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tuō)山堰,古水利工程的奇迹

标签:
旅游 |
分类: 原创 |
周末,带着缅怀岁月的心情,踏着先人的足迹,又一次进行了它山堰的心灵之旅。
四明山脉,携东海而歌,秀丽的它山,与其隔江对和,无数座青峰直指蓝天,承接下晶莹剔透的水珠,汇流成溪。那些溪水都有好听的名字,赤水、樟溪(又名鄞江)、光溪、龙王溪,既带来水的甘甜,也带来水的灾难。就在这个叫做鄞江的地方,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古水利工程—它山堰。据说,它设计方面的科学性颇具现代原理,许多原理还是二十世纪才发现的。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樟溪出口处,距宁波市区30公里。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至今仍对浙东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它山堰长134.4米,宽4.8米,堰面用长4到5米、宽0.5到1.4米、厚0.2到0.35米的条石砌筑,堰身中空,堰顶可以溢流。从鄞江镇西行到它山脚下,首先看到的是它的主体工程——横跨在清澈樟溪之上的一条拱形石坝。堰建成后,修建者考虑到大暴雨后泄洪能力不足,又在南塘河上分别建乌金、积渎、行春三座矸闸,以启闭蓄泄,成为一个引泄完整、滞蓄可靠的水利系统。据记载,它山堰有石级36级,堰下水位落差很大,每逢大雨过后,上游山洪猛泄,洪水漫过堰面,气象万千。前人吟道:“十里犹闻震地雷,海神惊惧勒潮回”;“它山堰头足奇观,百万雷霆声不断”,足见泄洪景象之壮观。
它山堰以其规模宏伟,建筑精密,结构完善,与四川都江堰齐名。它与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它历经千余年仍然不塌毁,除了历代的维护以外,其自身的科学设计起着很大作用。堰体向下游有五度的倾斜,提高了水平抗滑能力;堰体内筑有黏土夹砂层,提高了堰坝的防渗性;堰体纵截面采用梯形设计,更能抵抗江水的冲刷……
怀着敬畏之心,深吸一口清冽冽的山风,轻轻地走上它山堰,心中默数着一块块带有血色的红条石,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古人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怎样能让这些重达3吨左右的巨大条石垒筑成将近十米高,左右各有三十六个石级的堰坝?横卧在坝顶的156块条石,无言以对,它们组成了一条平坦的石路,引我走向当年的运石山道。
来到数公里之外的上化山,看到采石遗址的刹那间,热血灌顶,极度的震憾,足以让自己呆立在了岩壁如刀削,兀立数十丈的山峰前。先人们为了不破坏山体凿壁采石形成的石窟,高达十多米,这是何等的恢弘和艰辛!林立的石柱,是为防止山体瘫塌而留的,历经千年风化,层层叠叠,斑驳参差,错落有致。精神的力量,创造了亘古的奇迹!
它山堰告诉了我们:为官若为民造福,为民者定力所能及,奇迹因此而诞生!人,不分贵贱,只要做了于人民有益的事,历史就会铭记,人民就会敬仰和鼎力相助!正如它山庙里的牌匾和楹联所写:“远绩禹功”,“功德在民万家社稷,江山如画千古英灵”。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13日凌晨,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千年它山堰申遗成功,成为宁波市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http://s16/mw690/002u2L7Ggy6V3LZCmOH9f&690
http://s4/mw690/002u2L7Ggy6V3LY03mj93&690
http://s9/mw690/002u2L7Ggy6V3LWhePe18&690
http://s7/mw690/002u2L7Ggy6V3M005Cua6&690
http://s3/mw690/002u2L7Ggy6V3LX8DhEb2&690
http://s13/mw690/002u2L7Ggy6V3LWN01Sec&690
http://s16/mw690/002u2L7Ggy6V3LXAhMbdf&690
http://s15/mw690/002u2L7Ggy6V3M0lMzsee&690
http://s3/mw690/002u2L7Ggy6V3LYLPuac2&690
http://s12/mw690/002u2L7Ggy6V3M0M4RRdb&690
http://s16/mw690/002u2L7Ggy6V3M1bljV1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