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与异乡
标签:
故乡异乡车城电力机车大同 |
故乡与异乡
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在古城大同建设一座亚洲最大的蒸汽机车工厂,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响应国家的号召,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梦想,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决心,来到了这里。
这些来自北京、上海、齐齐哈尔、沈阳、青岛、大连等几乎遍及祖国各个城市的产业工人、技术干部和专家,还有来自部队和农村的基层干部,拉家带口克服种种困难,为实现我们自己生产制造的蒸汽机车,奔跑在我们自己铁路线上的梦想,来到了塞外古城-大同,来到了这荒郊野外,这里应该是梦起始的地方。
我是随着父亲的转业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大同机车厂,记得那是1956年,我3周岁,当时百废待兴,听母亲说我们临时住在市里的牛角巷,后来才搬进了工厂的生活区,据师傅们讲当时的厂房建设采用原始的洛阳铲探坟,然后挖地基盖厂房。在厂房内安装天车没有起重设备,就采用抱杆绞盘的形式人工旋转,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天车的安装任务,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我们的父辈们怀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硬是把工厂建设起来,于1959年出厂首台和平型蒸汽机车。
这里我上了小学和中学,记得当时我们班40几个同学用十几种方言进行交流,真可谓南腔北调,非常热闹,整的我们的代课老师有时也听不懂说的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有一个山东籍的谢同学想上厕所,用山东家乡话请假说:“老师,俺要上茅房”。弄的老师很茫然,没听懂说什么,惹的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当老师明白后也跟着笑了起来,回忆起来那真是一段幸福时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已经进入了2011年,公司门前的前进街两边高楼林立,8车道宽的路面显得气势宏伟,尤其在夜间,路边的霓虹灯把路面照的灯火辉煌。公司俱乐部广场的影壁记录着车城的发展历史,公司门楼上的大字“牵引世界,走向未来”告诫着员工们自强不息,努力创新的精神,夜幕下的车城广场,彩灯闪烁,音乐喷泉随着乐曲的变化喷射出高低起伏的彩色水柱,广场上翩翩起舞的人们展示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工厂经过蒸汽、内燃时代已经步入了电力时代,过去的科室现在已成为了技术中心,白色的技术中心大楼里设计着各种新型的电力机车产品,今年,要生产出口欧洲的中白电力机车,我们的电力机车装备制造业正在走向世界的先进行列。
我们的父辈们早已退休,有相当的一部分已经作古,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土地(其中包括我的父亲),我也快步入退休的行列,我们的下一代也在默默地为工厂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一家三代,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工厂的发展在这里奋斗的比比皆是,我想,他们已经融入这块土地,这里也就是他们的故乡。
“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我们在这里走过了57个年头,在这块土地上,有过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过自己的青春年华,尽管它还有许多的缺点,但车城是党的儿女,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车城会越来越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