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把握演讲词的内容,揣摩演讲语言,感受演讲者情绪,揭晓演讲成功秘籍,为模拟演讲做准备(教学重点)。
2. 模拟情境演讲,注意演讲者语调,体会演讲词文体的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教学难点)。
【导入】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完了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看的视频,是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发表的励志演讲《青春与梦想》中的一个片段,同学们能跟老师说一说,你听完了有什么感受吗?
生1:我感觉让我很振奋,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生2:我觉得自己被他调动了情绪,让我也要为梦想而努力。
生3:他讲得太好了,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生4:我觉得他的演讲很有感染力,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斗志”。
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学生的演讲能力作了明确的要求,(投影)“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不仅课程标准如此。最近几年,演讲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生1:《超级演说家》。
生2:《我是演说家》。
生3:还有《说出我世界》。
生4:《一席》也是。
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文的学习素养最终还是要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来呈现。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一个演讲者,如何讲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
师:看到今天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叫“最后一次讲演”呢?
师:“最后一次”意味着什么?谁能来帮助他解惑呢?
生:因为闻一多先生在这次讲演后就被敌人杀害了。
师:告诉我们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下面的注释有。
师:看来,文章提供给我们的“注释”,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请大家看投影上的资料,让我们做进一步的了解。
(投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师:闻一多的讲演是讲给谁听的?他的演讲对象除了听众,还涉及到了哪些人?对他们有哪些情感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活动任务一。
【活动任务一】初识演讲,把握情感
请小组研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梳理。
师:准备好了吗?请小组派个代表来说一说,读一读。
生1: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遇害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生2:还有对国民党反动派无耻行径的痛斥。
生3:我觉得对李公朴先生还有赞扬和肯定的情感。
师:还有其它的情感吗?这篇演讲面对的对象是哪些人?
生1:进步青年。
生2:爱国志士。
生3:还有潜藏的特务反动派们。
生4:
师:一起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生5:还有表达自己随时准备牺牲的决心。
师:通过我们的初步诵读,我们感受到了这篇演讲词……
对国民党反动派——痛斥、蔑视、憎恶
对李先生——高度赞扬、敬佩
对进步青年——鼓舞斗志、呼吁勇敢反抗
还有对自己——表明献身革命的决心,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篇演讲词色彩浓烈、泾渭分明的特点。
板书:色彩浓烈、泾渭分明
师:一篇好的演讲,仅仅有慷慨激昂、爱憎分明的情感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走进演讲稿的语言内核,需要我们贴着文本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活动任务二】诵读演讲,品味语言
片段练习、习得方法
朗读4、5段,品味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语言风格
师: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是谁?同学们可以给老师推荐一位吗?(生小声推荐)班长是吧?好,请你来为大家朗读课文4、5小节。
生朗读课文(朗读得很不错,节奏、情感把握得都比较好)
师:你真不愧是同学们推荐出来的朗读好的学生,你能告诉老师,在朗读时,你注意到了哪些地方,让你的朗读这么有感情吗?
生:我注意到了很多的感叹号,这些感叹句是我要着重表达情感的地方。
师:还有其它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朗读时注意的吗?
生:还有“啊”和“吗”这些语气助词,也是我在朗读时着重强调的。
师:谢谢你精彩的朗读和提示,怎么才能更好地读出这样的慷慨激昂呢?需要我们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投影上标红色的字,大家想一想,这三个人称代词分别指的是谁呢?
生1:“我们”是指所有到会的人民群众,广大的人民群众,进步爱国青年。
师:表明闻一多与广大人民息息相通、亲密无间。
生2:“他们”是指敌人,国民党反动派们。
师: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和“你们”不同的是,称“他们”时,是面对到会的爱国听众来怒斥反动派及其帮凶的。
生3:“你们”是指敌人,指的是特务们。
师:闻一多想起他们令人发指的罪行,满腔的怒火喷发而出,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无所畏惧。对这些人称代词,我们要读出怎样的情感?
生:我们应该读出对“他们”的谴责、蔑视;对“你们”的愤怒、憎恨;对“我们”的自信和激励。
生齐读(投影)上的内容
师:所以,在我们朗读时要注意这些人称的妙用,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板书:妙用人称、准确鲜明
师:刚才班长在说朗读提示时,说到他注意到了文章中的感叹号特别多,那么文章中除了感叹句式,还有哪些句式呢?
生:还有反问句。
师:还有吗?
(生回答不出来)
师(投影):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种句式:
双重否定句: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改句)
历史上任何一个反人民的势力都被人民毁灭了!(原句)
设问句:你们不要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改句)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原句)
反问句: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改句)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原句)
生朗读“原句”和“改句”,体会语气、情感的不同。
师:不仅有这些,还有大家所说的感叹句,还要注意我们演讲词一般多用“短句”。
设问句——激起波澜、严正质问
反问句——语言凌厉、气势逼人
感叹句——增强语势、掷地有声
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语气强烈
短句——斩钉截铁、犀利有力
句式不同,语气语调也要随之变化,这篇演讲词,句式的变化就带来了尖锐犀利的表达效果。
板书:句式多样、尖锐犀利
师:我们说各种语言形式,不仅包括用词、句式,还有手法。大家再仔细读一读4、5两段,文章还用了哪些手法呢?
生:我觉得运用了反复。
师:说出具体的句子。
生:“你们完了,快完了!”
师:注意反复语气的不同,连用两个“完了”,一个比一个语气重,更加愤怒,强烈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再一起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反复的手法?
