咨询、情商训练——让生活更美好!
预约电话:0719—8228727\13597862277\13986912277(情商专线)\18672792277(武汉)
客服QQ:271690446
Q Q
邮
官方网站:http://www.luomiaoxinli.com
十堰地址:张湾
罗淼大厦1505\1405室(紧邻邦辉国际酒店)
武汉地址:东风大道599号新都国际嘉园B座1单元502室(紧邻沌口区长江大酒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