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教育教学案例

(2011-12-27 10:05:24)
标签:

杂谈

班上有一位男生,经常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偶尔看到他还会戴着耳机,不知道在听些什么,每次看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提醒他上课时间不允许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即使把耳机没收,似乎对他产生的作用也甚微,批评他更是无济于事,一个月下来对课堂纪律和教师管理表现得非常漠视。每次讲解完,我会根据上课内容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我发现作业时间他总是在那儿发呆或者是打开画图软件乱画,问他为什么不做时,总是以“我不会”或者“我没收到”为理由,让我非常头疼,毕竟对这样什么都不愿意听的学生来说想让他完成任务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我只能尽可能地单独辅导他,希望观察一段时间再想对策。

怎知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上课表现依旧如此,我和班委交流时听说:他是个上哪门课都发呆的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也是唯一一个三门加起来不到100分的学生,不仅计算机课不听,其他的课也是一样的。有个别学生还劝我:不要太跟他较劲了,生气容易衰老的。听到这样的话,让我着实感到很无力,决定抽个时间找他好好聊一下。

奇迹很快发生了,那是一节练习课,我当时正在给学生讲word软件中图文混排功能,配合公开课的需要我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了一个练习,要求学生以20年后的自己为主题,利用插入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方法设计一份名片,要求符合名片的基本组成要素,同时做到美观大方,由于没有具体的限定要求,学生的创意性发挥都比较好,可能是这次的练习吸引了他的兴趣,或者是练习对艺术审美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非常认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同时设计的名片也达到了我知识点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排版和色调的搭配很和谐,让我看第一眼时就不由分说给他打了一个高分。紧接着,其他同学也陆续完成了,我根据他们对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和美感效果给每个学生打分,但始终觉得其他人做的少些创意和美感,因此他的第一个分数也一直保持最高分。我记得那天他心情特别好,我每给几位学生打完分数,他便问我:老师,我还是最高分啊?我每次都回答:是的。一直到全部结束,他是分数最高的一名学生,他的笑容让我至今都印象很深。

从那周之后的课,我注意观察到:他上课的课堂纪律和练习完成情况都比以前好很多,我很高兴,自己能转变一位学生的想法,虽然是无心之举,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评析】 这样的学生通常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导致内心非常自卑的学生,因为成绩的原因,从小便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等各方面的否定和压力,很多时候,挨得批评多了,使得他们对于被老师批评已经麻木了,所以他的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有时候也是变向对抗的叛逆心理导致的。但是在他们内心,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肯定,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表扬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鼓励。

 

【对策】具体来说,第一,从情感上。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只是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他会用自己的优秀来赢得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会用上课吵闹、跟老师贫嘴等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因此,不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应该尽可能地去关心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老师要主动靠拢一些问题学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消除她们的心理对抗。这样,“问题学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第二,从学习上。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果我们还是按正常的要求来要求他们,不但不符合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因为问题太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设置一些基础性强、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任务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完成任务,并在成功中找到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收获和启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发挥教育教学效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不想听课、不想做作业很多是因为他们听不懂、不会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基础差,原来就没有学好,追溯其根源,就是缺少学习兴趣而导致的。因此,老师要抓住源头、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内容来安排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才能真正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因此老师要多角度地布置一些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在这一环节,教师也要多准备一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到一个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例如: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游戏学习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配合学生的兴趣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通过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小组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教师若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其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课外活动可以开设电子报设计等,让同学独立完成课外任务,教师可把好的作品在全校展示以起到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和保持。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随时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全面发展,随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