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2020-02-25 14:04:18)
标签:

转载

     

           据兰州大学著名地貌学家李吉钧院士青藏课题组  青藏高原东北缘一系列地质地理研究成果: 地质时期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循化盆地与临夏盆地相连,中新世晚期【距今1200万年】青藏高原积石山脉强烈隆升将盆地一分为二。地方志记载;相传远古大洪水时期积石山拦住黄河,山外洪水浩荡一片泽国【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 "导河积石 至龙门 入于沧海 "  【山海经】海内西经: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 ,入禹所积石山。                                                                                                                 

                            山海经所描述的 禹所积石山位置示意图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黄河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几千年来大禹治水的传说广为流传,研究者却找不到这场大洪水的地质学证据,大禹时代的夏朝是否存在?史学界众说纷纭。积石峡下游喇家村遗址的发现揭开了这一史前神话的面纱。2016年8月5日【科学】期刊发布了南京师范大学吴庆龙研究员带领的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发表的【大禹治水的证据】地质研究组在全长2300米深度达1000米的青海循化积石峡发现一套连续沉积的湖相沉积。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进一步调查显示:湖相地层表明,黄河在积石峡曾发生过严重的堰塞事件,堰塞湖溃决与下游喇家遗址毁灭废弃有关。研究组还发现:在积石峡西段大拐弯处存在过一个强烈地震引发的大型滑坡坝,该残余坝体长度1300米,高于现代河床240米。据研究者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瑞尔.格兰格尔形容:当时堰塞湖坝体高度介于三峡大坝与胡佛大坝高度之间。堵塞黄河达6-9个月,并形成蓄水12--17立方千米的巨型堰塞湖,终因湖水满溢溃决,决口深度达110--135米,短时间释放蓄水量110-160亿立方米,形成巨大的溃决洪水。是万年一遇的大洪水。在堰塞湖下游黄河两岸发现大范围溃决沉积物,即一套特殊的碎屑沉积物厚度最厚达50米,通过对喇家村遗址洪水沉积物碳14【AMS】测定,这场洪水发生的时间限定在公元前2130--1770年之间,同样对喇家村遗址3名儿童遗骸骨骼样品碳14测定:研究者将这场大洪水发生时间确定在公元前1922±28年。对比积石峡堰塞湖与喇家村遗址沉积物年代十分接近,很可能由同一场地震引发的洪水造成。这场洪水成为地球全新世以来【公元前9700年至今】赫赫有名的最大洪水。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黄河积石峡一带平面地质图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黄河积石峡大拐湾--史前堰塞湖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甘肃临夏古称枹罕又称河州【禹贡】雍州之域 夏商周春秋时期【前2100-前476年】是西羌等古代原始民族居住的地方。古羌人是一个古老的大游牧民族,甲骨文中“羌”字意为西戎牧羊人,公元前3000年是黄河中游炎帝部落后裔,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姜羌本为一字之分化。羌人和汉族在远古传说时期就有来往【后汉书.西羌传】羌人只有部落酋长没有君臣上下,部落多达150多个,各随水草迁徙不相统属。长期处于原始群落社会建立不起国家。有研究者认为:大禹治水发生在夏朝之前的河湟流域,因为大禹带领羌族部落一路向东导河疏通大洪水后沿黄河支流大夏河,洮河,渭河,开辟了大量农田,夏朝建立后他的族人获得了永久继承权,后来理所当然开辟了家天下的封建王朝。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2-3级阶地分布着前3300-2700年的史前文化马家窑类型;前2600-前2000年的半山类型,前2200-前1900年的马厂类型,前2050-前1600的年齐家文化类型,商周时期的辛店文化,羌戎氏族寺洼文化。丰富多彩的古遗址层层叠压,比比皆是。有些文化层厚达7米之多,有的氏族群落延续千年之久。齐家文化考古陆续发现: 前2000年前后马背民族齐家人为躲避严寒由鄂尔多斯迁徙至河湟大地,考古界认为:齐家文化制玉术与红山文化极其相似, 400年后齐家人突然去向不明。据清代【御批通鉴辑览】尧甲子八十有一载 【前2250年】分诸侯 封禹于夏 赐姓姬,相传夏朝时期河州居住着古羌戎部落,殷商时期其首领被封为羌伯 周人起于西方,相传周的始祖后稷的母亲名姜羱是羌人之女。有学者认为;周与羌有血缘关系,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盏铭文;武王征商证实【尚书.牧誓】武王伐纣记载[前1046年1月20日】“ 甲子日黎明,羌戎会师于牧野,周武王左手举起杏黄大旗右手拿着白色牦牛尾指挥。先向大家问好 " 远矣,西土之人”羌人参加武王伐周的战争有功,五年后周公沿用商的封分制,西羌部落首领叫“研”随秦孝公前往洛阳朝见周天子,被封为 罕羌候是先秦时九十二诸侯国之一。后来秦穆公‘’欲霸西羌‘’秦始皇统一中原灭罕羌候。有研究者称;部分西羌人沿白龙江藏彝走廊向西南迁徙至川西北,大巴山。巴人 ,湘西苗族,云南丽江纳西族,怒江热坝一带少数民族,其文化信仰,祭祀鬼神的雒舞戏,习俗源于甘青羌人祖先。秦置枹罕 属陇西郡 汉武帝时设 枹罕前梁改称“河州天尽头之意。华民国初设“导河县”来源是【禹贡】大禹治水的传说,因导河与导祸同音听之不雅,民国十八年改名临夏沿用至今。 河州志记载;为纪念大禹“积石神功”明弘治三年在积石关西始建禹王庙【1490年嘉靖三年重修禹王庙明嘉靖甲申年【1524年】因年久失修,原庙倾圮为甚,将积石关外禹王庙移至关内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庙门东向,中为殿六楹,设神位,正殿内塑禹王巨像,身着龙袍两手执圭。积石山大河家关门村西去不远处锁屯坡禹王庙遗址 即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附近长宁驿古城【海拔1930米】出土遗存包括史前历史-汉代至宋代各时期。明清以来,地处偏僻的循化地方由河州官府遥控。后来禹王庙和古城焚于动乱,循化地方志记载:自清康熙以来战乱频繁,屡修屡焚,体现国家意志奉旨建造的河源神庙,关帝庙,城隍庙,禹王庙建筑荡然无存,遗址尚可辨认。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黄河 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明河州志载 在积石关外二十里锁屯村河边有一巨石;高八尺,宽七尺,长十尺,其色青,当地人称禹王石,相传大禹导河时歇息其上。张建诗曰“积石关外索屯村,河边奇石据云根 ”为纪念大禹治水神功,此地称为 积石神功 河州八景之一。            