生:第二自然段,“无耻”,还有“光荣”。
师:有的地方是直接反复,有的地方是间接反复。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自由朗读。
师:除了“反复”,还有其它的手法吗?
(生回答不出来)
(投影):“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生:运用对比手法,“一个”与“千百万个”、“杀死”与“站起来”形成鲜明对比。师:如何读出这样“对比”的情感?生:应该表现我们青年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前赴后继,斗争到底。杀害李公朴先生吓不倒“我们”,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师:还有对比的文字吗?
生: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师:我们在演讲朗读时,还要注意这些对比反复的地方,可以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板书:对比反复、强烈愤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演讲稿的语言内核,贴着文本语言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4、5小节的内容,可以加上作者的体态语言和观众的互动。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诵似乎把老师重新带回了当年的场景。通过我们刚才4、5两个片段的品读,我们了解到演讲时,要注意情感、人称、句式、手法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讲演,但这并不是全部,我们演讲时还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活动任务三”,期待大家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投影)
【活动任务三】模拟演讲,体会文字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文字,在文中圈画演讲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试一试,挑选你最喜欢的段落即可。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的是第一自然段,情感处理很到位。
师:真巧,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一段文字,你能告诉老师,除了我们本节课所说的注意点,你在朗读时还注意到了什么呢?
生1:我注意到了一些副词,比如说“最”“究竟”“竟”“只”等等,这些副词也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师:你真是太厉害了!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我们除了贴着文本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还要注意体态语言和观众的互动,以及音量、语气、语调、语速等。老师也想给同学们朗诵一段,不过,需要同学们的配合,你们现在就是我面对的听众,要跟老师做好互动,注意括号中的文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朗读,学生配合做好括号里的动作。
(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非常感兴趣)
生2、生3也做了模拟演讲,学生做“听众”,进行配合,进一步体会演讲稿文字的魅力和这篇演讲稿的情感。
师:周恩来总理在李公朴、闻一多的追悼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投影)“今天在此追悼李公、闻一多先生,时局异常险恶,人心异常悲愤。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心,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周恩来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唤醒了全国人民,千百万民主战士联合起来,革命势力迅速高涨,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投影)
【活动任务四】练习演讲,身临其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中国,你有什么想对闻一多先生说的吗?来一段“即兴演讲”。
(生走上讲台发表即兴演讲)
生1:闻一多先生您好,我是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让我来向您讲述我国现代史上的成就吧。开国大典,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载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飞速前进,脱贫攻坚一步一步实现,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路上,努力实现中国梦,完成你们的愿望。
生2:先生您看,纵横南北的港珠澳大桥,伫立魏然的世界之窗,宏伟磅礴的三峡水坝,都是我国科技进步的象征。一个共产党员倒下来,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起来,中国也依然会用不屈的精神,在政治舞台上独领风骚。
生3:闻一多先生,您拥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曾经的旧中国落后、衰败,总需要看别人的脸色,我们总得提心吊胆的活着;现在的中国已经崛起,国家科技发达,闻名于世界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现在我们不再需要蒙受他国的欺辱。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有着强大的综合实力。先生,请您放心,我们会踏着您的足迹继续前进!
生4:闻一多先生您好,读了您的《最后一次讲演》,我感触特别深。这可以说是您的最后一次演讲,我不禁为您的勇气所折服。犀利的言辞,也让我感受到了您对当时社会中的黑暗是多么愤怒,对未来有多么渴望,所以您才会说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是的,新中国迎来了黎明,迎来了灿烂的阳光,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正确的言论,不用再害怕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和平民主在我们这一代早已实现。如今的中国,再也没有任何西方列强敢随意欺负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盛世,如您所愿!
师:听了大家的即兴演讲,老师感受到了大家澎湃的激情,大家灵活运用了我们本节课所重点强调的注意点:人称代词的使用、多种句式的变化、对比的手法等等。但老师还想提醒你们,注意文章的演讲思路。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思路。
(投影)
思路:
指出先生所做事情的意义;分析当今的形势与变化;表明自己的决心与信心
语言:色彩浓烈、妙用人称、句式多样、巧用修辞
老师也给大家写了一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
先生,您的鲜血不会白流。
您的呐喊,唤醒了四万万祖国同胞!
您的不屈,激励了千百万民主战士!
您是一团火,照亮了史册;
您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您是一团火,照出了魔鬼的嘴脸!
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已然消亡!他们,已被打败!
新中国的主人,我们,团结一心!我们,继往开来!
您看,神州大地,锦绣山河,是否是您梦中的模样?
您看,人民富足,百姓安康,是否是您心底的理想?
您看,这日新月异的世界,这美的所在,是否是您,祈盼的未来?
先生,您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战士!
祖国有我!传承有我!
我们将踏着您的足迹,奋勇担当,逐梦前行,再造美好未来!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将爱国的情感与文本的解读融为一体)师:一百年前,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曾有这样的宣言,“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百年来,中华儿女开垦了这个世界,这海晏河清的世界,这定是美的所在,应如先生所愿。
第四单元其实都是“演讲词”,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只是举一个例子,为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搭建一个支架。
《最后一次讲演》有悼念的性质,它呈现出义愤填膺、慷概激昂的语言风格,我们在朗读讲演时需要注意它的:
色彩浓烈、泾渭分明
妙用人称、准确鲜明
句式多样、尖锐犀利
对比反复、强烈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