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其一)赏析
(2013-05-27 19:50:46)
标签:
陶渊明杂诗赏析及时行乐文化 |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十二首,组诗的基调为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此诗为第一首,堪称这组诗的代表之作。诗名“杂诗”,顾名思义,指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所以语言不会刻意精雕细琢;内容上的蕴含却较为深刻。该诗也确实写得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谙于微言大义之道。
全诗开头从大处落笔,以小喻大,一个“飘”字,道尽了“人生无根蒂”终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紧接着三四句更进一层,一个“转”字在飘零无依的基础上又写出了世事循环往复、徘徊多变的规律,“逐风”和“非常”更平添了几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五六句笔锋一转,前四句的感叹都只不过是作者在描述一种惨苦不争的现实罢了,真正重要的在后面。“落地”两句,表达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情和“吾心安处是故乡”的开阔胸襟。“得欢”两句则可谓是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祖先,“斗酒聚比邻”更一扫诗仙独酌的寂寞。最后四句如晨钟暮鼓,警醒人们应该把握青春力求上进。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其诗多以亲切自然的景物描写、返璞归真的艺术手法和淡雅朴素的道德情操见长。《杂诗》(其一)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浓缩了自己对人生在世的所思所想,漂泊之苦、浪迹之凄充斥其间,但却漂而有定、凄而不伤,感情丰富却不复杂,粗狂又不失细腻,已然超脱了诗人《桃花源记》所表达的那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呈献给世人的是一种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与其说这是一首杂诗,不如说这是一首劝世诗,奉劝世人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