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心理咨询故事:幼儿入园焦虑,家长如何应对
(2012-04-16 10:09:23)
标签:
育儿十堰幼儿园依依焦虑情绪 |
每到新生幼儿入园时,孩子的入园问题再次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两三岁的孩子,要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生活,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有的孩子在入园初期会哭哭啼啼,有的则会拒食、感冒、尿裤子等。这些焦虑情绪等不适应症是如何产生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情绪?在什么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尽快适应角色?
幼儿入园为何会焦虑?
每到新生幼儿入园那几天,怀着期望的家长带着好奇羞涩、怯生生的孩子来到幼儿园,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哭闹声不绝于耳,这个孩子停止哭闹了,另一个孩子又开始抽泣了,原本还算安静的教室,因一个孩子的一声大哭而带动其他眼眶红红的孩子放声大哭起来;手忙脚乱的老师要给这个孩子塞娃娃,要给那个孩子递糖果,一派忙碌慌乱的景象;幼儿园门外,是家长担忧的目光、徘徊的身影,他们仍然不想离去……这是往年呈现在记者脑海当中的入园印象。
“孩子进入幼儿园,离开熟悉的环境而开始新的集体生活,由于与父母分离会产生情绪焦虑或哭闹现象。”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入园焦虑,只是轻重程度和时间长短不一样。
“去年9月,送萱萱上幼儿园的时候可费了劲。”萱萱妈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打算离开幼儿园,萱萱哭着抱住我的腿,不肯让我走。后来,老师拿着玩具把萱萱牵到游戏区,她松开手玩玩具去了。她在游戏区心不在焉地玩了会,不时回头看我是否还在,见我朝她微笑,她又继续玩耍。不一会儿,我去另一间教室参观,她见我不在,箭一般冲出教室,哭着大喊‘妈妈!妈妈!’小脸蛋胀得通红,额头直冒汗珠,径直朝大门走去。”
萱萱的行为不难理解,十堰市学前教育行业协会秘书长解释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幼儿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自信的。当幼儿刚离开亲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幼儿会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继而产生哭闹的现象。”
入园焦虑是指幼儿入园时因和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所产生的忧伤、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不良情绪。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和害怕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此外,家长的过度溺爱和幼儿自理能力缺乏,也是加重孩子分离焦虑的重要原因。
幼儿园:爱心呵护,消除焦虑
既然幼儿入园产生焦虑不可避免,那么老师的对策尤为重要。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用微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与愿望,及时表扬鼓励,促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各个幼儿的成长环境、性格行为迥异,焦虑消除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孩子一周甚至更短时间就能适应幼儿园环境,有的则需要近一个月才能适应。”某幼儿园带班老师说,关键在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孩子的个体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送孙子孙女入幼儿园,不要呈现出焦虑情绪,以免把情绪传染给孩子。李奶奶告诉记者,每次送孙女依依到幼儿园门口时,心一下子像被掏空了似的,她总是习惯性地对依依说:“依依,到幼儿园后,奶奶不在身边,你不要到处跑,要听老师的话。”说完挪开依依的手准备走。依依立马哭了,“奶奶,我要奶奶!”她抓住奶奶的手不放,老师抚摸着依依的小脑袋,半抱半拉地想把她带到班上。这时候,奶奶不舍离去,悄悄在教室外面看依依,结果,依依发现了奶奶,便又哭泣着喊奶奶。
“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家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情绪,反过来,家长的焦虑又通过他们的言行影响孩子。”某幼儿园小班老师建议家长,不要把不舍的情绪呈现出来,更不要一味迁就孩子,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就放心交给老师,不要躲在暗处观察。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孩子适应能力
“家庭成就孩子。”家庭教育方式也影响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少园长和带班老师反映,“家长过分娇惯、过多干涉的幼儿,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自理能力欠缺、依赖性强、交往能力缓慢,这样的孩子比较难适应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
在家庭教育方面,刘女士分享了她的经验,“常带女儿朵朵与外界交往,培养了她开朗的性格;从小就让朵朵的作息有规律,日常生活格外注意对她自理能力的锻炼。”所以,朵朵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就被幼儿园里的设施环境吸引了,摸摸钢琴、翻翻绘本,忙得不亦乐乎,没有一点陌生感和抗拒感。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教育问题重于泰山,十堰市罗淼心理咨询中心·绿丝带会所‘亲子养育’专题活动,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种的各种问题,传授家庭治疗当中的各种技巧。
十堰罗淼心理——让生活更美好!
详文请登录:http://www.luomiaoxinli.com
预约电话:
0719—8228727
邮
客 服
QQ:271690446
官方网站:http://www.luomiaoxinli.com
中心地址:湖北十堰张湾罗淼大厦1405、1505(紧邻邦辉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