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杂谈——礼之用
(2011-08-03 09:00:31)
标签:
水浒高俅柴进杨志卖刀 |
分类: 水浒杂谈 |
一部《水浒》,从官场到黑帮,处处都需要送礼。上司要笼络下属,需要给下属送礼;下属要巴结上司,就要给上司送礼;求人办事,要送礼来打通关节;朋友交往,需要送礼来融洽关系。送礼是一门学问,送的成功,皆大欢喜,心想事成;送的不成功,大家尴尬,弄巧成拙。
赖昌星有句名言:我不怕什么制度条文,就怕干部没爱好。高手送礼,关键是能投其所好。《水浒》高俅发迹那段,写端王赵佶到小王都太尉家里做客,赵佶看上了人家书桌上的一对镇纸狮子,爱不释手。小王都尉说还有一个笔架,跟镇纸狮子是一套的,今天不在,明天一起送上。赵佶大喜,说那笔架想必更妙。
小王都太尉有什么本事不知道,但是吃喝玩乐方面不仅样样精通,而且玩出了风情雅致。比如一眼就看上了多才多艺的高球;梁山征辽后,要走了能说会唱的铁叫子乐和。可见小王都太尉是个风雅的人,这礼也送的风雅,很对赵佶的脾气。小王都太尉在官场上不见建树,可是一部《水浒》从头到尾屹立不倒,自有秘诀。
相比之下,杨志就是送礼失败的典型。杨志回京报到,想通过上下打点,官复原职,结果反遭高俅一阵训斥。高俅训斥杨志可谓句句在理,义正词严,充分说明杨志花的那几两银子高太尉根本没放在眼里。当时的高俅已经建府开衙起居八座,日进斗金财源滚滚,如何看得上杨志那几个臭钱?因此送高太尉礼要么一掷千金,要么投其所好。
高俅担任殿帅府太尉,喜欢收藏天下名刀,彰显自己的品位。而杨志手上正好有把祖传宝刀,完全可以用宝刀打开门路,俘获高太尉的芳心。可是杨志不调查不研究,搞不清领导的爱好,结果抱恨而归还怨天尤人。杨志一生落魄,跟不会送礼大有关系。
在送礼方面还有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小旋风柴进。柴进虽是没落的贵族,但贵族范还在。在营救卢俊义活动中,梁山派柴进到大名府打点。柴进对蔡福一番恐和之后,甩手就是一千两黄金,在强大的黄金+炮弹的攻击下,蔡福乖乖受招,毫无还手之力。
柴进送礼舍得花钱,不如宋江送礼善于花钱。宋江和柴进都结纳天下英豪,都有仗义疏财,挥金如土,说白了就是见人就送银子。从财力上说,宋江恐怕不如柴进,但是最后宋江成为一代枭雄,而柴进银子没少花,却只能寄人篱下,关键在于送礼的水平有差距。
宋江送人财物,善于把握时机,用足感情,以小惠博大恩。宋江杀了自己的二奶阎婆惜,躲到柴进庄上避难,遇到正不受柴进待见的武松,一番殷勤,敬酒夹菜,给了武松十足的尊重。武松要回乡,宋江一送再送,就是不回。武松是精明人,知道宋江的用意,只好与宋江结拜为兄弟。这时候宋江再掏出十两银子相送,感情加银子双管齐下,十两银子发挥了一百两银子的价值。
宋江在江州初见李逵,一听李逵差十两银子,二话没有,甩手就是一锭。这让李逵倍感温暖,相见恨晚。对比平时戴宗的小小气气、抠抠唆唆,这位黑三哥太仗义太对脾气了,从此李逵以命相许。
宋江到东京见李师师,让燕青拿出一百两黄金作为见面礼。这应该算是宋江出手最为大方的一次,若是武松、李逵在侧,不知作何感想?
《水浒》中还有一个送礼的趣人,那就是北京城的一把手梁中书。梁中书颇有才干,但是才干归才干,用不用你当官又是另一回事。梁中书的夫人问他:“你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梁中书忙说:“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
梁中书报恩的方式很直接,就是给岳父大人送上厚礼,出手就是十万贯。你看蔡太师器宇轩昂,气度恢弘,那是背后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持。门生故吏,儿子女婿,都在各地担任要职。女婿梁中书外,还有九江知府蔡德章,华州府太守等。过年过节过生日,人人都得孝敬一下。梁中书的十万贯相当于现在6000万人民币啊,如此算来,蔡太师一年不用自己动手,过生日收礼就好几个亿。啧啧。
可是梁中书的孝心始终不能传达上去,上一次被劫了,还不知道是谁干的。这一次用杨志护送,又被晁盖一伙给劫去,成为梁山的发展经费。梁中书也算得上最悲催的送礼人了。
所谓利下于人,必有所求。送礼人出手大方态度恭谦,收礼人得好好想想该不该拿。
汤隆要赚金枪手徐宁上山,定下时迁盗甲的计谋。汤隆一上门,寒暄一番,就递上二十两蒜条金做见面礼,还说是先父留给的。
貌似这礼送的可有可无,实际不然。两人多年不见,别说表兄弟,就是亲兄弟也不那么亲了。再说徐宁应该知道这个表弟有贪赌的毛病。贪赌的人容易鬼迷心窍,多坑爹的事情都干得出,不值得信任。而汤隆居然还保存着这么多钱,千里相送,说明浪子回头,走了正道。
汤隆提起父亲,也就是徐宁的舅舅,更容易用亲情消除徐宁的警惕。礼品送上,骗局也就开始了,徐宁果然被汤隆牵着鼻子走,一直牵到了强盗窝。
果然应了那句俗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