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标签:
旅游泉州海交博物馆 |
分类: 旅游笔记 |
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记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
是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该馆分新旧两个馆区。旧馆区在泉州开元寺内东侧,是许多人已熟悉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馆内陈列1974年发掘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
1·“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内陈列的后渚港出土古船,我从正侧面拍了照片。复原后古船长34米,宽11米,这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海船经专家认证为宋代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是古代泉州开放与繁荣的见证。
http://s5/mw690/002u5dSOgy6ShFV4KGg84&690
2··这是展厅的宋代古船发掘现场图:海船出土于东南海滩深4米的堆积层中,船体保持基本水平,船体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型深3.27米。船内分13个水密隔舱。排水量近400吨,可载重200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路”一支700多头骆驼队的驮运总量。
听介绍:这艘古船是厦大一位历史系教授发现的,1972年夏他在后渚港寻找宋元史迹,有一位当地老乡告知,拆旧港时发现了一块大石板,16个工人也抬不动,最后只好将它再推入海滩。教授请老乡带路查看大石板,结果发现了古码头遗迹。还得知曾经有老乡在这儿的海滩挖木块回家蒸年糕,但一块也点不着,就放弃了。(如果点的着,古船就完了)
http://s7/mw690/002u5dSOgy6ShGyedDw76&690
·3·
http://s15/mw690/002u5dSOgy6ShGz7dW63e&690
4 ·
出土海船由12道隔仓板将全船分成13个仓……2010年11月15日,出土海船的“水密隔仓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宋元时期泉州先进造船技术的代表,西方船只直至公元十八世纪才有水密隔舱。
http://s14/mw690/002u5dSOgy6ShGzAdqZcd&690
5·
古船运载大量香料药物及其它商品从东南亚归来,如瓷器、铜钱、种子等。专家根据陶瓷碎片,以及“开元通宝”“政和通宝”古币判断,这艘船的建造年代在宋政和七年之前。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后,称赞“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主要展出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三种外来宗教石刻,记录泉州逝去的繁华,讲述海上丝绸之路时代,发生在这个城市各种中西方文明对话的故事。这些文化遗存也永恒地召唤着泉州的城市精神。(陈列馆前言)
http://s5/mw690/002u5dSOgy6ShGA8cXa84&690
6·陈列在宗教石刻陈列馆”的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雕像
http://s16/mw690/002u5dSOgy6ShGAACUD6f&690
http://s8/mw690/002u5dSOgy6ShGB9lSn87&690
7·
http://s13/mw690/002u5dSOgy6ShGBTZNO9c&690
8·
http://s8/mw690/002u5dSOgy6ShGCwNAH07&690
9··宗教石刻馆陈列的碑刻和构件陆续于泉州的古城墙、地基和民宅出土及发现。
http://s13/mw690/002u5dSOgy6ShGDoaTi3c&690
10·
http://s8/mw690/002u5dSOgy6ShGE26wf57&690
11·
http://s16/mw690/002u5dSOgy6ShGELcgn2f&690
12·
http://s10/mw690/002u5dSOgy6ShGFvj6N89&690
13
·船模标签:牛皮船(现代):青藏高原和川西藏族人民的水上运输工具,藏语称“果哇”。外壳用整张牛皮缝制而成,内以木杆骨架支撑。适合在多激流浅滩的江河上顺流航行或横渡,船体甚轻,出水后一人即可扛负。(征集于雅鲁藏布江)
http://s1/mw690/002u5dSOgy6ShGGdrlCe0&690
14·
船模标签:鸬鹚船(近代)汉江支流通河一代人家的常备之物。也是渔船中最小最轻的双体小船。一人即可担起行走,在水上一人双脚分踏两只船上,一边操驾,一边指挥鸬鹚抓鱼。两只细长的小船由两根木棍在前后连接,在两船中间系一扁担,供陆上担船用。(征集于湖北仙桃地区)
http://s4/mw690/002u5dSOgy6ShGH0GXNd3&690
15·
船模标签:西北羊皮囊筏(现代):黄河一种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去毛缝制,吹成气囊,绑在柳木做成的长方形骨架上,即成羊皮筏。下水渡人,上岸扛走。(兰州林禾杰、王祖薇夫妇捐赠)
http://s6/mw690/002u5dSOgy6ShGHPhY1e5&690
16·
http://s11/mw690/002u5dSOgy6ShGIGr101a&690
http://s14/mw690/002u5dSOgy6ShGJxg0B2d&690
17·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是福船,郑和最得力的副使王景宏是漳平人,招募的水手和船工,许多来自闽南地区。
http://s15/mw690/002u5dSOgy6ShFUbhU21e&690119·
《光明之城》书中讲述了居泉印度商人:那些大印度商人,他们很容易被看出来,因为他们又瘦又黑,他们的妇女都非常美丽。这些大印度人和他们的妇女,都根据自己的选择,以蔬菜,牛奶、米饭为食,不吃肉和鱼
这些书中讲述的主人在刺桐港见闻部分,是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时代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繁荣景象。”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则是“物文并茂”,进一步见证了以上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