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2tPZ3Dty6HkeEH3A2ae&690
马鞍山自古属太平州,东北距秣陵只有八十华里。又九山环一湖,牛渚出大江。风景秀丽,是块风水宝地。
2014年农历二月十五和好友从马鞍山小九华上香过后特地去拜谒了位于马鞍山西南方的宋山东吴墓和朱然家族墓。宋山东吴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人告诉我们一直往东北方向走看到只有三家房子没有拆迁就快到了。沿着菜地间崎岖的小道步行了很久终于看到远处还没有搬迁的三栋房子我们知道目的地快到了。由于该区域要拆迁施工以至于大墓的周边满是杂草堆满了杂物和荒土。我们无法看到墓地的确切位置只得找在菜地起菜的一位大妈打听,大妈用手一指顺着这个方向看到土堆上有几个烟囱的就是了。当我们偏离了墓区位置时这位热心的大码高声地对我们喊道“你们jiu(走)错了个了哦!,在那一tiu(头)”。于是我们按照大妈指点的方向不一会就看到一个大土堆上果然有四个水泥做的柱子。走近仔细看了一下这四个柱子都留了长方形的口造型感觉有点像开放性公园里一些隐蔽性的小音响,离远看更像一节节木桩子。
大墓是东西朝向,我们从西边土堆开始顺着东南方向找寻大墓的入口处,虽然有很多杂木和枯草的覆盖我们还是很容易就看到大墓的入口。考古发掘后的宋山大墓入口周边已经用水泥做了围栏,一段由一米宽的青石条铺就的石板路通往墓门口。我们看到墓道口已经安装了两扇大铁门,门上还套了个大锁头。我们无法看到大墓里面真实的面目只得在周围看看。我同学感觉脚下给石头咯了一下弯腰一看原来是一块印有五铢钱纹饰的砖块。在大墓的东南方的长着杂木和荆棘的地方我们又看到几块大一点的同样印有五铢钱和文字的砖块。
http://s7/mw690/002tPZ3Dty6HkeG1vbUb6&690
据马鞍山1987年省考古发掘此墓进行了发掘、该墓由甬道.前室、两个耳室、横室、通道和一个单后室组成,结构复杂。墓全长近18米,墓砖侧面印有模印阳纹吉语“富贵万世”、“富宜贵至万室”和五铢钱纹。墓内出土青瓷器30余件,其中青瓷鸡首壶是六朝瓷器中的精品。此墓规模大.对研究三国时期东吴文化风俗有重要意义。
东吴时期,凡葬在今马鞍山采石周围地区的上层贵族大墓一种专用特有的铭文砖。这里是东吴贵族墓葬地。宋山墓出土有两件鸡首罐,一件虎首罐,都是精美的越窑瓷器。由墓葬的形制、陪葬品及其特有内容的铭文砖,可以认定该墓比较可靠的时间是在东吴的中晚期。宋山墓与同时代的朱然墓相比较,时间上不过略晚十余年,却大一倍以上。宋山墓当属超大型东吴墓。宋山东吴墓出土的器物确实也不同寻常。其中二件青瓷瓮比朱然墓出土的最大的高32厘米,腹42厘米钱纹罐还要大得多。出土的实物漆绘凭几弦长73.5厘米,宽10.5厘米、厚55厘米,不仅比朱然墓出土的漆凭几弦长4厘米同时工艺也更为精湛。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残漆器。这些漆器的产地为蜀国,是当时东吴宫廷贵族专用的外来漆器。墓葬清理时还出土了六朝筒瓦以及正方形边长35厘米、厚7厘米的高浮雕三爪龙纹大方砖。龙的造型飘逸生动,流畅自如。试想原来墓上可能有享堂、祭殿之类的建筑物。龙纹大方砖的出现也说明了该墓非帝王陵墓莫属。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三国志·吴书》中经常写到相龙。据说孙权就认为自己是太阳,是龙。东吴享有盛名的曹不兴就曾为孙权画过赤龙。在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古代,墓主人身份地位与墓葬的规格大小有着严格的规定。再观其陪葬品的档次,宋山东吴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远在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之上。
史书记载,孙权葬蒋山,今南京市钟山为蒋陵。孙亮葬赖乡,今江苏江宁县。孙皓葬河南县界。而三国志未言孙休定陵的葬地。南宋史学家、考据学家胡三省考证:陵口“在牛渚东北边戍守处,今考吴景帝陵,在当涂县西北采石山,此云亡陵口,当以此为名也。”宋山墓的地理位置与其记载十分吻合。吴景帝孙休葬于永安七年即公元264年,正是东吴中晚期,因此在时间上也与宋山墓完全一致。唐代诗人谢理登当涂县小黄山凌敲台时曾写到“谷口鸟摧春雨急,渡头帆带夕阳开;二陵只在江云外,环佩应敲月下台。”当涂县小黄山距牛渚山不甚远,两山之间为平地。唐代以前绝大部分为长江水面。站在小黄山的凌敲台上看牛渚一目了然。诗人所望的“二陵”无疑是指孙策、孙休的二座陵墓,即独家墩墓与宋山墓。明代诗人杨杰登小黄山凌敲台时亦曾写到:“六龙一去杳无迹,山花野乌空相忆;翠羽啸鞭来不来,景陵芳草年年碧”。这“景陵”当然是景皇帝孙休的定陵
http://s11/mw690/002tPZ3Dty6HkeHEHbQba&690
这两块砖就是在宋山大墓前的石堆里找到的,上面应该是五铢钱纹饰。
宋山古墓气势恢弘,保存完好,疑为东吴孙修之墓。以宋山古墓为轴心,一公里范围内有著名的采石矶、翠螺山、宝积山和望夫山,文化积淀特别丰富。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雨山区,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朱然墓位于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安民村林场境内,1984年6月市纺织厂基建时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普查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本馆始建于1987年,经历年扩建,占地面积已达1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组仿汉风格的古典建筑群。目前有朱然墓室陈列厅、出土文物陈列厅、朱然生平浮雕长廊、仿古兵器馆、朱然家族墓陈列厅、望楼钟鼓等场馆对外开放,辅助设施,休息场所也十分完备。馆外群山遥峙,馆内绿草成荫,春天樱花烂漫,八月丹桂飘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国东吴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一处探古寻幽,休闲娱乐的绝佳旅游胜地。
