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见首不见尾(修改稿)

标签:
纪念古龙古龙诞辰75周年文化 |
分类: 电视评论 |
一.潜龙勿用
古龙估计是被冒名代笔最多的作家了,冒名代笔多原因,一是作品畅销,打上古龙著,就是销量的保证;二是古龙写小说开个头交给出版商,领了稿费就杳无踪影,出版商只能找人代笔;三是古龙的作品不如金庸少而精,飞雪连天人人皆知,不似梁羽生自成体系,整出一套侠客世家,别人插不进去。
90年代时,经常能看到印着作者古龙的书,印刷粗糙,内容三俗,估计当时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基本都上过当。
我读的古龙第一部真迹应该是《彩环曲》了,人物名字还略有印象,故事情节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还读过《孤星传》,故事的主线记不清楚,但是有一段分支十分精彩,讲的是双胞胎兄弟萧仲忍萧伯贤,一生勾心斗角互相陷害,最后同归于尽。这段插叙怕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古龙的武侠江湖确实另有洞天。
二.见龙在田
沈浪算得上浪子型侠客的第一人吧,古龙式人物亦正亦邪的气质隐然散发,整体气氛塑造也非常强,但是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未免有虎头蛇尾之嫌。尤其是神乎其神的快活王,杀气笼罩全场,可是稀里糊涂就挂了,让人有鼻孔发痒可喷嚏就是打不出来的感觉,满是不爽。
以后看李寻欢对阵上官金红、叶开对阵上官小仙,也不直写最后的终极一战。虽说颇有新意,但是再三使用,新意也成了俗套了。
《绝代双骄》我很早就看了梁朝伟和吴岱融主演的电视剧,读小说反而没有看电视那种酣畅淋漓、捧腹大笑的畅快。古龙的长篇小说写着写着容易“走神”,故事讲述得时好时坏,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也有些松散。
小鱼儿把自己与花无缺比较那段,当时读觉得有点突兀,掩卷之后却常常想起,原来再自信的人也有都自卑的一面。
印象最深却是开篇一段话:“江湖中有耳朵的人,绝无一人没有听见过江枫和燕南天这两人的名字;江湖中有眼睛的人,也绝无一人不想瞧瞧江枫的绝世风采和燕南天的绝代神功……”
这等文笔,梁羽生、金庸、卧龙生诸人笔下不曾见。
三.跃龙在渊
以后读《楚留香系列》,但觉香帅英气逼人,几有破纸欲出之感。而《陆小凤系列》最早读的是《侠隐岛》,颇为失望,以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读《陆小凤传奇》、《绣花大盗》、《银钩赌坊》等,种种江湖奇案,色色江湖奇人,一一粉墨登场。《陆小凤》的魔力在于代入感极强,仿佛读者自己化身冷冷的西门吹雪,或者暖暖的花满楼,与陆小凤一起饮酒赏花、论剑行侠。
如果说金庸建造了武侠世界的一座煌煌宫殿,那古龙则修建了一道诡异迷宫。一入迷宫,就身不由己跟着他的节奏走,满耳呼啸龙吟,触目波诡云谲,终于被带到洞口,豁然开朗,却有意兴阑珊之意。
把武侠与推理结合,是古龙的一大创举,但是小说中的推理并不严密,读完之后回过头把情节重看一遍,会发现故弄玄虚的地方不少,故事的套路性也比较强,往往情节百转千回目眩神迷之后,又回到起点。
四.惕龙无咎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大段音乐描写,可是读起来拗口,终觉不如李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来的清爽利索。
古龙的武打描写重在大战之前的气氛渲染和心理刻画,而招数则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招定生死。可是书中武打越来越少,看《流星蝴蝶剑》几无交手的场面,也让人感觉趣味索然。
