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第一个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2018-06-13 17:14:17)
标签:

房产

建筑设计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a9c93914d796445987bcb5c9da12db7f.jpeg

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美国建筑师和评论家。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建筑。他是《国际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1932)一书的作者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建筑部的主任。这个主任之职、评论家之位也奠定了约翰逊在建筑界的社交达人地位。彼得·艾森曼称他是美国建筑界的教父。

·台湾地区将他的名字翻译成:菲利普·强生。(一下跳戏了)

·同时他还是一名同性恋者,1993年公开出柜。与他的伴侣相守45年。

·约翰逊出生富贵。

·他是第一个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而且他还是一个纳粹主义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5b7fdbb9a0b849519863224dbe60b659.jpeg

上图为1973年在德国比克贝格举行的纳粹集会。

图中的约翰逊拍摄于1933年,当时他只有27岁。

但是1930年他就已经在MoMA建立了建筑与设计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5f0f18cb7c4d4652a781ac90d99c6b14.jpeg

菲利普与三个展示芝加哥1870-1910期间的高层建筑模型。

由于早年成名,且与展览媒体接触较早,

约翰逊对当时方兴未艾的美国建筑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我们对约翰逊的印象大多都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索尼大厦,

因为这两个作品都印在《外国建筑史》教材上,

但是却没有认真介绍一下这位一生都在为建筑发展奋斗的天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ce529691b7074facb7bdf10bbf3363a2.jpeg

这张COSPLAY照片是纽约五人组的出道系列照片之一

菲利普·约翰逊家境殷实,祖上有世界著名的规划师,

但是他在哈佛主修历史和哲学。

这也导致了约翰逊大学期酷爱去欧洲游历。

并且在1928年认识了密斯·范·德·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87946d230cf644718f199d8a237d5f3a.jpeg

当时的密斯正在设计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这场会面不仅使年轻的约翰逊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还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爱恨情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4c96fd8ba68043d2b34af3c1c8a8fe8c.jpeg

回国后菲利普正为了新建筑主义的拥护者,

为了掌握更多的新建筑资料,

又和同伴组织了第二次欧洲行,

这也导致了菲利普·约翰逊大学毕业时间一拖再拖。

1932年菲利普·约翰逊在纽约组织了一场名为“1922之后”的建筑展。

目的在于宣传当时已经在欧洲炸裂的“现代主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ec62016894ab406fbed40b8c9c05cf83.jpeg

并且,在展览上还做了一个演讲,

大谈特谈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柯布西耶...

惹得美国本土建筑师赖特气愤撤展,

说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2de39145089f449fb2eb7701e8c10ee0.jpeg

传记作者休·霍华德2016年出书:

《Architecture's Odd Couple: Frank Lloyd Wright and Philip Johnson》。

odd couple,这里是宿命冤家的意思。

但是江湖这么大,总有相见的一天,

二人同为美国建筑师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框的机会并不少。

而且两人都是很nice,一心希望美国建筑行业走在世界前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3d8f6f88bca244bf983b2409aad8e5d5.jpeg

1940年菲利普·约翰逊重重返哈佛,学习建筑学,

师从格罗·皮乌斯和马塞尔·布劳耶,

也就是说,

在哈佛有2个学院的学生可以说约翰逊是他们的师兄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da9368aa12f34748b5597a6230d4253b.jpeg

菲利普年轻的时候也算小鲜肉吧。

从他的眼神,你能get到成熟的谦虚,在小编眼中,

菲利普·约翰逊比吴彦祖帅太多。

利用自身的影响力,1935年,菲利普·约翰逊促成柯布西耶首次访美,

运用影响力那年,他才29岁。

1953年,菲利普·约翰逊又积极安排马塞尔·布劳耶移民。

真的是厉害了word哥。

马塞尔·布劳耶在哈佛教过菲利普·约翰逊,

这算不算学生混整了,帮老师解决户口问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c2a88794179a4d44a999aa20d925c6cc.jpeg

即使说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你想不起来是谁,

你也应该见过他设计的瓦西里椅。

在约翰逊一生众多作品中,

他个人使用时间最长的,便是他的自宅:

玻璃屋

(Glass House)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27afc7ad3ec4413cb591741d3b1ea75e.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06ebdd7f5e1d4737bed749ad659477c2.jpeg

日本艺术家中谷芙二子(Fujiko Nakaya)拍摄的雾气玻璃屋,

这座玻璃屋从来未宁经过,

太多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每年来到玻璃屋与一代大师神交。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92bc1e0739bb4479b543472542ea1832.jpeg

就像这座自宅的名字一样,是个全玻璃的屋子,

在一片草坪上,晶莹剔透矗立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06c262d3b3794d5ca1e3b23e151f4796.jpeg