http://s3/mw690/002tPZ3Dty6HkeIpUqK12&690
朱然,字义封,汉丹杨故鄣人,生于汉光和五年(公元182),卒于赤乌十二年(公元249)。本姓施,十三岁过继给舅父朱治为子。朱然少年时常与孙权一起读书习字,两人结为好友。孙权统事之后,任命19岁的朱然为余姚长。孙权非常赏识朱然的才能,很快又任命他为临川太守,授兵2000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与潘璋在临沮擒关羽,因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病重时,孙权问他:“卿如不起,谁可代者?”吕蒙回答说:“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吕蒙死后,孙权依吕之意任命朱然接替了他的要职,镇守江陵。 黄武元年(公元222)刘备举兵攻宜都,朱然率5000人与陆逊合力抗刘。朱然攻破刘备前锋,断其后路,刘备败走。朱然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http://s15/mw690/002tPZ3Dty6HkeKCX0O8e&690
说到朱然,就不得不提那场惊心动魄的江陵保卫战! 魏国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人攻打朱然镇守的江陵,曹睿也亲自准备增援他们。孙权派孙盛去增援,却被张郃打败。于是张郃等人占据州上,围守朱然,朱然失去了和外界援军的联系。孙权又派潘漳等人来为朱然解围,但是却不能成功。
当时朱然城中的士兵多病,能打仗的只有5000人左右。曹真等人修筑土山,挖地道,立楼橹,在城下射箭,志在破城,城内将士都非常害怕,但是朱然全然不惧,鼓励将士们奋战到低,并抓住机会率军出击攻破敌军两营。
魏军包围朱然6个月都不退,江陵令姚泰想领兵投降并开北门放魏军进来。但是细心的朱然洞察了这一切,在事发前将姚泰擒住并斩首。于是魏军拿朱然没办法,只好退兵。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唯一一场守方得不到援军增援却能让攻击方主动撤退的守城战。
http://s4/mw690/002tPZ3Dty6HkeNQk4Ha3&690
现在上海市朱泾镇就是吴大将朱治的俸邑,因以得姓,又是水乡泽国,故称朱泾。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县人(今安吉人),三国时期东吴安国将军、吴郡太守。初为县吏,後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孙家三代元勋。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朱治本身就是江东人,而且受辟于上公,同时他又是孙坚故将、孙权的“举主”,这个底子无论朝野都是很有份量的。
中平五年(188),朱治被任作司马,跟从孙坚征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贼寇周朝、苏马等,立有战功,孙坚上表任朱治代行都尉。他随从孙坚在阳人击败董卓,进军洛阳。孙坚上表任朱治代行督军校尉,专门带领步、骑兵,东往援助徐州牧陶谦征讨黄巾军。遇孙坚去世,朱治扶持孙策,依附袁术。后来知道袁术不行德政,于是劝孙策回军平定江东。其时太傅马日石单在寿春,征召朱治为掾,升为吴郡都尉。这时吴景已在丹杨,而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于是刘繇担心为袁术、孙策所吞并,因而与孙策结怨。而孙策的家族都在扬州,朱治于是派人在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吴太妃及孙权兄弟们,一路供奉辅护,甚有恩情规矩。朱治从钱塘出兵打算进入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抗拒,朱治与他交战,将他打败。许贡南逃依附山越贼首严白虎,朱治于是进入吴郡,兼任太守之职。孙策打跑刘繇后,东往平定会稽。孙权十五岁时,朱治察举他为孝廉。后来孙策去世,朱治与张昭等人共同尊奉孙权。
朱治利用他的政治资源把江东士人纳入了孙氏的利益圈子,所用的办法不外征辟察举,常常一遣就是数以百计,这样一来,江东士人就成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逐渐融入了孙吴政权。
1996年在其周围又发现了时代相近的砖室墓4座,经专家考证为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其中距朱然墓西南30余米的一座规模较大,和朱然墓一样都属于当时的大型墓葬。朱然家族墓地背靠雨山,南为开阔平地,正符合当时 "背倚山峰,面临平原"的风水观,是理想的归葬之地。史料记载,孙吴时期,在墓葬制度上十分讲究"风水",而且盛行"聚族而葬"。世家大族往往生前聚族而居,兼并土地,死后仍然聚族而葬,划有大片风水宝地作为墓区,他族不得侵占。这种葬俗,随江南世族势力的不断扩张,演变成为整个六朝时期江南流行的墓葬习俗。
图片上这座仿汉代建筑是东吴朱治的墓葬纪念馆。
http://s12/mw690/002tPZ3Dty6HkeOGxPd7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