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
(2011-07-31 00:41:40)
标签:
工作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第一流的教育家
“教育家”这个名词似乎离我很遥远,可是,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定要用最好、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我认为:做第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成为从教者的终极目标。
陶行知先生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一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
(一)
这一条说的即是创造精神。不要说在当时,就是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教师领域中,大部分仍属谨小慎微之型,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以往的教育模式。我们却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学生的成长不允许我们做失败的试验;考试的指挥棒也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的闪失。哪敢去探那未发明的真理呢?试验精神固然可贵,可经验主义才得来实惠啊!乞灵古人、仿效他人,可比自立创新轻松省事得多哩!陶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篇文章中这样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需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
这一条说的即是开辟精神。创造不能胆量小,开辟更需有胆量。先生说“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我们现代的学子和先生那年代情况相仿,近一个世纪也未摆脱那种风气,就是毕业生多半是留在本地,到外省服务的,实不多见,边疆更不必说;办学的人也是专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不去理会边疆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推原其故,挖出病根,一个字——怕。“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那么,这些都是一个有责任的教育者所为吗?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啊!“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陶行知先生能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大胆进行一系列教育试验,对于师父的主张非但没有直接“拿来”,而是真的相当于把大师的主张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师父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过程就是儿童从“做”中学的过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这是何等的魄力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生涯就是这富于创造的,同时,又是充满艰辛的。那种艰辛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些困难所根本无法比较的。他特别重视农村教育,一直在为全民普及教育而奋斗着。先生曾经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一生中办过各种类型的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这又是何等的魄力呢?
先生所言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依然是新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时代精神。不同的是,时代的发展富于了它们新的内涵。我们是今天的教师,肩上的责任是什么?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吧:立足岗位实际,学习、思考,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探求教育革新之路。有这个胆量吗?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