这所玻璃房子,是菲利普·约翰逊在1947年为自己设计的住所。

1949年这座玻璃屋落成时,

一起竣工的还有他的砖房(brick house)。

不难想到,这座玻璃屋和密斯·范·德·罗设计的

范斯沃斯住宅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玻璃的,住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aaaa66e73f9e4b1994d500988e4a41a2.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6cf89d286e93480bb064719a31256d03.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c6affbf58be24fb0a8af5ba262f5da02.jpeg

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为美国女医生设计的住宅,

1945年设计1950年落成,

两座玻璃住宅落成时间几乎一致,

但是从来没有人去争论过抄袭一事,

因为菲利普·约翰逊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是自己受了密斯的启发。

并毫不吝惜自己对密斯的赞赏。

正是这份欣赏,促成了两人在西格拉姆大厦中的合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116a779bfaff4a22ac28c418bc94a34e.jpeg

密斯设计了西格拉姆大厦后,请来菲利普·约翰逊进行室内设计,

所以西格拉姆大厦是二人合作的设计成果。

但是两座玻璃住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菲利普的玻璃屋经常高朋满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ce4bbbdc158641f4957f3daf13ecd482.jpeg

美国记者形容这座玻璃屋,

活动不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52434fd717fe4636a3073911972db86a.jpeg

菲利普·约翰逊真的是时髦到炸裂,

不愧建筑媒体的巨擘。

上图为约翰逊在自己的玻璃屋前拍照。

高领衫、9分裤子露脚脖子、建筑师圆眼镜、

一把时髦的建筑师椅、还有这几年奢侈品牌流行的踩脚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eca6609eb8194e9c9c63e4a252fdf436.jpeg

这座玻璃屋还上了著名的杂志《纽约客》封面。

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密斯,

境况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结束了包豪斯的工作(最后一届校长),

由于菲利普约翰逊的引荐,

顺利赶上美国的高层热潮,

以为世界在自己脚下,就要大展拳脚。

结果自己的作品被多般诟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083b647fc7914cdf9818606655758029.jpeg

美国著名的建筑评论杂志《Threshold》,

43期中刊登了名为《丑闻》的文章,

暗讽的就是密斯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

密斯在美国设计的湖滨住宅,

也遭到了住户和市民的集体投诉。

密斯将这一切的愤恨一部分撒到了约翰逊玻璃屋上,

自此二位好基友,在江湖上显有联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abd0aab5acb045aca27c889060db3e2f.jpeg

但是菲利普·约翰逊对密斯是真爱,

他的玻璃屋内摆放的一直都是密斯设计的家具。

而另一头,密斯的国际式玻璃盒子,

被建筑评论家批评为“独裁主义的强迫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31545d6d10064ab4b4becf5374f00af9.jpeg

菲利普·约翰逊在一开始并没有选定建筑作为一生奋斗的目的地,

即使后来受到启发的感召后,也没有马上投入到火热的设计中,

而利用自己的眼界、人脉、资源,

在建筑评论界站稳脚跟,

也有人说他一直在窥探着整个行业发展。

无论如何,结果就是当他选择开始设计生涯后,

迅速获得了成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0d67dad245ba461793d4015ed7680916.jpeg

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屋成了艺术家、建筑师会面聚会的圣地,

不仅是这栋建筑的魅力,

更是菲利普·约翰逊的魅力所在。

现在的玻璃屋在2005年主人去世后,对外开往,

连同场地内的其他艺术品建筑和小品,

网站如下,感兴趣的童靴可以规划一下自己的行程:

http://theglasshouse.or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39155d46afad41bbba065ab48b32dc88.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f5a19a061d0645f78d55d21e84f3d423.jpeg

一张门票看这么多大师作品,还是很值得前往的。

这位伟大的美国现代主义教父,

在其98年的岁月中,

菲利普·约翰逊目标明确、对自己的事业执着又充满激情。

也许因为出身优渥,

他更重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而非专注于个人发展,

但是最后却是那个收获满满的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5d2ca4b2425c417eafd739d13fb62951.jpeg

菲利普·约翰逊在保卫宾夕法尼亚火车站的游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7ac9464c3b79453d84a9d6fde544e1be.jpeg

菲利普·约翰逊从当时的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手中,

接过雕塑师Henry Moore的雕塑作品3/4。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c28eb15355d048ecad17fa7b7c7d3162.jpeg

菲利普·约翰逊与他的搭档与他的搭档,

艺术策展人兼收藏家大卫·惠特尼,

于1995年在玻璃屋拍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4c3b67950c524cee91f03ddf9bd65a09.jpeg

菲利普·约翰逊与他的好朋友艾尔弗雷德·巴尔,

于1933年第二次游历欧洲合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6/4b372e34ee3b4a648df1fafa8c416653.jpeg

菲利普·约翰逊与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

个年轻的建筑从业人都梦想过有朝一日成为大师,

但是比大师的形式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大师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