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2022-03-16 14:49:35)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朗读,深切感受安塞腰鼓民间艺术的磅礴气势与生命力。
2.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排比,表达对生活、对人民、对时代的赞美。
一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
学生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1、听配乐音频朗诵,说说你的朗读体会。
2、师:刘成章在谈关于《安塞腰鼓》时说道:我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因此,这篇散文,刘成章的写作目的是借写安塞腰鼓来干什么?
生:来歌颂新时代的农民。
生:赞美陕北人民。
生:来赞美蓬勃的生命力。
师:刘成章说,《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师:刘成章是如何借《安塞腰鼓》来讴歌陕北的农民、讴歌蓬勃的生命,讴歌伟大的祖国的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呢?
师:我们先了解一下腰鼓:
【屏显】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师:陕北的安塞,是腰鼓之乡。因此,安塞腰鼓题目是地名+舞蹈样式名称,是一个偏正短语。文题简洁醒目。
师:大家阅读文字,看看如果你是观众,观看了这一场由陕北黄土高原上淳朴汉子带来的民间舞蹈,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你心中的体会,你会选哪些句或段?(可以复制课文中的文字发上来。)
生: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生: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生: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师:有劲!
生: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师:你们都大声读一遍自己选择的文字,说一说,《安塞腰鼓》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强劲。
生:有一种节奏感,读了感觉很带劲。
生:有劲!有力量!
生:有种想狠狠跺地,声震山河的感觉。
生:有种震撼力!
师:有人说:“《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周老师反复朗读课文,也深有感触。《安塞腰鼓》它有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节奏,诗一般的句式,诗一般的力量。
师:我们再继续说一说我们的发现:我们朗读的句式大多是?
生:简单句。
师:可以理解为节奏分明的短句。
生:也有骈句。
生:排比句。
生:也有反复吧。
师:对,排比中有反复。
师:同学们,多用排比句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正因为用了很多排比,所以,我们朗读起来才有气势,有力量,有激情。
总结:
《安塞腰鼓》的排比:有反复、比喻、对比、引用。
第二部分
师: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排比,并能完成仿写练习,从而让我们的文字更有劲。请看百科词条:
【屏显】
所谓排比,指的是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等言语片段连贯排列,共同集中表达相似相关相对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师:我们平时写文章会运用排比吗?
生:很少用,但写的比较简单。
生:不会。
生:会,但是很像小学生写的。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学一学排比在《安塞腰鼓》中的运用,并能真正运用到写作中来。让你们的文章中也有刘成章的一股气势,一股力量,一股激情。
师:你们迅速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生: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生: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师:安塞腰鼓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读了这些排比句,你会联想到什么?
生:一排排后生排着整齐的方正,只待一声令下,挥起手中的鼓槌。
生:战士们战争胜利后狂欢的景象。
师:壮阔的画面感出来了。
生:安塞腰鼓的鼓声冲破了天际,在人们的耳畔回响,就像余音绕梁一样,一遍又一遍。
师:这是惊心动魄又神奇变化的鼓声啊!
生:联想到后生们豪迈的气概。
师:我们读这一段语句:
【屏显】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师:这也是排比哦。
师:同学们,我们要明白,所有的创作,他们都会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但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
师:周老师刚刚带领你们感受的是排比形式下,带给我们的语言冲击力和感染力。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这些排比,都有哪些类型?今后写作我们如何运用?
【屏显】
从构成区分看,排比有词语排比、短语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段落排比等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排比。
师:我们看这两组排比:
(1)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词语排比)
(2)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句子排比)
师:朗读这两组排比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体会到排比句式的美感了吗?
生:体会到了。激昂,直击心底。
生:热闹。
师:特别是第(2)组的由词语独立构成的句子排比,顺序可以颠倒吗?说说理由。
生:不能。它是递进的,情感愈加强烈。
生:不能。因为他的情感在逐渐变得丰富。
师:也就是说,这组句子排比中有递进。且情感在一步一步升华。
生:是的。
师:再来看词性,这都是什么词性?
生:是动词。
师:对,第(1)组“存在、活跃和强盛”是句内的动词与动词构成的词语排比。第(2)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是由七个动词与七个感叹号组成的句子排比。词语排比主要有动词排比、 名词排比等形式,其中名词排比更为常见。
师:词语排比即由词语构成的排比,具有形式美观、音节短促、韵律整齐、挺拔有力等特点。由词独立成句的的句子排比也具备这特点。
师:朗读体会并记笔记:
师:接下来我们看短语排比。看这四句,你们能分辨出属于哪一类短语排比吗?
