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彩色.调水墨画的开派人”旅德画家---萧瀚(续)

标签:
开拓具意象印象色彩水墨画杂谈 |
分类: Paintings |
、
萧瀚对宣纸有深厚的感情,这不仅是因为他出生在宣纸的故乡,而且还因为他在艺术实践中认识到宣纸的性能,知道它在色彩的渗透与承受力方面,能显示出独特的、不逊于油彩在画布上的表现力。同时,他谨慎地保存文人水墨的创造成果,在注意笔法、墨法的基础上加强“色法”,确立自己“笔情、墨趣、色辉”的探索方向
在颜料的运用上,萧瀚把西画的胶彩和中国颜料结合起来,用拓、泼、冲、积、印、沁、沥、染、罩、提等各种方法,通过积色于宣纸的正反两面和染色隔纸的过滤,以及多种泼、积法,使画面出现许多复合色,形成多种色调,从而呈现出色泽鲜明、色相明确而又厚重、丰富的色彩效果。从传统文人水墨的观点看这种色彩试验,当然是属于“旁门左道”,不属“正统”,但须知一切创新往往带有反叛的性质,往往是在否定或部分否定前人经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做出的某些突破。
他的山水画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格调,参照和采用了西画的色彩运用了许多“做画”的方法,但没有丢掉书写,丢掉笔墨。更重要的是,他遵循传统的审美原则,在山水画中写景传情,追求意境表现。可以这样说,他的画吸收了西洋色彩而不是洋腔洋调,能为大众所欣赏而又不俗,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萧瀚坚持中国画的色彩探索,并从这一角度批评文人画忽视色彩的偏见,但他同时深知,艺术道路无限宽广,中国面的发展道路也非常宽广,他尊重别人在水墨休系内的创造,水墨之路犹如色彩之路一样漫长,前人、今人的探索远远并未穷尽,未来中国画的走向将是水墨与色彩并举,沿着各自的美学目标向前迈进。当然,在水墨之路与色彩之路中间,还有相当广阔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