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理论学习心得
(2012-03-01 09:10:26)
标签:
教育 |
第一次接触“友善用脑”这个词,是在去年7月份的新教师培训上,初见时,只感觉这是个模糊、遥远的概念,不明白什么叫友善用脑?怎么在教学和学习中做到友善用脑?百家湖小学的一节示范课让我对这个词语有了第一次生动形象地了解。
记得那是一节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讲解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开始时,老师播放了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然后正式进入上课,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知探究部分,教师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主要采用分小组合作、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整个过程流畅且富有组织性,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新知探究部分约20分钟左右,教学正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老师到电脑上打开了一个视频,开始带领学生做健脑操,当时的我们因为缺少对友善用脑的认识,都无比诧异,大家唏嘘不已,不明白怎么突然做起操来了,至少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学习的生涯中是不曾遇见的,只单纯地想也许是考虑小学生注意时间短的一种调节吧!做完保健操之后,通过组间比赛的形式完成了巩固部分,临下课前两三分钟,教师又播放了一曲轻柔的音乐,所有学生都趴在桌上,老师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并总结今天的知识点,直到下课铃响起,学生全部起立下课。一节40分钟的课,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轻松度过,虽然是下午2点左右最困的时段,但我们都无比激动,甚至是在享受着这样的课堂,从那一刻开始,我第一次感受友善用脑的课堂魅力。
工作以后,我再一次有了这样无比珍贵而难得的学习机会,聆听了张校为我们带来的“成功课堂与友善用脑”业务培训,这是我第二次再现这四个字,也从这一次对“友善用脑”有了高度上和深度上更加理论、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友善用脑的理念是应用神经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来的教育理念,它注重的是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人性化的研究与应用……通过这些理论支撑,我才知道这个理念的诞生所蕴含的内部力量,也更坚信了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为一个刚摆脱“学生头衔”的新教师,我深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对成功的渴望,都有被他人重视和欣赏的意向,而友善用脑理念恰好切合了学生的心里,友善用脑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学习上,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让教师教会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
有了理论的了解,我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找到了一个摸索前进方向,但是到底怎样在教学中做到“友善用脑”呢?我还是一知半解,友善用脑的6m教学手段让我看到了具体的操作方向。音乐、运动、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冥想、以自己的方式记忆,在了解这六个维度的作用之后,我体会到:这其中每一个m的作用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规范的、可操作且有实际效果的方式,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巨大的作用,也让学生的大脑能够高效率的运转,高效率的学习。
针对每一个m,张校都通过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极其在教学中的时间段为我们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展示,让我了解不同频率和风格的音乐对促进学习的意义,运动学对大脑神经的调节作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有利效果,多感官教学对知识的生动再现,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授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优秀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由此看来,友善用脑的理念正是引领每一个教师成为伟大教师的导航。
我所教授的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延续上学期的教学,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复习巩固在5月份参加ATA考试,由于新课基本已在上学期结束了,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则凸显在复习环节,最初的复习还是采用新课的方式,我讲解知识点、学生听讲,然后练习巩固。两周下来,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消极,大部分上学期就掌握地较好的学生认为重复教一遍有点烦了,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而对于不会的学生来说,还是保持上学期的学习心态,当作新课不想学,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就在琢磨能否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想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我脑子里闪出分层教学的想法,于是我开始尝试能不能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呢?
第一次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是在旅游班,考虑这个班级女生较多,比较好管理,因此万一这个方法行不通,也可以立即停止。这一次课是word基础知识,我罗列了这部分大约20个知识点在文档上,把电子文档传给学生,然后说明了我的复习想法,把学生按照基础的差异分成小组,每组保证有好有差,以期提优补差,每组的人数都在4人左右。小组分好以后,我让每一个小组商量选出一名组长,组长的任务是维持组内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和练习,并保证组内每一个成员对知识点的掌握都能熟练,我则在组间进行指导,并对各个小组的成员随时抽查知识点的掌握,规则公布之后,小组都开始活跃起来,每个组成员都坐到了一起,有的相互讨论,有的组长演示,其他组员观看,有的组甚至为某一个知识点辩解起来,除了个别同学和组员配合不好或是偶有发呆走神之外,气氛还算不错。
因为这部分知识点相对简单,给定的20分钟只用了15分钟左右就结束了,之后我从一组中挑选了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上台,请她按照我平时复习的思路为大家讲解一遍知识点,我举例给她示范了一个,并提醒她一定要讲清思路,指出难点和易错点。由于是第一次“当老师”,她还是显得有点紧张,个别地方语速很快,留给下面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我及时打断了她,引导她把重难点突出出来,讲完之后,同学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见效果很好,赶紧补充我下一次课的复习内容,请其他小组成员积极报名下次的“老师”,报名之后回去准备。
组间合作结束之后,当然还要巩固新的知识点,我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及时做完,当堂反馈,当堂讲解,并给每一个小组布置课后作业:把今天的知识点整理在作业本上,每个组交一份作业即可,但组内每个成员都必须在作业本上注明某几个知识点是自己写的,以避免大家都让组长去做的现象发生,我还特别提醒笔迹的不同是隐瞒不了的,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我会根据不同小组的课堂和作业表现为大家评分,到最后选出优胜小组并奖励。
这样一个新的复习方式已经开展两周了,我带的六个班效果各不相同,但也有个别班级因为男生偏多,课堂管理难度过大,让我放弃了这一方式,但是我想针对他们,我也会联系友善用脑,找出新的对策。
二、带学生进入轻松愉快的健脑活动中,并用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
精神压力是学习困难的根源。将课堂压力和由压力引起的学习障碍减少到最小程度是友善用脑的关键。由于一些学生对教学方法不适应,导致他们表现较差和成绩不理想,这时需要教师采用友善用脑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和课堂内容之间的联系,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个人选择,学生的压力减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也就自然的融入了自觉学习的过程,进入了更轻松、更快的学习。
如:①在讲解excel函数和公式时,以前我是先讲清楚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陷入条条框框中,反而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借助友善用脑的理念,我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请大家来说明自己的思路和过程中的错误以及解决的方法,最后我再板书总结出两大类方法——公式和函数,这样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效果更佳。
②计算机课一般都被安排在下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情绪,每节课前都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声中,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闭目养神,使各个器官得到充分休息,更有利于上课上充分调动各个器官的主动性,保证课堂效率。
复习课上,两级分化的体现总是格外明显,优秀的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去摸索和探究,并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法,而问题生则困难重重,上学期对待他们我总是采用强制性手段,效果并不好。学习友善用脑之后,我的心胸大度很多,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闪光点的,也许他们今天是没学好这一项,但是在别的地方也许有非凡的才能也不一定,同时对于问题生的批评,将使学生情绪低落,严重影响思维的开拓。当老师在课堂上用巧妙的教育方式代替了“错”和“不对”的训斥时,课堂气氛是非常积极的,学生会努力尝试用更好的方法学习探究,克服了恐惧心理的不良影响。增加了学生自省和向更高成就迈进的机会。这种把错误看成学习机会的友善用脑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真正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
事实证明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只有采取适当的方式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因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对友善用脑的一点体会,不到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