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个生成树协议CST,PVST,PVST+,RPVST+,RSTP,MST

(2012-05-08 10:22:02)
标签:

it

cst

pvst

rpvst

rstp

mst

生成树

分类: IT网络技术
从IEEE的角度来说,只有三种形式的spanning-tree定义:
       1。STP (802。1D)也就是所说的classical spanning-tree,大概意思是每2s发送一个hello,15s的forward delay,20s的max age,与vlan无关,整个bridge只有一个spanning-tree实例这些。。。。。这个协议是Radia Perlman为早期的DEC桥所写,后被IEEE收容形成802。1D标准,而在那时,大部分layer2设备还是以端口数较少的网桥为主,所以没有考虑到端口数较多的layer2 switch,随着技术的发展,layer2 switch开始盛行,这就导致了vlan的盛行,致使802。1D已经不在适用,因为两台switch间存在冗余链路不一定就会导致环路,所以Cisco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就对802。1D进行了扩展,便出现了PVST,它是基于vlan的,每个vlan都会有一个对应的spanning-tree实例。需要注意的是,PVST在通常状态下只有在default vlan 1 中才使用untagged的STP报文,所以vlan 1的spanning-tree实例又有一个独立的名称,就是CST,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很对只支持STP协议的设备只能与cisco在vlan1中进行互操作,就是这个原因了。
       2。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传统spanning-tree的收敛时间过长,简直无法接受,特别是Cisco在别出心裁的提出了Portfast,Backbonefast,Uplinkfast等一系列spanning-tree特性后,IEEE不得不对已过时的802。1D进行修改,便有了802。1W,也就是所说的RSTP,基本就是在802。1D的基础上添加了几个类似Cisco的特性,对Cisco来说,为和上一代PVST区分,便把有这些特性的spanning-tree称为PVST+或Rapid PVST.
       3。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本以前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现代人可能感觉他是那么的冗长复杂,PV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PVST的设计者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真的会有这样的疯子要在一个交换机上配置成百上千个vlan,这就要求运行相同数目的spanning-tree实例,这不论从管理上还是spanning-tree的运算上,都是人类和一颗普通的Power PC无法承受的,因而便应运而生了802。1S,即MST,这次Cisco很聪明,为了避免出现类似PVST这样的尴尬局面(虽然很好,但无法与众多其它厂家兼容),便在协议研发阶段就将其提交到了IEEE,再联合上Foundry,Extreme,RiverStone等几个业内定级厂家,很快就把这个协议做出来了,至于这个协议的好处,俄也就不说了,那是相-当-的明显。PVST是每一个vlan一个生成树,而MST是可以多个vlan共用一个生成树,那这样的话资源占用就更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