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每年过春节,年味这个词总是使用频率特别高,那到底什么是年味呢?我想也许会有无数种注解,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对年味也都有独特的记忆和感受。我生活在江南一个不大的小城市-金坛,过年的绝大部分习俗和苏锡常地区差不多,诸如过年的时候爆炒米、做炒米糖、蒸馒头做团子、烧肉圆整鸡蛋,一到年关,家家户户乒乒乓乓菜刀剁肉斩包馅声络绎不绝,到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团圆贴对联、吃馄饨守岁,从大年初一开始只要是亲戚朋友都要挨家拜年,并且轮流请客到各家吃年饭等等。我对年味的记忆还是小时候的比较深,那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社会经济还处在非常贫穷的年代,日常生活饭菜很少有油水,只有当春年来临的期间,才会有许多常年不见的好菜好零食吃。我的记忆中五十年代的猪肉价格是0.78元\斤,而且要凭票供应,每年也就是在春节能够放开肚子饱食一顿馋死人的红烧肉。记得我还是幼儿园时期的一个大年三十晚上,家里除了包馄饨,烧了几样好菜外,热腾腾、满登登的一大碗红烧肉端上了桌子,当时还没有等爸爸妈妈发话开吃,我就馋就连吞了四块大大肥肥的红烧肉,看到我狼吞虎咽的穷囧相,我爸爸妈妈,还有外婆当场心酸的泪流满面,连声让我多吃点,哪知那四块大肥肉吃的太猛,一下子吞腻住了,我什么也吃不进了,结果那个大年三十全家都沉静在悲伤之中。这件猛吃红烧肉事情,在后来我们家每到春节还是经常会提起,以追忆当年的贫穷,感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的喜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是比较富裕,常年的饮食菜蔬都要比我小时后过年还要好的多,人的精神世界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回忆和向往以往的年味,更是有一定年龄人每逢春节都或多或少情感诉求,虽然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过年期间也没有春晚,更没有电视,民间的热闹传统活动也很不丰富,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忆却是那么的美好。

昨天金坛仙姑村举行了“2019乡村过大年暨金坛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不得不说组织这次活动的金坛旅游部门的确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在仙姑村和一号农场,组织了舞龙、舞狮、腰鼓、马灯、写春联、杀年猪、爆炒米、蒸馒头等等集江南特色年味一系列活动,说老实话,我小时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许多的民间活动还真不是常常可见得,即使是节日期间看到舞狮、舞龙,其色彩远没有现在的艳丽多彩,像这样集中展示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更是少见。
仙姑村现场多种民俗文化集中展演中,欣慰的看到许多项目都有孩子们参与,期盼民间民俗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现场拍摄了部分展演照片与各位分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