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5-6月中国行(7):南京医科大学

(2017-08-12 09:27:48)
标签:

南京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南京大屠杀博物馆

分类: 旅游
南京医科大学是我今年春夏回国学术交流的最后一站,也是这些年来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学术访问之一。因为要写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不知从何说起。 向南医的同仁抱歉,这篇博文拖了这么久才写。我第一次来南京是1986年参加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会议,现在还清楚记得当年目睹37层,110米金陵饭店全国最高建筑的兴奋。 另外就是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谒拜雄伟、庄重、肃穆的中山陵。从个人经历讲,我仍然记得当年在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会议作大会报告的紧张及对自己未能很好回答提问的自责感受。在那次会议期间我结识了很多参会年青学者,其中几位至今还有来往。  

感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我国杰出年轻学者胡志斌教授和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夏彦凯教授的邀请。30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的科研条件和水平已今非昔比。很高兴这次在南京有机会结识同行,特别年轻学者。再次同天津医科大学校友,老朋友汤乃军教授同行,和以往一样与汤教授交流都受益匪浅。

胡志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获得青年973、主持多项国自然重点及重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已授权国家专利9件,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研究方向:肿瘤流行病学,分子及遗传流行病学。听说胡志斌教授出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时才35岁,最近得知不满40岁的胡志斌教授已出任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衷心祝贺!

http://s15/mw690/002tVtRKzy7dwsx5vbg1e&690
夏彦恺教授: 博导、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获多项科研专利、近年来发表SCI论文100多篇。

特别感谢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左二)及胡志斌教授(右一)百忙之中同我及汤乃军教授(左一)会面。刚刚通过谷歌发现,沈洪兵教授已进入今年工程学院士第二轮公示。祝愿沈校长实至名归。


作为一所医学院校,其综合实力及影响里和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大学也许无可比性,天津医科大学如此,南京医科大学也如此。但就公共卫生学领域而言,无论使用什么指标,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同我国其它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相比,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共卫生学院(建院于1995年)南医公共卫生学院的成就确实了不起。 

http://s14/mw690/002tVtRKzy7dsd3k6ol6d&690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及管理团队不仅强大,而且有无限的潜力。目前主要院领导及科研带头学者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自己来到这里深感是绝对的“老人”了。 左起:顾爱华(教授、博导、副院长、长江学者、毒理学专家),汤乃军(天津医科大学教授)、本人、胡志斌、赵丽萍(院办公室主任)。



同天作学术报告来自南卡的张佳佳教授,博士毕业于纽芬兰纪念大学(我现在就职的大学),因此我们算是校友了。

国际著名职业与环境建康学者,天津医科大学汤乃军教授作报告
学术报告现场,报告开始前我说“因为要写博客,需要给大家拍张照片”。没想到大家哄堂大笑。 

学院楼道内的学院介绍

公共卫生学院设有8个学系,5个研究中心。现有编制为140多教职员工,无论在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算是规模很大的公共卫生学院了。从学院的简介中不难发现,这里人才济济,不仅有多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专家,全国教学名师,长江学者,也有百千万科技工程领军人物,优青、杰青。


和校院领导会面后,一位年轻人带我们参观实验室。我问到“你说博士研究生吗?”。 原来这位被我误以为是学生的年轻人是王守宇副教授(左一),不仅曾在国际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顶级肿瘤研究机构)作过博士后,而且在若干一流学术杂志上(如,Cell, Nature Cel,Gut等)发表学术论文,主持过若干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多项科研项目。衷心向守宇博士表示祝贺,你是中国年杰出年轻学者的代表!


http://s3/mw690/002tVtRKzy7ds5dFLvcb2&690
2016年由校长沈鸿兵校长为首席专家的16个省市联合团队, 获得中国科技部到一个6500万的超大课题, 将建10万家庭的出生队列, 这在全球是前所未有的。加上各地政府的匹配投入, 第一期总经费远远超过一个亿。这是我国医学届的一件大事。 正在装修中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研究中心。
正在装修中的生物标本库的大批低温冰箱

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厅里,摆放这电子浏览器,师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浏览器看多种国内的报刊(我不清楚是否还有其它功能)。 这不是高科技,但这个小小电子窗口却展示了学院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理念。我也观察到学院类似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细节在其它方面的展示。比如,学院的网站用中英文双语制作(尽管以中文为主),不仅内容丰富,更新快,公布教授的联系方式,而且还设置了院长和书记信箱。 去过许多国内外的大学访问,我个人体验是南医公共卫生学院对来访专家接待安排的非常细致。比如,出了到访办公室和我们建立联系,妥善办理票务宾馆等具体是意外,在每个环节都会提醒和确认。 

离开南京前院办公室给我们准备了已付邮资并有回执地址的顺风快递信封,这样我们返回天津后,只需把使用后的高铁票交给顺风快递就行了。我们是下午5点乘高铁返回天津,因为学院无法提供正式晚餐,特意为汤教授和我准备可以带上火车三明治,水果和饮料。 与其说这是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不如说这是心意和情意。我知道每一个细小环节的背后都意味着他们辛勤劳动,这我深受感动。 感谢的人很多,特别要感谢院办主任赵丽萍老师,辛苦了!


http://s14/mw690/002tVtRKzy7ds7FB1vvad&690
到达南京当天(6月19日)晚参后,夏彦恺教授邀请我们到学校附近的咖啡厅小叙。出来时已经很晚了,拍下这张南京郊区夜景。


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
南京可以参观游玩的地方很多,但我来南京以前就想好了一定要去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我知道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不是观光旅游,而是上一堂有关日本侵华罪行的历史课。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剧,也是人类耻辱和悲剧。不忘历史警钟长鸣,是为了避免人类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感谢南京医科大学陆春城老师和魏世敏老师,不辞辛苦陪同我和汤乃军教授参观。

http://s5/mw690/002tVtRKzy7dt3zL14014&690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幅雕像您是什么感受?震撼、悲伤、还是对日寇的愤怒?至少我无法描述自己的感受,有感而发写下以下七言诗。感谢老同学殷恺医生为我修改。

钟灵毓秀建康都,悠史千年伴盛枯。倭寇暴行华胄恨,亡魂永祭为千族。 



博物馆的一部分是在大屠杀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内以图片展为主。毕竟纪念馆1985年落成开放,我想如果是再早些建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证和实物。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左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离人间,让和平洒满人间。” 这正是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