                     积石关大禹庙速写【摘自旧版导河县志1983年作者】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据【史记.夏本记】禹为鲧之子鲧为颛顼之子,尧让鲧治水,花了九年不见成效,水灾反而闹得更凶。舜接替尧当了部落联盟酋长主政28年,发现鲧治水不力就把鲧流放羽山。舜让禹继续治水大禹离家出走去治水,历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连儿子启出生也顾不上看一眼,禹治水成功被封为夏伯。来历届官府十分重视,载入地方志念。                    

                                       大禹治水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河源神庙 禹王庙 是雍正九年【1731 年】奉雍正皇帝“建庙以祀河源之神” 的圣旨 地方官府在黄河源头修建的一座水神庙。原庙焚毁于同治三年 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之乱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河州大夏河东岸东乡林家遗址出土“中华第一刀” 青铜刀长度12cm x 2.4cm。林家遗址同时挖掘群落房屋遗存27处,遗址总面积6600㎡;出土新石器时期石刀有247件,大麻籽粒,谷物稷【已碳化】1.8立方米等,推测临夏盆地在公元前2500多年前后为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周围森林茂密,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6-8°c,西羌聚落先民面临碧波荡漾的古湖,过着以农业为主的渔猎生活 。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马厂类型人头彩陶器公元前2700年河湟羌戎聚落男性[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马家窑文化羌戎女性人头彩陶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林家遗址坐落于海拔1900米的大夏河东岸二级台地之上,三面视野开阔,地形突出,山脚下是海拔1800米的大夏河。自大夏河上游双城段至下游泄湖峡全长40千米,宽1000-3000米,推测夏湖蓄水量可达数亿立方米。大夏河沿岸海拔1900米以下范围内尚未发现史前文化遗迹。西汉,唐宋,元代古城自西向东,均位于海拔1870米以上台地说明古人逐水而居,公元前1900年左右大禹治水时期夏湖退去,河州依然汪洋一片。经过漫长的河流改道,阶地黄土沉积,黄土平均厚度2-3米,距此推断湖水退去时间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相当于夏朝早期,之后大夏河沿岸逐渐成为羌人的牧场,汉唐时期大量中原移民迁徙至此。                                                                                                                                                 

