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威悉河畔的不来梅(Bremen)

标签:
欧洲德国不来梅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址 |
分类: 欧洲 |
不来梅市(Bremen)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来梅州的州府。按照人口数量计算,它是德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和全国第10大的城市;按照工业总产值计算,它是德国第6大城市。威悉河(Weser River) 是不来梅的母亲河,它从不来梅穿城而过。这个不大不小的德国城市,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这里停留一个星期,细细体会欧洲风情。

P1

P2
公元1世纪至8世纪之间在威悉河岸出现第一批聚居点。787年,查理大帝将不来梅升为主教区中心。845年,不来梅教区成为大主教区,在阿德尔伯特-冯-不来梅担任大主教期间,不来梅首次在帝国范围拥有一定影响力。1260年,不来梅加入了汉萨同盟,但是在同盟存在的时间里多次退出又重新加入同盟。经济的发展部分动摇了不来梅主教区在世俗社会的统治地位,不来梅政府于1404年在市中心广场上竖立起了象征独立和自由的罗兰雕像,于1409年开始建设市政厅,以显示出对教会的独立性。2004年,不来梅市政广场和罗兰石雕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成为不来梅最著名的旅游亮点。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不来梅圣彼得大教堂, 在老城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

P12

P13
漫步老城,游人稀少,一片浪漫悠闲气氛。不需要地图,凭着感觉,走到哪儿就算哪儿,时时会有惊喜。

P14

P15

P16
威悉河畔, 傍晚时分,本地居民在河边消闲散步。

P17

P18

P19

P20
威悉河畔的马提尼教堂。

P21

P22

P23

P24

P25
德国也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奔驰宝马并不常见。

P26

P27

P28
不来梅市政广场和罗兰石雕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战期间,不来梅及不来梅哈芬的各种设施均受到严重的破坏。盟军大轰炸期间,不来梅的居民为了保护罗兰石雕像,在雕像周围垒上石头和水泥,罗兰石雕像才得以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不来梅和不来梅哈芬被划入美占区,作为德国南部其它美占区的补给港。1949年,不来梅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联邦州。

P29
市政广场,是喝咖啡,观看行人的好地方。

P30

P31
不来梅市政厅,威悉文艺复兴风格(Weser Renaissance) 的典型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市政厅对面的高级公寓,自然也是官员们的住宅。

P32

P33
我的两个美国同事,暂时作一下我的模特儿。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P43 (P39-43 为手机拍摄)
(部分资料来自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