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语言是汉语,最喜欢的文字是汉字。从今天开始,逐渐学习一些构字的知识。
美,从造字法上看,是一个由“羊”和“大”组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大则美。”“大”从甲骨文字形看,像人的正面,从这个角度看,美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和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不管哪种说法,都表达了古人对羊的喜爱乃至崇尚。
“美”有羊,有羊就美丽;“祥”有羊,有羊就吉祥;“鲜”有羊,有羊就鲜美;“善”有羊,有羊就善良……
“义”的繁体字“義”也是羊字头。古人强调“義”,就是指像“羊”一样有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
“美”常和“丽”组词,这是“羊”和“鹿”的美丽组合。“丽”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鹿,且特别突出了鹿头上那一对漂亮的鹿角,“丽”的繁体字写作“麗”,所以“丽”的本义是指一对或一双,这个义项后来写“俪”,常用来指夫妻的词语就是“伉俪”。另外,“丽”还有一个义项是“漂亮”,常用的词语有秀丽、壮丽等。
说到羊,就不能不说说“羌”。“羌”从造字法上看是个上“羊”下“人”的会意字,《说文·羊部》解释“羌”为“西戎牧羊人也”。早在中华民族带有朦胧色彩的神话时代,羌族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羌”是唯一用来描述民族或部族名称的字。
说到“羌”,就不能不说说“姜”。“姜”是姓,现在姜姓人作自我介绍时还常说姓“美女姜”,以别于“江”姓。其实,确切的说法不是“美女姜”,而是“羊女姜”。“姜”是“羌”这个擅长畜牧的民族分化出转向农业生产的一支,这一支有一个统一的姓氏——“姜”。传说中国农业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姓姜。姜姓部落在不断的迁徙和壮大中与黄帝等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此外,关于“美”这个字,二月河先生在《康熙大帝》一书中,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倒可以拿来分享一下,比单纯的说文解字有意思。
当时皇位的继承人选中,四爷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八爷胤禩都是热门。尤其是老八胤禩,在朝野内外有“八贤王”之称,呼声很高。有人给他引荐了一位江湖异人,叫张德明,是个道士,生于明朝永乐年间,到康熙年间已经三百来岁了。自幼披发入山学道,深得道教的精髓,参破天地玄机,卜吉凶断生死,看相算命CASE。请到八王府给八爷看相,胤禩上来就给老道出了个难题——自己穿着青衣小帽跟20几个奴仆混在一起,要看看张德明能不能找出自己来。张神仙说这太easy了,眼睛一扫,过去就把八王爷给提溜出来了。他解释说,每个人头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八王爷头上是“白”气,直贯长虹,而且暗示“王”字头上加“白”(皇),贵不可言。后来又测字,八王随口说个“美”字,道爷一笑:美字拆开是“八王大”,八爷必能位极人望。众人叹服。
这故事后来传到四爷胤祯耳朵里,把老四恶心的够呛。他手下的第一智囊布衣书生邬思道(邬瘸子)哈哈大笑,说四爷您怎么能让这种江湖术士给忽悠了。八爷头上有白气,纯粹扯淡,谁能看见?至于拆字测字,更是文字游戏。“美”字可以拆成“八王大”,也可以拆成“八大王”、“大王八”,哪有一句好话?胤祯听了豁然开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