我们根据七下已学的语法知识——短语的类型: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可以进行短语排比归类。
师:短语排比主要有主谓短语排比、 动宾短语排比、偏正短语排比,补充短语排比等。
【屏显】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内排比,短语排比)
(2)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内排比,短语排比)
(3)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偏正短语)
(4)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动宾短语)
师:五种常见的短语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师:孩子们,第(1)(2)句是短语排比。第(1)句是由三个动宾短语构成的排比,第(2)句是由三个动补短语构成的排比,我们平时学习短语类型时用的少,动宾短语回答做什么的问题,动补短语回答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有点难了。今天我们对此不纠结。
师:“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实现了的。这(1)(2)两组动词后面都加动态助词“了”,来表现黄土高原的后生们表演安塞腰鼓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生:忘我的地步。
生:全身心投入。
师:这两组句内的短语排比,充分表现了黄土高原的后生们表演安塞腰鼓时的动态——忘我、投入,有一种人鼓合一的感觉。
生:后生们仿佛敲的不是鼓,而是自己的心弦。
生: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
师:孙箐欢,你也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在竭尽全力领悟哦。
师:这叫人借鼓势,鼓借人威,人鼓合一。借助排比,文气贯通,读来酣畅淋漓。
师:我们朗读第(3)句。这一句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短语排比,你们读到了表演中的安塞腰鼓什么特点?
生:表演者热情似火。
生:表演者的蓬勃生命力。
生:表演场面壮阔宏大。
师:如果去掉任意一个,你能读出这样美感吗?
生:不能了,安塞腰鼓表演不那么强烈了。
师:这壮阔、豪放、火烈,都是安塞腰鼓舞蹈的特点,也是腰鼓表演带给人们的整体感受啊,再用三个“多么”来修饰,更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师:我们再看:第(4)句是动宾短语排比,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
生:后生们表演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心灵感受。
师:很好。“着”表示动作正在发生。这一处短语排比可以颠倒顺序吗?
生:不可以。震撼、烧灼、威逼,程度越来越深,心灵感受越来越强烈。
师:这种按照一定顺序推进,由浅入深,逐渐变得强烈关系的,叫递进。写作中,我们运用排比中含有递进的句式,语势、情感会更加强烈。同学们,短语排比同样具有词语短语的结构整齐、音韵和谐、悦耳动听等特点。我们朗读一遍,用心体会哦。
师:好样的,音韵的美感出来了。
师:你们再读下一组试试。
【屏显】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这组排比中有比喻。
师:这组比喻句与我们常用的不一样。
生:将喻体放在本体的前面。
师:突出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
生:突出百十个后生们一起演奏的气势。
师:也形象地写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鼓点急促、流苏飞扬、脚步灵活、眼神热情、风姿刚健的“狂野”。
师:再读一组别人评价安塞腰鼓表演的语句,这是句子排比:
【屏显】
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师:好样的!我们还需要黄土高原后生们表演安塞腰鼓的速度和力度,特别要有一股丰富的、热情的劲儿。写作中运用这样的句子排比给我们带来的整齐有力,音韵和谐的感觉会非常强烈。
【屏显】
词语排比即由词语构成的排比,具有形式美观、音节短促、韵律整齐、挺拔有力等特点。
短语排比即由短语构成的排比,具有结构整齐、音韵和谐、悦耳动听等特点。
词语排比与短语排比相比较,音节更短促,更有力。
句子排比,结构相似,节奏感强,气势雄浑。
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本文除了词语排比、短语排比。还有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组合非常灵活,
写作角度还非常丰富,使用起来巧妙穿插其它修辞,真是色彩斑斓:
【屏显】
(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句子排比,排比中有四个“每一个舞姿”的偏正短语反复。)
师:还有段落排比:
【屏显】
(2)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落排比,排比中有三个“使人想起”的短语反复,有引用。)
师:句子排比又分单句排比和复句排比。大家先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第(1)组运用排比,从视觉、听觉上来写表演安塞腰鼓后生们的神奇变幻的舞姿给人们带来的艺术享受。
生:有一种自信与豪情,令人赞叹。
生:结构很整齐。
师:除了结构整齐外,节奏是不是不一样?
生:不一样吧。
师: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读第4句的节奏与前面一样不一样呢?
(生发朗读语音。)
生:第四句读的时候,要有一种赞美之意
师:不是比较情感,是比较节奏。
师:继续读新的语段体会。
生:由快到慢?
师:语感超级好哦。第(1)组是句子排比,前三句结构相对整齐,整齐中有变化,但文势是一气贯穿的。第四句句式发生变化,由短句变成长句,语气要变得舒缓,感情要更加饱满,读出由衷的赞叹。句子排比如果字数相等或相近,文气是一贯而下的。运用到写作中也是文气贯通的。
师:想一想,按照句子长短调整,如何调整呢?
生:短句要读的有力,长句要找到一句中最重要的关键词重读。
师:是。短句要干净有力,节奏稍快。这一组排比组合得很丰富,以四个“每一个舞姿都”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排比中穿插感官描写,视觉与听觉交错。但句式又长短不一。同学们,当句子排比长短不一时,句式体现参差交错之美,结构也开阖变化,语气起伏有变,长句要读得舒缓一点,这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感情需要。
师:再读一读这一组段落排比:
【屏显】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生:短小精练,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生:短句急促有力。
师:我们前面讲过,创作,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里的三句话独立成段,构成段落排比。是联想,是虚写。作者联想到什么了呢?