古龙是个不遵守规则的人,这成就了他跻身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但是天马行空的文风也让他很多作品不能被人接受。《天涯明月刀》报纸连载时被腰斩,因为读者非常不习惯这种文风,这成为古龙的一大遗憾,。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那?”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这样的语言,好像梦呓。尽管《天涯明月刀》多次被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但是基本属于借尸还魂,情节大大脱离了原著。
古龙人物刻画胜于情节刻画。读金庸的《神雕侠侣》到杨过被郭芙斩去右臂一节,当时大惊,以为会有神医能帮他续上断臂,却未能如愿。杨过少了一胳臂,世间多了一怪侠。而古龙居然整来了跛脚有癫痫的傅红雪,实在太挑战大家对侠客的审美了。
五.飞龙在天
金庸笔下的侠客都有一个好妻子,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张无忌赵敏、令狐冲任盈盈,相亲相爱相辅相成,只羡鸳鸯不羡仙。但是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他们的好朋友却不多,乔峰段誉虚竹虽然义结金兰,能同生共死,却缺少好朋友的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段誉的四处留情,乔峰很难理解,虚竹要走进乔峰侠之大者的内心世界,也十分不易。
而陆小凤、西门吹雪、花满楼性情不同,嗜好各异,却能成为知音,相互欣赏。他们无须歃血为盟,无须结拜。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己的生活,有事相濡以沫,无事相忘于江湖。
好朋友搭档的还有楚留香和胡铁花。可是楚留香太完美了,满足了一个男人所有的梦想,如果说陆小凤是人精,楚留香简直就是人中之神。楚留香处处棋高一着,胡铁花显得老实巴交;楚留香风华绝代,胡铁花显得灰头土脸。胡铁花十分欣赏楚留香,楚留香则十分爱捉弄胡铁花,这样的友谊是不平等的。
古龙笔下还有一个经典人物李寻欢。他高深莫测,悲天悯人,双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他事事料敌先机,却处处承受屈辱,而又宁愿唾面自干。他把妻子让给他朋友,他被朋友暗算,都能坦然承受,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李寻欢庶几近之,是圣人还是自虐狂?
但我看《多情剑客无情剑》最有魅力的人当属上官金虹。
龙小云提出让上官金虹和龙啸云结拜。上官金虹对龙啸云说:“他不如狗,你却连他都不如,狗见了他,也不会逃的。”
上官金虹扫了座上的人一眼,道:“你们肯和狗拜为兄弟么?”
他眼睛忽又盯着龙啸云,缓缓道:“我看你和那条狗倒真是难兄难弟,不如就和它结为八拜之交吧。”
李寻欢和阿飞都是严肃的人,这部小说整体风格偏压抑,但这段十分畅快,这对作恶多端恬不知耻的父子终于被狠狠羞辱了一番。相比李寻欢的拖泥带水,上官金虹更快意恩仇。
六.亢龙有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古龙算得上主观性情纯直而客观历事颇多的人吧。笔下人物多是性情中人,虽有城府,却无世故气。古龙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投影于笔下,人物豪情万丈之后便是深深地疲惫和寂寥,那些惺惺相惜的好朋友,生死相依的红颜知己,现实中有没有,古龙怕是只能庄生晓梦迷蝴蝶了。
忘记了是谁这样评价古龙:小说开局都很精彩,出版商一旦预付了稿费,古龙就成了神龙,见首不见尾。
读古龙的小说,我总觉得有缺憾之处。我想以他的才智如果潜心写作,文章多改几稿,情节应该会更加圆满。可是他的小说中偏有一种魔力,放下书很久,情节都淡忘了,人物却魅力不减。
古龙后期日渐颓废,笔下的侠客的精神状态也随之萎靡,读者看的也觉得懒散。少了曲折迂回的情节,少了鲜衣怒马的人物,不管作品寄托作者自己多少情绪,读者也难与之共鸣。
用《英雄无泪》的结尾做尾:
朝阳初升,春雪已溶,
一个人提着一口箱子,
默默的离开了长安古城。
一个沉默平凡的人,
一口陈旧平凡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