                                           大夏河夏湖出水口泄湖峡老虎口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林家遗址发现许多马家窑类型早中期半地穴式房屋建筑,灰坑,大量彩陶,黑陶陶器钵,瓶,罐,瓮,壶等。石器,骨器约有2000多件,石锛321件,石斧211件,石刀209件石凿189件还有各种石器,骨器有骨刀,骨锥,骨针等器物。石纺轮,石坠,青铜器冶炼渣均证明已进入铜石并用的农耕社会。出土铜刀一把,由锡青铜铸膜而成,刀身博厚均匀,短柄长刃长12.5cm,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距今4700年,现藏中国国家博物 被荣称;中华第一刀 。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林家遗址出土大量碳化稷粒俗称糜谷,大麻籽粒等,这种农作物在当地繁衍至今,曾经是最主要的粮食来源和纺织材料。种植历史已有4700年以上,适合山塬旱地生长的土著农作物。实物印证史前先民临水而居穿麻布 食稷谷的农耕渔猎生活。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半山类型双耳罐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1924年由瑞典古生物学家安特生博士发现的临夏盆地广河齐家坪遗址,时间跨度是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特殊考古价值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以甘肃为中心,横跨甘青宁内蒙,青海湖-河西走廊一带近千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遗址有:青海喇家村,永靖大河庄,秦魏家,武威皇娘娘台,青海乐都柳湾。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铜石并用阶段,大夏人活动中心广河县古城遗址,东晋16国时设大夏县,有汉代大夏古城,禹王庙遗址。相传大禹治水有功,被推选为舜的王位继承人。禹继帝位划九州后又将土地分封給诸侯并规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公元前21世纪,禹死儿子启拥兵自立,夺得王位改变君臣礼让的禅让制,开创了王位世袭家天下之夏王朝。夏朝共十四代,十七后,先后经历471年,夏代末年夏桀暴其民甚,终被商汤所灭。据考古发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c14年龄测定为公元前1750-1500年,相当于夏朝中晚期遗址。                                   

                                                         广河阿力麻吐大夏古城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齐家文化和田玉制作的玉宗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齐家文化甘肃马衔山玉料制作的玉璧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齐家文化【羌族文化类型】在大夏河流域二极台地密集分布 其时代基本上处于大禹治水的夏朝 。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及舜流于凶,徙至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西汉时河州设大夏 ,枹罕, 河关县属陇西郡,河关县旧址在今积石山大河家乡康吊村 与喇家村遗址隔岸相距13千米,古城残壁断横犹存,出土石斧,石刀,石火盆,汉瓦秦砖等物【后汉书.戴良传】大禹出西羌 名文命 字高密 身长9尺2寸 长于西羌 西夷人也 西羌即今湟水,洮河,大夏河,广通河流域的游牧民族。 大河家黄河北岸喇家村遗址,是一处公元前3000-2000年的史前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海拔高度1800米左右。喇家村遗址洪水漫过黄河38米,遗址内出土红陶碗,扣在地上的一碗面条;佐证公元前2000年时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已步入农耕时代【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群落遗存范围,石器,玉器数量;巨型玉刀,矩型石磐等器物。有关学者认为:大禹治水始于积石峡,禹身世源于西羌族群民间传说;大禹是女娲19代孙,黄帝之玄孙,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发生在河湟地区,青海民和喇家村遗址与大禹治水的源头有关。

                      青海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遗址,位于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黄河对岸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喇家村遗址出土红陶琬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喇家村遗址出土:扣在地上的一碗公元前2000年的小米面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号称东方庞贝古城的喇家村遗址;突然降临的7级以上地震灾难顷刻间毁灭了14条生命,其中9名儿童4名成年人同时罹难,一名30岁左右的成年人怀中紧抱着孩子 另一位搂着孩子的母亲惊恐的注视着天空,似乎祈求上苍保佑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喇家村3名儿童遗骨经国际科学团队碳14年龄测定;为公元前1920年,与大禹治水的时期大致同期。考古学证明:这次大洪水是一万年以来地球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堰塞湖溃决事件,造成洪峰泥石流近35000m³。有考古学者推断:夏朝历史始于公元前1900年,喇家村遗址是大禹母系故里,大禹是黄帝后裔西羌部落首领 大禹治水的源头在积石峡绝非空穴来风 。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大夏河发源于西倾山北麓 ,是黄河上游二级支流。上古时期河州积水成湖,远古先民居住在高山之上。明嘉靖本河州志记载;“ 禹未凿【泄湖峡】之时,河州【今临夏】即湖也,即凿大夏水从此泄出,禹凿石痕犹存,道旁卧石有鸟迹篆“【相传大禹治水从此处凿开泄湖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转载]大禹导河的源头积石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