师:你能快速搜索,查询对你理解有帮助的资料吗?
生:“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后出塞》其二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生:《后出塞》组诗叙写开元天宝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师:对,这是描写古战场的情景,表现的是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
生:“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师: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下句是“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师:第三个是联想。“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蕴含哲理。
这一组排比把历史纵深开来,从古代的出征场面联想到咱们老一辈革命家进行的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你们发现了没有,运用排比写作,又不能单单写排比,这组排比中有反复,有引用,写作时更增添了一份一咏三叹的美感和更深的文化内涵。是不是有色彩斑斓、意蕴无穷的感觉?
师:这就是刘成章借写《安塞腰鼓》来讴歌生活在黄土高原中的陕西人民,讴歌中国人民,讴歌生活在贫瘠的黄土地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在改革开放中冲破一切所表现的力和劲。
师:还有段落排比,排比中还有段落反复。大家按照这个思路自己可以好好领悟,并找一找。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
师:老师把四段整合到一起了,你们读一读:
【屏显】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师:连续写“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好”,好在何处呢?
生:好在他气势的宏大和震撼人心。
生:好在它的热烈,豪放。
生:好在舞姿的震撼。
生:好在其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生:好在后生的蓬勃生机。
师:还好在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情感的完美统一。连续三次及以上间隔出现,这是间隔反复。如果放在一起,就是连续反复。写作中运用我们能感受到文章豪情满怀、奋发向上的主旋律。
生:我找到连续反复: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师:好样的!
师:这一组综合运用了哪些排比?
生: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排比中有对比,排比中有反复。
生:生动描写表演的后生们在舞姿和鼓点中传递出的生命和力量的宣泄。
师:同学们,这一篇抒情散文,用诗一般的语言,用整齐有力的排比句式,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还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还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师:可是,我们再读一段,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生:这是写无限的静。
生: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师:这是什么样的对比啊?
生:动和静的对比。
师:因此,本文写作不仅美在排比带来的力量、热情和一股劲,还美在结尾的?
生:用表演结束后戛然而止的寂静来反衬表演安塞腰鼓时的热烈与磅礴气势,对比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师:“茫茫一片”读得渐轻渐无,特别能表现那种寂静与空灵。
师:同学们,这就是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他给我们带来了——
生:他给我们带来了对蓬勃生命力的震撼。
生:领会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地方特色、安塞腰鼓的气势之雄伟壮观。
生:带来了视觉、听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生:他给我们带来了劳动人民的朴素之美,以及安塞腰鼓的豪放洒脱。
师:你们都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精神!
生:他给我带来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给我带来了劳动人民的自由,坦诚。
师:你们再读一读这几段文字体会体会: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师:同学们,其实,这里面的形式还有不够好的。我们能不能再续写一段,构成排比,把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在时空中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描写出来呢?
生: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撒满了余晖充满着黄土气味的黄昏中,黄昏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生: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种满高粱的贫瘠的黄土地上,黄土地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更是隆隆,隆隆,隆隆。
师:我们果然是不一样的思维与速度啊!前面“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山崖”和“观众的心上”,是从空间上做的选择,联想了时间“黄昏”,张诗雨联想碰撞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又回到空间。时空的交错,让我们的语言和刘成章的语言更广袤更深邃。
当然,这些时空的选择要符合文本的内容,更要契合黄土高原的地方特色,要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样续写形成的排比,也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师:不过,刘成章谈《安塞腰鼓》的创作时说:“
……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这状态太重要了。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
师:我们去续写看似不够好的内容,完成了就地取材练习写段落排比的目的。但老师还想要告诉你们,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切可以借助于形式,也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所有写作的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大家要记住:
【屏显】
一切形式都为内容服务。好的文章内容与形式是和谐统一。
一切又可以不拘泥于形式。
师:刘成章文章中的看似不完美,恰恰更能看出其自由的创作状态和蓬勃的创作状态是美好的。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安塞腰鼓》,重要的目标是学习《安塞腰鼓》的写法。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收获是什么?
生:最后一段的对比,写出了世界的寂静,能让我们想到很多。
生:艺术和文字,给我心灵带来的震撼。
生: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整体感觉更加有气势,读起来节奏感也更强。
生:短句排比句的气势和结尾的空灵。
生:描写的手法巧妙,文章整体升华的写作手法。
师:刘成章歌颂陕北人民,歌颂黄土高原贫瘠土地上后生们的狠劲、足劲,运用排比的手法,排比中有反复,排比中有引用,排比中有比喻。有词与词的排比,有短语与短语的排比,有句子和句子的排比等。样式丰富,自由灵活。我们学了要会用哦。
布置作业:
运用《安塞腰鼓》中排比收费,仿写;二选一
1、观看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仿写200字左右
2、中考白日倒计时誓师大会场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