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课听课后记

(2014-04-02 10:47:12)
标签:

教育

    开学到现在,研修班的公开课一共听课三次,早就想找个时间把听课后记整理一下,每每都因为一些繁杂琐碎的事情而落停,这也是拖延症的一大典型了。今天终于可以有机会把听课笔记拿出来整理一下,把三位老师的听课感受写下来。

    第一次听的公开课就是吴霞老师的《电阻的串联》,作为一门专业课,吴老师的教学层次非常鲜明,从复习引入到新课讲解,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相互关联,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一种内在的循序渐进中不断思考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也能迎刃而解,整个教学环节显得非常流畅。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倒不是吴老师的教学内容,而是她从容不迫的教态,作为一个新入职不满一年的年轻教师,吴老师给我的感觉很大方、得体,语言的组织非常娴熟,这一点,恐怕我这个入职三年的教师也做不到。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年轻教师的朝气和理想,她的课堂让我真正感受:选择这个职业,就选择一种人生。

     第二节公开课是宋凯利老师的《色彩的冷暖》,这节公开课给我的感觉是环节的设置比较好,从图片导入环节,通过大量冷色、暖色图片的展示分析对比两种色彩元素给人的感受,进而导出课题,并且把图片的色彩与我们的食欲联系起来强化了色彩的效果。在导学环节,两个活动的穿插也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符合艺术课的授课形式要求,只有融洽、自由才能拥有创造艺术的灵感,这一点的处理宋老师还是做得非常好的,两种绘图的方法也通过举例说明分析得比较细致,唯一不足的是:在色彩冷暖的辨识与应用上,宋老师只是粗略带过,如果通过现场作图的形式让学生亲眼感受不同色彩的添加以及色彩添加的多少对冷暖效果产生的变化会更好。

    第三节课是赵勇老师的《产品质量形成规律》,这是一门专业类管理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偏文科一些,大概由于我是工科出身,这类课给我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想要上好这门课,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节课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重难点也比较突出,从上课的流程来看,赵老师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注重联系血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较好地体现了中专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不足之处在于:PDCA循环缺乏实例讲解和学生的实际应用。

    三位老师的课程有文,有理,有艺术,总体来说,听课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作为年轻教师,他们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都还是不够成型的,没有专属自己的一种鲜明风格,大都是根据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在实际课堂中,一个幽默、风趣,能够在实例中娓娓道来的老师一定会更吸引学生尤其是中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和每一个老师自身的性格其实也是密切相关的。我经常在想:我现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往往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就是那种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老师,这类老师在成长之前必须是大量生活素材、理论知识、人生体验积累而成的,我的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那样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