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记之五:爱在小城Lethbridge

标签:
杂谈北美信仰 |
分类: 加拿大记 |
曾经在加拿大小城Lethbridge 住了一年。也许你从來都没有听说过它,也许你经过它也未曾停下脚步,匆匆一眼之后便离去,这个不起眼的草原小城,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可它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Lethbridge 是一个只有十万人的小城,在地广人稀的Alberta 省,却位居第四大城市。环绕城市的是南Alberta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牧场,草原大风一年四季永不止息地吹着,有风城之称。城市主要目的是服务南Alberta和美国蒙大拿州的牧民和农民,民风淳朴,晚上六点之后便全城空巷,谷仓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物。
因为工作的缘故搬到了Lethbridge,教会的朋友介绍了一对老夫妇的家,作暂时寄居之处。这对老夫妇Ralph 和Ruth有四个儿子,他们都己长大成家,分居在亚省各地。楼上一间儿子的卧室,便成了我的房间,干净整洁,老式家具擦得光亮,不华丽,却有家的舒适和温暖。他们是德国清教徒移民后裔,生活严谨,每天的晚餐都是德式的肉和土豆。他们只收很少的费用,却照顾我每天的饮食起居,照我看来,我所付的费用还不够伙食费,多次交涉加价也无济于事。老夫妇极有爱心,每天早上,Ruth 都会陪我吃早餐,其实她多半只是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吃,不多说话,象老母亲一样。吃完早餐,趁我洗漱的时间,Ruth会准备好我的午餐,装在牛皮纸袋里,让我带去,我就是从那时候有了午餐吃三明治的习惯,至今未改,也未曾厌倦过。晚餐的时间,Ralph 作祷告,边吃边会陪我说话,问我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有时我回來晚了,他们便把我的晚餐用铝箔包好,放在烤箱里热着,热乎乎的,象老人的爱心。
三个月的德式生活下来,让我非常怀念中国人,中餐,以及其他关于华人的一切。偶尔带Ruth 和Ralph 去城里的中餐馆,吃的不外是芦笋炒牛肉之类的美式中餐,有时也会莫名地一个人不回家,点一份干炒牛河什么的,奇怪!从來都觉得自己很放得开,很西化。。。有天开车经过一间华人教会,中文招牌让我非常惊喜,便停下走进去。从此这小城里独一的华人教会,便成了我的家,我生活里新的篇章。
如今住在藏龙卧虎的南加州,会时常想起Lethbridge的华人教会和那里的弟兄姊妹。小城的华人大都來自香港及东南亚,没有多少教育,经营餐馆,杂货店,洗衣店等等。他们生活不容易,但在爱心里,他们样样都不缺,每次的百家菜极其美味丰富,是我吃过的最好的教会百家菜。我在西人教会里信了耶稣,去的也是西人教会,但真正在信仰上改变我生命的,却是从这间小小的华人教会开始。
九十岁的林姆是这间教会最年老的成员。记不清是因为什么缘故,我便成了林姆家的常客。林姆是台山人,做得一手美味的老式台山莱,就象你记忆中奶奶的家常菜,好吃极了! 象我这样一个单身汉,別提多开心! 可是由于语言不通,我和林姆之间的交流只限于吃东西,她用台山话说:"你吃啊!"我便用学來的台山话说:"我在吃!"后來才知道,台山话里"吃"和"死"很近音,在一个九十岁的老人面前,我连这句话也不敢说了,变成多半是她说,我笑咪咪地听。。。她会时常叮嘱我,要信耶稣,要读圣经。。。
林姆年轻时嫁來加拿大,和先生一起开杂货店,虽然不懂英文,但她也有她的杀手锏,凡家里來了讲英文的电话,她便干脆地说句"Wrong number",然后挂断,以不变应万变。有时我不好意思來吃饭,她会打电话找我,说饭都做好了。她没有孩子,先生过世后,在弟兄姐妹们的帮助下,生话也没有问题。白天她在后院种菜,坐在门前织毛衣,晚上在灯下读圣经,祷告。虔诚的阿姆,连为一杯热茶也要祷告感谢神之后,才喝下。翻看林姆的相册,看到了她的青春美貌,之外还有很多年青人的照片,原来她以爱心招待过很多來读大学的年轻人,是众多留学生的好阿姆!
临來美国前,我们全家特地开车却看望林姆,众弟兄姊妹聚在一起,亲如一家。临别前,我拉着林姆的手说:"。。。林姆啊,我要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回来看你!" 翻译的弟兄体贴地把我的话改成"我会好快回来看你!"其实我早已语无伦次,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汽车开动的那一刻,回头望见林姆的白发,和她干净整洁的装束,太太和我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是一种亲人离别的痛,和感恩的泪。
一别Alberta九年,再也没有回去过。时常为他们的爱心感谢神,也为自己以忙碌为借口而自责。2006年有朋友回去看望林姆,98岁高龄的她依然健在!感谢神,他为我们预备了一个美好的天家,"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 21:4)"在那里,也不再有分别,我会拉着他们的手说:"谢谢你,曾在基督里这样爱过我!"
------------------------------------------------------------------------------------------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可 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